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针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和胃安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状况、生活质量、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积分改善和睡眠障碍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状况评分(SAS)、抑郁状况评分(SDS)、血清胃动素含量(MTL)、生长抑素含量(SS)及胃泌素含量(GAS)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安神针刺法能有效改善F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总体生活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血清胃肠道激素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芦斌 《河南中医》2015,35(1):193-195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精神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1例精神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口服治疗,第1~3 d每次给予10 mg;第4 d酌情每次给予20 mg;之后可根据病情需要每次增加30~40 mg,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疏肝解郁胶囊早晚饭后各2粒服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比较睡眠各项积分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HAMA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的评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4%,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HAMA焦虑量表和HAMD抑郁量表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以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深度,调畅患者的情志,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放松训练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伴有睡眠障碍的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放松训练辅以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的PSQ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放松训练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晓婷 《新中医》2020,52(13):70-7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血液病患者激素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使用激素治疗后失眠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睡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记录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患者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睡眠质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及中药敷贴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病患者激素相关性失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脱落2例),对照组53例(脱落3例)。2组均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调督安神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法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以PSQI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PSQI各单项评积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PSQI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食少纳呆腹胀、脘腹痞满隐痛、大便溏软、恶心呕吐、嗳气不爽和神疲乏力6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近期支持、健康和精神5个条目以及生活质量总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同时配合应用心理护理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4 2例F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2 1例 )和观察组 (2 1例 ) ,对照组以黛力新片口服每天 1次 ,每次 1片 ,连服 4周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分别记录 2组治疗前后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和FD症状量表评分 ,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 2组间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AMD、HAMA、SCL - 90评分及症状积分治疗前均有改善 (P均 <0 .0 5 ) ,2组间治疗后比较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阻滞、睡眠障碍的评分及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同时配合应用心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东垣“同精导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予“同精导气法”指导下的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烧灼、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均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与治疗前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4%(52/59),对照组为69.5%(41/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生理、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生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垣“同精导气法”针次联合穴位贴敷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予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以及伴随症状(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腹部胀满程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疗效确切,并能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心滋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Kupperman症状积分及性激素3项包括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影响。方法:将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清心滋肾方加减)、穴位贴敷组、综合疗法组(清心滋肾方加减配合穴位贴敷)。观察3组患者PSQI评分、Kupperman症状积分及性激素3项(E2、FSH、LH)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1)PSQI评分:综合疗法组较中药组及穴位贴敷组下降(P0.05);2)Kupperman症状积分:中药组及综合疗法组与穴位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综合疗法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性激素水平:中药组及综合疗法组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E2无明显变化(P0.05);穴位贴敷组FSH、LH、E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4)综合疗法组临床疗效高于中药组及穴位贴敷组(P0.05)。结论:清心滋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能缓解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穴治疗F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穴位特异性,进而证明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老十针治疗组60例和无关穴对照组60例。2组每周均针刺5次,连续针刺2周,观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其前后症状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减轻;但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对照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无明显疗效;另外,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组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方面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使用老十针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关穴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创新穴位贴敷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传统穴位贴敷组、创新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每组60例。3组分别在相同的穴位进行贴敷或针刺,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Kupperman评分、疗效、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穴位贴敷组(P0.05),说明传统穴位贴敷、针刺治疗和创新穴位贴敷皆能改善患者Kupperman评分,且改善情况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明显好于传统穴位贴敷组。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和创新穴位贴敷在改善患者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穴位贴敷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穴位贴敷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诊治的60例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甲钴胺片口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督扶阳灸法和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第7,14,28天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14,28天,2组患者VAS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前一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第7天,2组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14,28天,试验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减轻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0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PSQI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情绪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上腹部胀气5个主要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穴位敷贴治疗组60例,安慰剂贴敷对照组30例,分别在中脘穴给予贴敷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结束4周后的上腹痛、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上腹部胀气5项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敷贴疗法可以改善FD的主要症状,且具有远期疗效。对照组上腹部不适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药物敷贴可以改善上腹部不适症状。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述5个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宋晓  黄俊杰  赵松奇  寇贵贤 《新中医》2021,53(11):107-110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加桂枝汤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症状总积分(TNS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积分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夜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活动、睡眠、非鼻炎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评价评分及总分均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詹琴华  嵇晓慧  毛艳 《新中医》2020,52(16):170-173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结合穴位贴敷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抑郁症患者1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7例予以中药煎服进行治疗,观察组8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结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17评分、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健康、情感功能、心理状态、生理功能、活动能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肤针联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皮肤针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总有效率,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针联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疗效优于谷维素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