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阴转规律的探讨赵守军,徐志一,邢占春,谢永富,马景臣,张勇,孙永德作者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携带者的长期随访资料,分析探讨HBsAg持续携带者的年阴转率,阴转率与年龄的依赖关系以及期望的阴转年数。在河北省正定...  相似文献   

2.
103例HBsAg携带者第16—21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3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第16~21年(平均18.6(年)随访。其中康复30例,病后携带26例,无症状携带21例,乙型肝炎急性发作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7例,死亡13例。HBsAg阴转率为33.3%,<30岁者阴转率(13.8%),显著低于>30岁者(42.6%);原高滴度携带者的HBsAg阴转率和康复率非常显著低于低滴度携带者,而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率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生率又显著高于低滴度携带者。  相似文献   

3.
738例HBsAg阳性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HBsAg携带者进行丙氨酸转氨酸(ALT)测定,发现10.80%的携带者有不同程度的ALT增高。1.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为738例从事饮食、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年龄18~50岁,均为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HBsAg阳性携带者。用ELISA法(试剂盒由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儿童中HBsAg阳性者的来源、变化动态及再感染的转归,选取45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7.4年的随访。结果首次检查有63例HBsAg阳性,占观察人数的13.8%(63/455);随访中发现6例HBsAg阴转,阴转率为9.3%(6/63),阴转者的S/N值较低(26.7)。原HBsAg阴性者随访中发现7例HBsAg阳转,其中5例变为慢性携带者,占随访后总阳性者的8.1%(5/62)。结果表明:HBsAg阳性率在母亲双阳性免疫儿童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发现6例阴转和5例阳转,其替换率<10%。并发现HBsAg阴转后5/6例无抗-HBs应答。阳转者中HBsAg阳转前均有低水平的抗-HBs,有1例HBsAg和抗-HBs同时存在。对上述病例的特征进行了讨论,表明对母-婴免疫阻断效果的全面评估至少需要3年。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0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持久性及远期保护效果,从1986年开始,结合农村计划免疫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对免疫后首次检测HBsAg阴性的762名免疫儿童进行了最长1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1)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抗-HBs阳性率以S/N值≥2.1标准计算,分别从免疫后第1年94.44%和84.21%降至第10年50.24%和34.7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HBsS/N值的GMT由第2年的31.62和23.99降至第10年的3.09和2.51,下降更为明显,且GMT以免疫后3~5年下降最快,而抗-HBs阳性率则以9~10年下降最快。(2)母亲HBsAg阴性儿688名,共观察了3559.0人年,出现5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14%;母亲HBsAg阳性儿74名,共观察了456.5人年,出现1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22%,出现的6例HBsAg阳转者均未形成慢性携带状态。与乙肝疫苗免疫前同龄HBV易感儿童HBsAg年阳转率4.27%相比,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HBsAg阳转保护率分别为96.72%和94.85%。  相似文献   

6.
1456名中等师范学生HBsAg携带状况流行病学及KAP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1456名中等师范学生HBsAg感染状况、529名学生KAP(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以及72名HBsAg阳性学生感染因素和心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HBsAg携带率为15.18%,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农村学生HBsAg携带率高于城市学生4.67个百分点,但两者无差异(P>0.05);农村及城市学生HBsAg血清阳转率(/百观察人年)分别为0.92%和0.60%;学生对HBV知识的了解,接触病人史,共用注射器及家庭条件等与HBsAg感染有关(P<0.05)。72名HBsAg阳性学生心理行为调查显示,HBsAg感染对其心理、学习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平县1992-1996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率高峰在31-40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9.
88716例食品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及其e系统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4年至1994年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88716人,HBsAg携带率为2.99%,城区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其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HBsAg携带率逐渐下降。在不同食品行业中,食品销售行业最高,为8.75,HBsAg阳性率由1984年的5.12%下降至1994年的2.42%,说明每年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查出的HBsAg携带者及时调离治疗是完全必要的。对490名HBsAg携带者检测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率为13.06%,抗-HBe阳性率为10%。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农村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对临沂市内40所中、小学共计12178名学生进行了HBsAg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表面,HBsAg阳性率为5.28%,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HBsAg携带情况也存在差异,以10岁年龄组为最高(6.83%),6岁年龄组最低(2.71%)  相似文献   

