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检测MicroRNA-21(miRNA-21)在正常人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NA-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晚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Ⅰ期和Ⅱ期)结直肠癌(P<0.05);低分化肿瘤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98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分析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DLEU1表达OSC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结果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1.863±0.572)高于癌旁组织(1.058±0.211)(t=13.058,P<0.001)。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位随访26个月,lncRNA DLEU1≥1.863生存率为61.22%,低于lncRNA DLEU1<1.863的79.59%(Log-rank χ2=4.819,P=0.028)。TNM分期Ⅲ~Ⅳ期(HR=4.612,95%CI:1.482~11.352)、淋巴结转移(HR=4.370,95%CI:1.442~10.246)、lncRNA DLEU1≥1.863(HR=4.231,95%CI:1.350~10.260)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结论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新的OSCC诊治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NA-15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行胃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胃癌组织,采用基于SYBRGreenI染料荧光分析的茎环real—time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以U6作为内参)。结果miRNA-15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量为(O.87±0.28),显著高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0.33±0.15)的表达量(P〈0.05);miRNA-15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更为显著(P〈0.05)。结论miRNA-15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miRNA-155与胃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VEGF-C和VEGFR-3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病理分期为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共计234份进行半定量PCR研究。同时对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及其他临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R-3mRNA的表达在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相互之间的关系显示,在淋巴结转移组及病理分期组,VEGF-C或VEGFR-3mRNA的表达水平无论是在癌组织中,还是在癌旁组织中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王荣明  王胜  张文波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424-4426
目的:分析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6例胃癌手术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1在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miR-221的表达与肿块大小、微血管密度(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生长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及nm23的表达无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与肿瘤直径及MVD存在线性相关(r=0.721,P<0.001;r=0.725,P<0.001)。Log-Rank检验显示miR-22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结论: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块大小、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RNA(miRNA)-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胃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并分析miRNA一2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胃癌临床分期(TNM)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胃癌组织标本中56例(82_35%)miRNA-21高表达。高于正常配对组织13例(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7,P〈O.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组织中,miR—NA-21高表达(高于正常对照2倍)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P〈O.05);且T3~T4期miRNA-21高表达的发生率越高明显大于T1~T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P〈0.05)。结论miRNA-21在胃癌组织表达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可能是胃癌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激酶B(Akt)、细胞周期素D1(CCND1)通路相关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测定甲状腺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Akt、CCND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Akt、CCND1通路相关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比甲状腺癌旁组织高(P<0.05)。Akt、CCND1通路相关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可能与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癌组织Akt、CCND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率高表达与甲状腺癌低分化、髓样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性(OR>1,P<0.05)。结论:Akt、CCND1通路相关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癌旁组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zrin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相对正常肺组织(距癌组织5cm之外)Ezr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Ezri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肺组织(x^2=12.07,P〈0.05)。肺癌病人肿瘤组织Ezrin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x^2=0.05~4.39,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93,P〈0.05)。结论Ezrin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转移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判断病人肺癌转移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 (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Zw10结合因子(Zeste White 10 interactor,Zwint)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食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Zwin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Zwint蛋白阳性87例(76%);配对癌旁组织中,Zwint蛋白阳性44例(38.2%),Zwint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41)。Zw int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wint蛋白在组织低分化、III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中+高分化、I+II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χ2=4.103,P=0.047;χ2=4.979,P=0.030;χ2=6.634,P=0.01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Zw in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明显差于Zwint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3,P=0.004)。结论:在食管癌组织中Zw int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Zwint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军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3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MMP-9表达阳性的例数分别为62.8%(22/35)、77.1%(27/35)和20.0%(6/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VEGF、MMP-9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癌的VEGF、MMP-9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多,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钟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40-943
目的:研究CC10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10蛋白在43例NSCLC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并借助HPIAS-1000图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应用TUNEL技术检测43例NSCLC中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10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46.5%(20/4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85.0%(P〈0.01);CC10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CC10蛋白阳性的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为(5.585±1.7822)%,CC10蛋白阴性的肺癌组织为(2.856±1.3990)%,差异有显著性,癌细胞AI与NSCLC中CC10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s=-0.0211,P〈0.05)。结论:CC10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SCLC细胞的凋亡与CC10蛋白的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57-1459
目的通过WWO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灶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比较,探讨WWOX蛋白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N51例NSCLC组织标本中WWOX蛋白的表达,与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对照,并分析WWOX蛋白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吸烟及淋巴结转移等关系。结果WWOX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25.49%(13/51),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5.0%(17/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WOX蛋白阳性率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WWOX蛋自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WWOX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多种重要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相关,有望成为判断NSCLC临床发展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AI1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NSCLC、51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3例非肿瘤性肺组织的KAI1和TIMP-1、MMP-9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法分析三者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在73例NSCLC和64例癌旁及非肿瘤组织中,KAI1和TIMP-1的阳性率分别为39.7%、74.0%和90.6%、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阳性率为79.4%和6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组织中,KAI1检出率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同肿瘤类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MMP-9的检出率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检出率与年龄、性别无关;KAI1的表达与TIMP-1、MMP-9呈负相关(r=-0.463 7、-0.344 5,P0.05)。结论 KAI1和TIMP-1、MMP-9均与肺癌的发展、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三者可成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并对36例NSCLC患者进行5年以上随访。结果①36例NSCLC组织有21例CD44mRNA的过量表达,过量表达率为58.3%。②CD44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只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07)。③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36例NSCLC组织中CD44过量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一般表达组(P=0.001)。结论CD44mRNA过量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SD44RNA的表达对患者的预后和术后放疗及化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MMP-2的表达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在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值,并分析MMP-2的表达及MVD与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MMP-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2表达明显升高,以及M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无关(P0.05)。MMP-2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MMP-2的表达及MVD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 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N 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CR 4和VEGF-C的表达。结果:CXCR 4和VEGF-C的表达与N 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XCR 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XCR 4和VEGF-C的表达可作为评估N SCLC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lprotein,HMGB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NSCLC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HMGB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HMGBl在转移组的高表达(65.5%)显著高于非转移组(2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HMGBl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患者中,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MGBl在NSCLC癌组织中的高表达(4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l在鳞癌组织间质高表达率为78_3%。腺癌组织间质高表达率为40.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l高表达与NSCLC的转移有关,可作为肺癌患者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与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以及2者的相关性。方法以52例NSCLC患者的肺组织作为NSCLC组,16例因炎性假瘤或其他结核瘤行肺叶切除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肺组织P-ACC、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P-ACC、COX-2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中,P-ACC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ACC与COX-2的阳性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3.01,P〈0.05)。结论 P-ACC阳性表达降低可激活COX-2阳性表达,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