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93例,其中应用心肺呼吸机进行院前抢救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抢救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各项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 I(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循环恢复、存活大于24 h和康复出院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血清 NSE、NT-proBNP、cTnI、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循环恢复24 h后研究组 NSE、NT-proBNP、cTnI、H-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抢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损伤,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邬薇薇  李珺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9):122-125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麻醉专业本科生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2019级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采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教学时间均为4个学时。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有效率、胸廓充分回弹比、平均按压频率、按压频率达标率)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热爱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结果 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理论成绩[(86.62±3.74)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84.20±2.56)分]均高于对照组[(84.31±5.68)分、(77.56±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心肺复苏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有效率、胸廓充分回弹比及按压频率达标率分别为(56.48±6.23)mm、(80.04±4.86)%、(91.16±8.31)%、(75.19±6.35)%,均优于对照组的(46.64±5.37)mm、(72.34±3.03)%、(78.77±9.24)%、(64.5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心肺复苏平均按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67.62±5.78)分,高于对照组的(153.85±7.43)分,其中自我管理能力、热爱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麻醉专业本科生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收集ICU心搏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例157例,分为ROSC组(n=43)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non-ROSC组,n=114).分析可能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157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43例(27.4%)ROSC成功,ROSC组的年龄低于non-ROSC组[(59.7±15.2)岁 vs.(64.8±12.4)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脑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ROSC(OR=4.255,P=0.031),而原发病为心源性疾病(OR=0.133,P=0.009)、可除颤心律(OR=0.292,P=0.001)、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OR=0.062,P=0.000)、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OR=0.561,P=0.014)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结论 原发病、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ICU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ROSC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在留学生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实习的留学生3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7人)和对照组(16人)。观察组采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后应用理论考试、体格检查和Sim4000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比较2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对观察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CBL结合PBL的认可度。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为(83.5±7.9)分,对照组为(76.6±8.7)分(P=0.012);观察组心肺复苏技能成绩(84.3±10.1)分,对照组为(75.6±11.3)分(P=0.013)。100%的观察组学生认为CBL结合PBL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CBL结合PBL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杨宁  姚远  赵亮  郗玉珍  江奕 《浙江医学》2021,43(14):1582-1585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急诊科2017年1至12月心肺复苏患者70例设为常规复苏组,2018年1至12月心肺复苏患者82例设为超声复苏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率、脑复苏成功率、达到ROSC时间、胸外按压2min后评估患者用时及引起CA病因。结果超声复苏组ROSC率、达到ROSC时间、脑复苏成功率均优于常规复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复苏组病因明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复苏组胸外按压2min后评估患者平均用时与常规复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有利于快速发现CA的病因,提高ROSC率、脑复苏成功率,缩短达到ROSC时间,并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不会影响胸外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延迟心肺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即刻复苏组(A组),延迟复苏组(B组),每组按血管穿刺后(S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组、B组)0.5 h断头取海马。A组、B组采用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S组海马神经元表现为细胞形态、分布正常,几乎无变性、坏死神经元;与S组比较,A组、B组海马神经元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核固缩等病理改变,且B组比A组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延迟心肺复苏不仅降低心脏骤停大鼠ROSC成功率,亦可加重海马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心肺脑复苏后脑复苏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所有心肺脑复苏病人均在复苏后24h内抽静脉血测定vWF和sICAM-1,再根据临床脑复苏结果分为清醒组、植物状态组、脑死亡纽三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vWF和sICAM-1在植物状态组、脑死亡组与清醒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测定vWF和sICAM-1水平对心肺脑复苏后脑复苏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肺复苏即刻应用肝素抗凝对血清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性心跳停鼠心肺复苏(CPR)开始即刻肝素抗凝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健康12-16周龄、体重450—500g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常规复苏组(AD组,窒息性心搏停止+常规心肺复苏),肝素抗凝组(AD+Hep组,窒息性心搏停止+复苏开始即刻肝素抗凝+常规心肺复苏),每组各10只。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h处死实验动物,取血清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常规复苏组相比,肝素抗凝组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肺复苏开始即刻肝素抗凝能减轻心脏骤停后血中MDA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组(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每组30名。比较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教学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能力评分(包括查阅文献能力、讲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主观评分(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并进行研究。