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中医经典是中医之魂,是中医理论与实践之根,是现代中医创新发展之源,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首,不仅是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奠基之作,更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出家国情怀、大医精诚、医德医风、仁心仁术等价值观念。广西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依托《内经》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历经多项校级及省级教育教改课题实践,  相似文献   

2.
古称四大经典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现代所谓的四大经典课程包括中医经典理论学的《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学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自我国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四大经典课程一直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经典教学从书本到书本,  相似文献   

3.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建构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本文从中医四大经典的相互关系、研读与临床实践、科学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把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和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医经典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下去。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其主要包括《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中医内科学》相关病证的中医经典名方导入和《中医内科学》相关病证的中医经典名方应用验案导入3种来源;并介绍中医经典名方直接导入应用法和拓展导入应用法两种具体的教学手段,论述了该方法的意义,即加强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及中医临证思维,提高学生对中医典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师备课质量及教学能力。中医经典名方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导入,使师生双方都能更直观地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探索经方科研动向,不但能够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而且也是培养21世纪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开展"学经典、用经典"活动,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四部著作,夯实医务人员中医基本功底,提高其中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课作为中医院校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课程,历来就是中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教研室负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均属中医经典课,其中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作,距今上千年,其文辞古奥,  相似文献   

7.
最近 ,在中医圈里悄然流行起了一本叫作《思考中医》的书 ,该书洋洋三十余万字 ,高举着“尊重经典 ,学习经典”的旗帜 ,将其对当今中医现状的思考以及十多年来研习《伤寒论》及从师的体悟 ,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娓娓道来 ,将读者引领入了中医经典的瑰奇世界。 (转引用《中国中医药报》2 0 0 3年 12月 2 2日“经典 :中医的根——访《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汉时期《黄帝内经》成书,之后《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陆续问世,中医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历朝历代医学教育机构对中医经典十分重视,在医学考试中对中医经典的考核也各有特点,笔者总结归纳历代中医经典的考核模式,对现代中医教育进行思考,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当代中医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学科包含《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三门经典课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文章认为教师临床能力是教授经典的基础;临床病案是理解经典的推手;互相联系是学习经典的关键;规范教材是掌握经典的保证;政策导向是弘扬经典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中医经典名方集数千年中医药防病治病经验之大成,是中医药理论结合实践现代化、规范化的最佳素材。文章通过结合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法、《中医内科学》自身特点,分析探讨了基于中医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的案例式教学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认为《中医内科学》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法具有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等优点,是当前中医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往将各中医经典课程分开讲授,使经典课程成为了精专而狭窄的学问。授课教师各自为阵,相对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的方剂及辨证不知所措,重点难于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医籍,含有大量中医特色文化负载词、经典语句。学习者在正确理解词句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学习《黄帝内经》,所以尊重经典、忠于原著、恰当翻译方能体现其文学医学价值,利于学习研究及传播推广。在中医国际化大趋势下,现已有较多《黄帝内经》翻译版本。由于各作者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翻译内容出现较大差异,易造成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错读及误解。选取四本中外《内经》译本为语料,各取所长,归纳总结在词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通报》杂志为了弘扬中医经典文化,推广中医经典在临床的运用,自2008年开始重点推出"经典临床"专栏,主要探讨中医"四大经典"的理论研究、教学探讨、前沿进展以及中医经典指  相似文献   

14.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通报》杂志为了弘汤中医经典文化,推广中医经典在临床的运用,自2008年开始重点推出经典临床专栏,主要探讨中医四大经典的理论研究、教学探讨、前沿进展以及中医经典指导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谢忠礼 《中医杂志》2011,52(15):1348-1349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2012,(21):1876
四大经典VCD《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2500元,其中《金匮要略》单套800元,其余每套600元。四大基础VCD《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全套2700元,单套700元。"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自1999年以来举办多期,得到了60多位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的积极响  相似文献   

19.
《中医杂志》2013,(1):31
四大经典VCD《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2500元,其中《金匮要略》单套800元,其余每套600元。四大基础VCD《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全套2700元,单套700元。"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自1999年以来举办多期,得到了60多位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12,(9):754
四大经典VCD《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2500元,其中《金匮要略》单套800元,其余每套600元。四大基础VCD《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全套2700元,单套700元。"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自1999年以来举办多期,得到了60多位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