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孕妇体重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体外培养和构建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以解放军113医院妇产科常规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检过程中留取的排泄物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组成的研究,同时检测体重、血糖变化;利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孕妇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记录分娩方式、子代出生的体格检查情况。结果 512例孕妇的检查结果显示,孕前肥胖占15.2%,而由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导致的肥胖占17.4%;7.8%孕前和孕期肥胖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肥胖组其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前和孕期肥胖组肠道菌群在门属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种属多样性上表现不同,孕前和孕期肥胖组比正常对照组含有更多种类的厚壁菌,较少种类的拟杆菌门。结论 孕前和孕期肥胖者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增加,同时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变化。因此制定孕妇健康饮食标准,在源头对孕妇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将会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孕期与孕期腹腔镜下改良式宫颈环扎术(MLTCC)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MLTCC的患者共92例,按手术时机分为非孕期组(n=58)和孕期组(n=34)。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妊娠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同时比较MLTCC不同环扎参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非孕期及孕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6.7%、94.3%。孕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非孕期组(80.0 mL vs.22.5 mL,P=0.002)。两组宫颈环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妊娠晚期宫颈长度、术后妊娠结局(分娩孕周、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存活率、体质量、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环扎参数(环扎带数量及打结数目)下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晚期宫颈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LTCC可有效改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术后妊娠结局;与孕期手术相比,非孕期手术可获得相似效果,但手术风险更小;双重环扎及增加环扎带打结数量对术后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焦丽娜  田序华  王静 《安徽医学》2016,37(11):1344-134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妇产科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进行产检的非GDM孕妇120例为对照组,严格监控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追踪回访直至患者终止妊娠。记录两组患者HbAlc水平、早产、羊水过多、胎儿过大、胎膜早破等一系列妊娠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羊水过剩、胎儿过大、胎儿窘迫等妊娠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妊娠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随HbAlc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HbAlc水平(≤6.0%;>6.0%~6.5%;>6.5%~7.0%;>7.0%)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与HbAlc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HbAl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结局相关,应加强HbAlc水平检测并严格监控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食物交换份法营养门诊的孕妇膳食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0例自愿接受营养咨询的孕妇,分别在孕13周、28周、34周实施妊娠期个体化膳食指导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150例未接受营养咨询的孕妇做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在孕13周起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结果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相关性贫血、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合并症及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物交换份法个体化膳食指导能有效降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可将孕妇孕期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控制在适宜范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妊娠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杨春红  成丽  王佳 《安徽医学》2016,37(11):1390-139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新生儿脐血中FABP4与血清PTEN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临产前检测两组孕妇血清PTEN、FABP4及其两组新生儿脐血中FABP4的水平,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分析比较两组对象上述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TEN、FABP4、HOMA-IR、新生儿体质量、孕妇血脂水平、孕前BMI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临产前BMI、TG、FBG、FINS、HOMA-IR、HOMA-ISI、FABP4、PTEN、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EN与血清FABP4、HOMA-IR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ABP4与HOMA-IR存在正相关(P<0.05)。GDM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FABP4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FABP4、PTEN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展,在孕期产生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规产检的单胎孕妇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产妇在孕期由专业营养师进行1~4次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仅按常规进行产检。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孕前体质量58.91±7.47kg vs 56.45±6.10kg和孕前体质量指数22.02±2.43 vs 21.63±2.41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3.58±5.28kg和13.99±3.41kg,(P=0.528);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前者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加5.34±1.25高于后者5.07±1.97,差异显著(P=0.001);两组对象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而巨大儿(14.4% vs 5.1%)、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5.2% vs 0%)及早产(13.4% vs 3.8%)的比例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结论 孕期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改善妊娠结局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定期在该院进行产检,并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8例只接受产前检查,未进行相关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能够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控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孕周SF水平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规律产检且连续3次SF检测的孕妇665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SF的动态变化,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不同孕周SF与分娩结局间的相关性,并构建SF动态变化与分娩结局的群组轨迹模型。结果 随着孕周增加,SF水平下降,铁缺乏率增加。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孕8~16周、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32周SF水平与新生儿身长(β:-0.009,95%CI:-0.015~-0.003)、新生儿体质量(β:-3.331,95%CI:-5.201~-1.461)及分娩孕周(β:-0.013,95%CI:-0.019~-0.008)呈负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显示,孕8~16周SF、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整体>0.05),孕24~32周SF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身长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与新生儿体质量呈非线性相关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群组轨迹模型显示,SF浓度下降较快组早产率高于SF浓度下降中等组和较慢组(P<0.01),SF不同变化轨迹类型与新生儿体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24~32周SF水平升高与分娩孕周、新生儿身长和体质量相关,孕期SF持续下降与早产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肖敏  陶瑞雪  张燕 《安徽医学》2020,41(5):526-529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且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纳入标准的产妇160例,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简称阴道分娩)组68例,再次剖宫产(简称剖宫产)组80例,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阴道试产失败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40例单胎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分娩信息,分析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瘢痕子宫患者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相比,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孕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孕妇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孕期控制体质量指数、胎儿体质量可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体脂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控制体脂、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孕12~14周在该院建卡的初产妇,用Inbody720站立式人体成分分析仪,将体脂 28%、体重指数(BMI)24 kg/m2的初产妇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5例)和观察组(142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检干预,观察组孕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从立卡开始接受体脂控制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指导等,持续干预至分娩。