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成立伤口处理联盟,对伤口处理联盟成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临床实践,制定统一的伤口处理标准,进一步推广湿性伤口愈合理念,提高伤口处理技术,实现梯队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伤口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问卷对广州市51所社区卫生机构的206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总分为(66.97±16.85)分,年龄、参加市级及以上的伤口护理培训、接触慢性伤口频数、用湿性愈合方法处理过慢性伤口是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较低,管理者应积极为社区护士参加伤口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创造机会,以提高其伤口护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自行设计"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问卷,评价问卷的重测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系数)、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结果]内容效度为0.909,结构效度良好,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0,Cronbach'sα系数为0.852。[结论]问卷具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调查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在社区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收治64例慢性伤口患者,通过护理门诊、现场指导,微信及医联网远程会诊,疑难伤口多学科团队讨论,特殊情况转诊至医院治疗。结果 64例慢性伤口患者疮面完全愈合50例,愈合率78%。伤口愈合时间为(22.29±16.89)d;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医院-社区联合伤口护理门诊的建立,医院优质护理适当的技术下沉,既实现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同时又促进了社区伤口专科护理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慢性伤口患者在治疗护理上存在的困难,提高了社区医院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384例门诊患者伤口感染危险评估与处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伤口处理中感染风险管理的对策.方法 按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入选384例患者.采用询问、全身评估、伤口评估和诊断性检查的方法,评估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根据是否存在自身感染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从制度管理、流程和过程管理、环境管理3方面采取对策,监测伤口感染率和治愈率.结果 清洁伤口67例无1例感染,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污染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9%、2.13%;清洁伤口治愈率为100.00%;污染伤口高危组愈合率为96.67%、非高危组愈合率为9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风险管理对策降低了门诊患者伤口处理中的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癌症伤口也称为恶性皮下伤口,一般定义为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被恶性癌细胞破坏。癌症伤口可以是来自皮肤局部的,常是因癌症的皮下转移,即癌症细胞随着淋巴、血液浸润皮肤所造成;也可以是由局部或远处转移而来。癌症伤口具有创面易于出血、渗液、恶臭和疼痛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我国的推广和造口治疗师的培养,慢性伤口护理逐渐由医生为主导向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转变。很多医院已成立伤口护理中心或伤口护理小组,由全职或双职造口治疗师或伤口专科护士全程负责病人的慢性伤口护理工作。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规范的伤口护理记录单,在伤口处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22例社区糖尿病病人的伤口换药护理,通过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根据伤口和机体状况综合分析,根据伤口具体状况采用不同伤口敷料和伤口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伤口护理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以及缩小这种差距的方法。重点阐述了霉菌感染伤口的定义、病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对伤口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培训需求,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伤口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伤口知识问卷及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上海市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256名临床护士对伤口护理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培训需求.结果 社区护士对伤口护理的认知度较低,且对培训内容、方式、场地等方面均有较高需求.结论 应加强社区护士伤口护理知识培训,增强护理技能,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联合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的残余41面,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患者,采用换药、营养支持、手术等方法以消除创面。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治疗后,32例41面全部愈合,4例基本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进行残余创面细菌培养,15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结论换药、营养支持、手术等联合法效果肯定,是一种颇佳的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烧伤合并创面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烧伤合并创面脓毒症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死亡8例。结论:烧伤早期休克渡过不平稳及创面早期处理不当易致创面脓毒症,预防强调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肠道营养、加强代谢与免疫调理、尽早封闭创面及加强多器官功能保护与支持,治疗强调以创面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尽早手术覆盖封闭深度创面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造口伤口治疗模式的成本效益。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640例病人,治疗组320例采用新型伤口造口治疗模式,对照组320例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进行伤口治疗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病人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和所需人力成本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造口伤口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外科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术后造口伤口治疗人力成本,并提高术后造口伤口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阐述了糖尿病足创面修复的机制和意义、时机把握、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原则和技巧。特别强调要以糖尿病足清创和感染处理为基础,阐述了创面修复的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创面,对遵循相应处理原则做出诠释。列举了近年来一些在创面的不同治疗阶段促愈合所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将糖尿病足创面修复的根本目标是功能康复的观念贯穿文章始终。为临床糖尿病足创面的预防及修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促进白血病并发伤口溃烂患者的伤口愈合。方法 根据溃烂伤口的局部情况,采用全身治疗方法及不同的护理方法综合处理。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历经最长35天,最短10天的综合处理,伤口全部愈合,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余9例均先后不同时间出院。结论 通过全身治疗方法及根据溃烂伤口局部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处理,能够促进创面修复,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而贝复济在伤口修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佳丽  宁宁 《护理学报》2010,17(10):4-8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获取的情况,为制定科学、可行的伤口治疗师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调查表,通过便利抽样抽取全省各级25所医院的120名参与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从科室伤口治疗主体、专职伤口治疗护理人员情况、伤口相关培训情况、获取伤口治疗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伤口治疗指导理论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四川省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人员主要为医生(80.8%);73.3%的护理人员未接受过伤口治疗的相关培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同(P〈0.05),年龄≤29岁,工作年限≤9年,学历为中专和大专的护士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参阅教科书,而年龄30~39岁,工作年限10~19年,职称为护师的护理人员,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除了参阅教科书,还包括网络,高年资主管护师以及本科护理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集中在参阅杂志和专题讲座;85.0%护理人员所在科室尚未使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指导伤口治疗。结论四川地区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伤口治疗相关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伤口治疗现状欠佳,亟待制定规范的伤口治疗师培养模式以促进各级医院伤口治疗的更好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7.
压疮的伤口评估及局部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萍 《护理研究》2006,20(15):1325-1326
主要从压疮的伤口评估和局部治疗方面提出许多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并就压疮伤口评估及压疮湿性疗法、负压疗法等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压疮的伤口评估及局部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萍 《护理研究》2006,20(5):1325-1326
主要从压疮的伤口评估和局部治疗方面提出许多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并就压疮伤口评估及压疮湿性疗法、负压疗法等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蜂蜜治疗感染性伤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蜂蜜的渗透性作用、过氧化氢活性、理化活性、抗菌能力、治疗感染性伤口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的组织溃烂和坏死,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是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大面积溃疡性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