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79-88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南京明基医院收治的84例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和IABP组,每组42例。PCI组患者接受PCI治疗,IABP组患者接受IABP辅助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蛋白(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MAP、CVP、HR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MAP、LVEF显著高于术前(P <0. 01),CVP及HR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的MAP、LVEF显著高于PCI组,CVP及HR显著低于PCI组(P <0. 01)。2组患者术前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1);术后24 h,IABP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PCI组(P <0. 01)。PCI组和IABP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47. 6%(20/42)、23. 8%(10/42),IABP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χ2=5. 185,P <0. 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姜晓晖  孙仁华 《浙江医学》2004,26(8):570-571
目的评价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心源性休克的关系.方法检测33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IL-6水平心源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为(389.46±56.21)pg/ml、单纯心源性休克组患者(93.65±19.21)pg/ml与健康对照组(5.46±2.79)pg/ml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t=2.667、2.574,均P<0.01),合并MODS患者较单纯心源性休克患者明显增高(t=2.582,P<0.01).血清IL-6水平>257.32pg/ml的患者易并发MODS.结论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L-6水平与心源性休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59,P<0.01),血清IL-6水平>257.32pg/ml的患者易并发MODS.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81-784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首次剂量为300 mg,第2天减为100 mg直至治疗结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法舒地尔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Griess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IL-6及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K、LD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K、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法舒地尔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提高血清NO的水平,减轻促炎因子的释放,减少促炎因子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电生理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组(观察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肌梗死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所有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利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脂水平,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 3±21. 4)分比(6. 7±2. 4)分,(3. 4±2. 1)分比(1. 1±0. 8)分],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1. 45±0. 34) mm比(1. 14±0. 15) mm](P <0. 05)。观察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24 h、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P <0. 05)。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 648,P <0. 001; r=0. 809,P=0. 001),颈动脉IMT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 643,P <0. 001; r=0. 580,P=0. 00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 844,P <0. 001; r=0. 602,P <0. 001)。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更高,颈动脉IMT更大,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更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Gensini评分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颈动脉IM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水平,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A、cTnT及CK~MB水平分别为9.86±5.26mg/L、1.68±1.12ng/L及25.81±9.1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8±0.16mg/L、0.01±0.00ng/L及10.63±6.12ng/L,P〈0.01。SAA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39,P〈0.05),SAA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33,P〈0.05),cTnT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SA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02例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常规组接受急诊PCI治疗,研究组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测定值,将1447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贫血组(n=206)和无贫血组(n=1241)。2组均行PCI术。将男性血红蛋白<130g·L-1,女性血红蛋白<120g·L-1定义为贫血。主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心源性死亡、出血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 206例(14.2%)急性STEMI患者合并贫血。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年龄、女性和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均高,体质指数(BMI)、目前吸烟者所占比例均低(均P<0.05);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高(均P<0.05)。PCI术后1439例患者完成了2年的随访,随访率为99.4%。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不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贫血的急性STEMI患者基线的临床风险高于无贫血患者,PCI术后2年的全因死亡率更高,但贫血不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R-27a、miR-34a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CS患者86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70例(SAP组),另外同期选取7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SYNTAX评分标准将ACS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2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7a、miR-34a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ACS患者血清miR-27a、miR-34a与ACS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与ACS组患者血清miR-27a、miR-34a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且ACS组高于SAP组(P <0. 05); Pearson分析显示miR-27a、miR-34a表达呈正相关(r=0. 492,P <0. 05),且均与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 413,0. 536,0. 415; r=0. 276,0. 395,0. 274,P <0. 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 560,-0. 372,P <0. 05);与轻度病变组相比,重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ACS患者血清miR-27a、miR-34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 23±0. 37、1. 85±0. 62比1. 22±0. 20; 2. 20±0. 37、1. 61±0. 27比1. 35±0. 23,P <0. 05),且重度病变组显著高于中度病变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7a(OR=2. 225,95%CI 1. 812~2. 732,P=0. 031)、miR-34a(OR=2. 072,95%CI 1. 629~2. 635,P=0. 022)均为ACS患者冠状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ACS患者血清miR-27a、miR-34a呈高表达,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均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脑钠肽(BNP)的浓度变化,探讨BNP水平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测定并对比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3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22例ACS患者和29例冠脉正常者的血清BNP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BNP水平(17.46±8.45)ng/L,显著低于UA组的(27.3±12.99)ng/L、NSTEMI组的(38.42±17.44)ng/L及STEMI组的(46.18±20.48)ng/L,P<0.05;STEMI组和NSTEMI组均显著大于UA组(P<0.05),STEMI组和NSTEMI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对判断有无ACS及评估病情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1例。术后1~4 d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所有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谵妄组(32例)和非谵妄组(7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多项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8. 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酗酒、心肌梗死、PCI手术史、高脂血症、独居,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前高密度脂蛋白、手术时间、睡眠障碍和术后疼痛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 001)、独居(P=0. 