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自主学习组理论成绩[(87.63±7.01) vs. (79.56±7.08)]、实践操作成绩[(86.40±6.45) vs. (82.70±7.65)]、查阅文献能力[(16.33±2.45) vs. (14.50±2.27)]、讲课能力[(15.56±2.97) vs. (13.90±2.56)]、组织能力[(17.61±2.34) vs. (14.96±2.55)]、沟通能力[(17.06±1.91) vs. (14.53±1.96)]、团队合作能力[(16.23 ±1.71) vs. (14.76 ±2.32)],各项评分都高于传统组,学习兴趣各项指标和教学满意度(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指标也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实习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概念图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护理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用中国医科大学研制的自主学习测评工具评价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实验组教学后自主学习能力除学习动机无明显提高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实验后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中,除学习动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个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概念图教学策略引入急救护理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为医学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自制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全国3 42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94.56±18.84)分,其中男性(94.36±20.96)分,女性(94.67±17.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P=0.641)。各学校间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35,P〈0.001)。一般自我效能(GSES)总分为(26.04±5.65)分,男性(26.72±6.03)分,女性(25.63±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8,P〈0.00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387 7(F=100.78,P〈0.0001)。结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加强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评价心肺复苏视频和问题为基础教学在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吉林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84名(七年制42人,八年制42人)学生为研究对象,七年制学生为实验组,八年制学生为对照组.心肺复苏理论课程学习时,实验组在课程开始前发放心肺复苏相关试题,授课过程中播放心肺复苏视频.理论学习结束,实习期间,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相同的心肺复苏试题考试以及高仿真模拟人心肺复苏术技能操作测试.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评分分数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测试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结合播放视频和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际,对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教学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扩血管药物硝普钠联合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HHS)对电击致室颤兔心肺复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硝普钠组(B组)和硝普钠联合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组(C组),每组6只。心肺复苏术(CPR)开始后即刻应用上述3种药物,观察复苏中及复苏后动物的生理指标及状态。结果CPR30min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冠脉灌注压(C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aO2)在复苏前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收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相比,硝普钠联合高晶体一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的平均动脉压、冠脉灌注压等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案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案,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患者为机控组;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人工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复苏药物和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方案10 min及30 min后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后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机控组患者动脉血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组(P〈0.05);但心肺复苏30 min后,两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为(46.8±5.2)min,机控组为(45.6±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人工组4例有效,而机控组15例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在循环的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适应于培养高级眼视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方法,分析项目完成综合教学在眼视光特检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3班30人为实验班,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4班30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同一标准考核两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并于两组学生在相同眼科视光门诊特检岗位实习半年后,搜集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相关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46、0.000、0.009、0.000、0.000)。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实验班学生的检查操作规范性、实际应用能力、报告解读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的打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透彻理解知识;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设定病例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心肺复苏技能教学中应用高仿真模拟人,将68名临床实习学生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34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C组(case组)34名,采用设定病例教学法。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训练前(摸底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成绩均优于训练前成绩(P〈0.05);C组训练后成绩与A组训练后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成绩优于A组(P〈0.05)。结论模拟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设定病例教学方法在模拟教学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在精神科实习中的效果,优化精神科教学查房模式。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2月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及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生共365人分为A组(181人)和B组(184人),分别参加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和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的临床教学查房。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教学查房效果,并对实习成绩进行考核。结果A组总体满意度[(4.56±0.39)分比(4.13±0.52)分]、准备工作[(4.57±0.21)分比(4.26±0.43)分1、上课效果[(4.65±0.38)分比(4.26±0.34)分]、参与性f(4.64±0.33)分比(4.08±0.45)分1、处理问题能力[(4.62±0.27)分比(4.42±0.43)分]显著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临床实习生成绩高于B组实习生成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实习生自学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实习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对之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本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为教学对象,并将之分为案例教学组(55人)和传统教学组(56人);分别实施案例教学(理论课采用“故事化案例”教学、实验课采用“现患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理论课采用传统讲授形式、实验课主要为观看教学录像片)。分别以t检验祀Y2检验对两组学生的课后考评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案例教学组学生的课后考评总分[(11.84±2.86)VS.(9.80±3.39),t=-3.419]、基本认知能力分[(4.80±1.08)vs(4.05±1.43),f=-3.097]、分析解决能力分[(7.04±2.21)VS(5.75±2.59),t=-2.813)]44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案例教学组学生对所用教学方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x^2=4.757)、增进学习兴趣(x^2=4.371)、促进知识融会贯通(x^2=4.276)等方面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和比例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案例教学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课程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