11.
慈溪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慈溪市乙肝流行现状 ,为制订乙肝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慈溪市疫情专报系统提供的乙肝发病资料及公安部门、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人口资料 ,统计分析乙肝的发病率水平 ,找出人群分布特征 ,并结合居民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来推算慈溪市乙肝实际发病率水平 ,利用孕产妇、小学生、中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专项调查资料结合健康人群体检中乙肝三系检测结果来统计人群HBsAg携带率及抗 -HBs阳性率水平。结果  1991~ 2 0 0 0年慈溪市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为 2 4 10 /10万 ,乙肝居民传染病漏报率为 43 5 6 % ,乙肝年实际发病率约为 86 97/10万 ,男性年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2 0~ 35岁、干部职业为高危人群 ,全人群标化HBsAg携带率为 7 9% ,抗 -HBs阳性率为 31 3%。结论 慈溪市为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 ,乙肝年实际发病率要大于全国及疾病监测点乙肝平均发病率 ,选择适当时间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对控制儿童乙肝发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检验专业学生入学时和毕业前的HBsAg感染率的情况,找出引起检验专业学生HBsAg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打下牢固的基础。方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入学时和毕业前采用ELISA法检查HB-sAg。结果:3届学生入学时HBsAg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性别间HBsAg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社区医学专业学生HBsAg感染率入学时与毕业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检验专业学生HBsAg感染率入学时与毕业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部分检验专业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从而造成了自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普遍推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为了解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血清学效果,于1994~1995年在南宁等5个城市和农村三类地区,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1991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人,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结果5个城市均为100%,农村富裕地区为47.4o%,一般地区为39.3%,而贫困地区仅为18.1%.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柳州等3个城市和5个地区,抽取1992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并全部接种了乙肝疫苗的儿童1459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执-HBs,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和抗-HBc.结果1994年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7%,1986年的9.7%下降了82.5%。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和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 ,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 ,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 ,比较 1 996~ 2 0 0 2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抗体阳性率。结果 :1 996年初次血检 392 89人 ,HBsAg阳性率 9 55 % ,HBsAg阳性率为 63 1 % ;至 2 0 0 2年HBsAg阳性率由 9 55 %降至 3 0 5 % ,抗体阳性率由 63 1 0 %升至 81 40 %。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抗体阳性率则呈曲折上升趋势 ,肯定了广州这几年在学生中预防乙肝的成绩 ,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进行乙肝免疫干预极为重要 ,它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延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系统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文献,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2软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文献46篇,总样本量625 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5.7%(95%CI:4.8%~6.6%)。中西部地区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4.9%~8.0%),高于东部地区的5.5%(95%CI:4.4%~6.8%)。59岁以下男性人群HBsAg阳性率为6.1%(95%CI:5.3%~7.0%),高于女性人群的4.8%(95%CI:4.2%~5.5%)。2007-2009年的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5.5%~7.2%),2010-2012年为5.9%(95%CI:4.4%~8.0%),2013-2016年为3.5%(95%CI:2.0%~6.1%)。结论 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转变为乙型肝炎中流行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东港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东港区14792名从业人员进行HBsAg、HBeAg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检测的14792名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282例,阳性率1.90%。其中男性阳性率2.94%,女性阳性率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品从业人员阳性率1.9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港区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总体HBsAg阳性率较低。建议调离病毒携带者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患者HBsAg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5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其HBsAg。结果 正常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2%,男性为13.2%,女性8.75%;胃溃疡(GU)患者携带率为25.9%,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携带率为24.7%,男性溃疡患者携带率为29.7%,女性溃疡患者携带率为18.8%。结论 消化道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HBsAg携带率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海明  黄莉芳  杜国明  邱海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63-4364,4367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张家港市随机整群抽取20个村(社区)的常住人口共50 886人,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全人群HBsAg阳性率为5.15%,抗-HBs阳性率为52.69%.各地区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和4.6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1.56%和53.6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25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有明确免疫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对25~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县高中生HBsAg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瑜  周湘红  安邦权  汤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3):430-430,439
目的:了解高中生HBsAg携带情况。方法:用ELISA法测定高考体检者HBsAg,结果:HBsAg总阳性携带率为01%,男性3.5%,女性0.5%,1999年最高为4.55%,2001年最低为3.35%,结论:应加强对高中生乙肝的监测、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新城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促进乙肝防制工作。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区3583名1~50岁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HBsAg阳性者97人,阳性率为2.7%,HBsAg阳性率在15~年龄组最高为4.7%。已婚者HBsAg阳性率高于未婚者1.6个百分点。有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低于无接种史者2.5个百分点。乙肝疫苗接种者844人,接种率为23.6%,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但<15岁人群接种率在90%以上。成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率增高。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及HBsAg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面考虑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前提下扩大免疫接种人群,对适宜接种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