018)、酒精依赖史(P=0. 026)、较长的手术时间(P=0. 001)和术后疼痛(P=0. 02)是PCI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谵妄有一定的发生率,应重视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124例,依据《ACS急诊快速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的心肌酶学、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等结果,分为对照组35例(初诊诊断为ACS,后经冠脉造影等检查排除ACS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红细胞容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指标SYNTAX积分、危险分层及预后指标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SYNTAX积分、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红细胞容积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SYNTAX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GRACE评分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中,红细胞容积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r=-0. 328,P <0. 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与SYNTAX积分和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 504、0. 317,P <0. 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红细胞容积与SYNTAX积分和GRAC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SYNTAX积分、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 331、0. 521,P <0. 05)。结论 ACS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容积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且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淀粉样蛋白A(SAA)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院收治的6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该院行PCI治疗,且术后获得1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9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61)、严重脓毒症组(n=17)和脓毒性休克组(n=11)。各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2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F及TFPI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及TF水平高于脓毒症组,TFPI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 <0. 05);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和TF水平高于严重脓毒血组,TFPI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 <0. 05)。脓毒症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及TF水平与PCIS呈显著负相关(r=-0. 76、-0. 72、-0. 81、-0. 70,P <0. 05),TFPI水平与PCIS呈显著正相关(r=0. 73,P <0. 05)。结论血清中CRP、TNF-α、PCT、TF及TFPI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CRP、TNF-α、PCT及TF水平越高,TFPI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评价中国人群应用高剂量葡萄糖-胰岛素-钾(GIK)输注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参加国际多中心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GI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研究中的中国人群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全部入选患者来自中国地区274家医院,入选为出现症状12 h内的ST段抬高的AMI.伴有I型糖尿病、已知的.肾功能损害或高钾血症的患者被排除.患者随机分配至接受24 h GIK输注加常规治疗以及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随访30 d,观察GIK对总病死率,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以及随机30 d内再次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 中国地区共入选7510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从症状出现到随机的均值时间为(5.8±3.4)h.64.0%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与欧美国家注册登记研究相似.对照组与GIK组30 d时病死率分别为10.4%与11.2%[风险比(HR)为1.05,95%可信区间0.916~1.207,P=0.476].以下各种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与GIK组,心脏骤停(1.0%、0.8%),心源性休克(6.4%、6.8%),再次心肌梗死(1.9%、2.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与非致死性心脏骤停、死亡与心源性休克、死亡与再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应用GIK输注对现代治疗下ST段抬高的AMI患者的病死率、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与SAA、CysC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AA、CysC水平。观察组于入院24 h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对SAA、CysC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SAA水平[(2.293±1.067)mg/L vs.(0.405±0.189)mg/L]、CysC水平[(1.924±0.693)mg/L vs.(0.681±0.17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t=13.679、t=13.271,P均<0.05)。观察组按NIHSS评分分为轻型亚组17例(<4分),中型亚组45例(415分),重型亚组4例(>15分);3个亚组间比较,SAA、Cys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重型亚组>中型亚组>轻型亚组。观察组血清SAA、CysC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981、r=0.934,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SAA、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00例纳入脓毒症休克组。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同期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6例纳入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SAA、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AA与TNF-α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中TNF-α、SAA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中TNF-α、SAA水平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血清中TNF-α、SAA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血清中TNF-α水平、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源性休克犬血浆NO、iNOS含量及心肌iNOS mRNA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家犬15只,体质量(14.0±2.7)kg,雌雄不拘.完全随机分为参附组、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n=5),在结扎前,休克时,给药后30、60、120、180 min抽血,用比色法测血浆NO、iNOS的含量,180 min时取心肌组织,用RT-PCR法测心肌iNOSmRNA的表达,同时监测犬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参附注射液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时升高的NO[ (66.54±2.42) μmol/Lvs(45.31 ±3.39) μmol/L]、iNOS[(6.60±0.23)U/ml vs( 5.13±0.23)U/ml]水平(P<0.01),并下调心肌iNOS mRNA的基因表达.参附注射液给药可显著增加心源性休克犬的CO和Cl,明显降低动物的TPVR.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浆中NO和iNOS的水平,抑制心肌iNOS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3月间运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8.45±1.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45±1.23)分,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对连续来院就诊怀疑心源性胸痛的患者129例,同时抽血检测和肽素和肌钙蛋白T等,根据最后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心源性但非冠心病组21例、非心源性胸痛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和其他组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钙蛋白T阴性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肌钙蛋白T阳性的患者,发病4h以内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发病4h以上者(P〈0.05)。提示和肽素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6):578-58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心房颤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DW、BNP、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采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及血清铁(Fe)水平,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DW、BNP水平与NT-proBNP、cTnI和hs-CRP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RDW、BNP、血肌酐、NT-proBNP、hs-CRP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Hb、MCV、LDLC、HDLC、TC、TG、血糖、BUN及血清F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T-proBNP、cTnI、hs-CRP、RDW和BNP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 <0. 05)。RDW与NTpro BNP、cTnI、hs-CRP呈正相关(r=0. 308、0. 291、0. 211,P <0. 05),BNP水平与NT-proBNP、cTnI、hs-CRP呈正相关(r=0. 412、0. 253、0. 204,P <0. 05)。结论 RDW、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相关,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