对比两组孕妇孕36周时体脂变化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时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孕晚期体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母婴不良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期体脂控制可有效防止孕妇体重的过度增加,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降低产程停滞和剖宫产发生率,但并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孕前18.5≤BMI≤23.9的150例孕妇,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为增重过多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 增重过多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发生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孕妇应合理控制孕期饮食,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幅度,防止孕期体重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宋丹  刘英  胡向红  刘丹 《当代医学》2021,27(32):39-41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情况、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名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分析,采用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名.两组孕妇均接受普通健康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营养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状况、孕妇满意程度、妊娠期合并症.结果 研究组钙、蛋白质、叶酸、钠、铁、维生素、锌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脂肪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大出血、剖宫产、难产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研究组新生儿状况生长受限、宫内窘迫、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窒息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研究组胎儿体质量、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 孕妇孕期需根据孕期营养指导合理摄入营养,才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营养需求,提升妊娠安全性,改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提升孕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孕妇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3月接收的1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产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质量控制和孕期均衡膳食营养指导.对比2组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 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质量增长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7.50%,22.50%,优于对照组的38.75%,6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和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25%,1.25%,均低于对照组的12.5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可控制孕妇体质量保持在合理增长范围内,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张雅丽 《大家健康》2017,(12):186-187
目的:探讨在孕妇妊娠过程中采取饮食营养干预及体质量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孕前门诊收治的孕产妇12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孕前产检和护理,观察组行孕期饮食营养干预及体质量控制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病例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妊娠期高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新生儿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在孕期接受针对性的饮食营养干预及体质量控制护理进程,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叶琪  赵志玲  魏占超   《四川医学》2022,43(11):1061-1065
目的 探讨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运动门诊规律指导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规律产检并在孕期运动门诊进行规律运动的孕妇160例,分为孕中期运动组(80例),孕晚期运动组(80例),同时期并未接受运动门诊指导孕妇为对照组(80例),分析比较规律运动对于孕中晚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中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3.74±4.66)kg、孕晚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4.31±4.27)kg均低于对照组(16.52±4.9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对照组和孕晚期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运动组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早产、急产、羊水过少、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开始规律运动可以降低GDM的发生率;孕期运动门诊的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孕中晚期孕妇的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因此,应重视运动门诊的建设,产科医生应多鼓励没有产科禁忌证的孕妇越早运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BMI水平,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对照组(<25kg/m2)。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孕妇孕12周时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11.09±1.91 vs 8.92±1.57μmol/L,P=0.000);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41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剖宫产率显著增加(30.00% vs 15.00%,P=0.049);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20.00% vs 5.00%,P=0.027);新生儿体重显著增加(3672.15±475.45 vs 3220.93±461.36g,P=0.000)。两组患者妊娠周数、产后出血、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剖宫产、巨大儿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60位孕妇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新的产前检查模式并接受孕期营养指导,采用NQA-PI分析仪对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分析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产检模式检查,但不给予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营养相关妊娠期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可有效控制孕妇体脂储存,使得巨大儿出生率和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得到降低,推测孕期增重指数、去脂体重可能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范娟  沙红兰  丁燕燕  胡阳 《安徽医学》2020,41(6):649-652
目的 探究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对比干预1周后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情况,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体质量及孕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宫高、腹围与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后孕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可提高孕妇宫高与腹围、胎儿双顶径与头尾,并提高孕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计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胎盘系数,探讨胎盘系数与母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病例3112例,将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者列入实验组(n=386),正常孕妇列入对照组(n=2726),计算孕妇的胎盘系数(胎盘质量/新生儿体重),按新生儿性别、胎龄绘制GDM者与正常孕妇不同孕周胎盘系数的第10、25、50、75和90百分位数表。比较两组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产后24h出血量、胎盘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是否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等母婴妊娠结局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胎盘系数与母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结果 两组孕妇的胎盘质量随孕周增大而增加,而胎盘系数逐渐减小;比较两组胎盘系数发现GDM者胎盘系数小于正常孕妇,其中孕36周、38周、39周、40周胎盘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胎盘系数与母胎妊娠结局指标,结果显示与新生儿转NICU和脐动脉血pH值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的胎盘系数小于正常孕妇,胎盘系数与新生儿转NICU、脐动脉pH值相关。胎盘系数反映胎盘效能,可作为GDM孕妇母胎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孕期健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贵州航天医院产科收治的200例孕妇为受试者,根据不同的孕期指导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妊娠期间各项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过少率、体重过量增长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体重正常增长率、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孕期健康及妊娠结局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合理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降低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