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状况研究傅桂明1张东其2赵芝雅1龚震宇1梁中兴3时曼华3耕牛是浙江省重要家畜。为了解其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宿主和传染源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开展牛尿中的钩体检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在钩体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野鼠、耕牛和猪的钩端螺旋体带菌情况,探讨减少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对野鼠鼠肾、耕牛牛尿和生猪猪肾进行钩端螺旋体菌株的分离培养。结果:在野鼠鼠肾和水牛牛尿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菌株。结论:野鼠仍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牛为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初步发现近年我省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减少可能是由于野鼠种群变化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调查研究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进行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调查。结果 黑线姬鼠带菌率占第1位。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首次从牛尿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结论 鼠密度,鼠带菌率,带菌鼠密度分别与钩体发病率呈正相关。黑线姬鼠是四川省稻田型钩体主要传染源,耕牛作为七日热群钩体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应继续调查。  相似文献   

4.
钧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人鲁共患病,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65种钩体宿主动物(传染源)。湖南是构体病的高发省份之一,并以稻田型为主,作为耕牛是农业上的主要耕作工具,是我省乃至全国主要家音之一,1997年湖南年鉴统计有463.28万头。它作为钩体病的传染源意义究竟有多大一直不很明了。从1990年起相继在测阳县、宁乡县进行过血清学检测,同时在进行全省钩体病流行病学研究时对全省进行过调查研究,从1994年起在沉江、会同等县对牛尿、牛肾培养又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我省耕牛感染及带菌排菌情况,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5.
家兔钩端螺旋体自然感染调查黄自英1钩端螺旋体(钩体)的带菌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至少发现200多种动物携带钩体。四川已从24种动物中分离出钩体。而对家兔进行钩体血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于1987年、1991~1994年间对四川金堂...  相似文献   

6.
中国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迄今已发现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65种,其中啮齿目29种,两栖蛙类8种,食虫目和家畜各6种,食肉目和实验动物各3种,兔形目、鸟类、偶蹄目和爬行动物各2种,鱼类和节肢动物各1种。除鸟类和昆虫外,其它动物既带菌又能排菌,不仅为储存宿主,也是传染源。鼠类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尤为重要;猪和犬是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鼠类密度大,带菌率高;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猪和犬的带菌率相对高,牛作为七日热型钩体的传染源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由此表明,我国钩体的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且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霍邱县猪携钩端螺旋体及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调查顾莉莉1杭恒贵1王以银1任次早1罗兆庄1魏强2宋明宇2孙仁品2(1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2霍印县卫生防疫症站)据70年代调查,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淮河流域地区,以洪水型为主,曾发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洪涝灾害之后我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自然感染及主要宿主动物猪、鼠带菌状况,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2月在我省钩体病监测点江宁县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 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1.2 健康人群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用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法检测抗体,标准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抗体效价≥1∶100判为阳性。1.3 传染源调查(1) 鼠密度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张彦平1李林村1郭万申1时曼华2李锡洪3孔祥熙3曾贵金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1],我国淮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经济疫源地,流行形式以雨水和洪水型为主,流行菌群主要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牛钩端螺旋体带菌和排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源不同地区的牛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分离培养,PCR产物凝胶电泳阳性率11%,PCR产物Southern-blot阳性率13%,分离培养阳性率3.1%。不同地区牛尿标本PCR检测结果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的耕牛钩端螺旋体排菌率非常高,其中以七日热和澳洲群为主。说明耕牛是这些地区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PCR和培养分离结果的比较显示,PCR是构体病传染源调查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淳安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宿主动物带菌情况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淳安县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传染源情况,探索钩端螺旋体菌株血清群分布规律,为我县钩体病爆发流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7年我们对本县某镇钩体病疫源地宿主动物进行带菌情况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确定耕牛是否是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方法自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出的12株七日热型、澳洲型钩端螺旋体野生株染色体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进行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及16S+23SrRNA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自然 钩端螺体病患者血液及耕牛尿中分离的同一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野生株的染色体DNA酶谱及核糖核酸型相同。血清型不同的钩端螺旋体型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动物有关,因其菌型复杂多变,为疾病预防增加了难度,为了解雅安市近年来钩体病传染源情况,探索菌株血清群分布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3-2003年雅安市钩体动物宿主带菌及患者血培养钩体检出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08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做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型). 结果有效培养鼠肾334份,总感染率为1.80%.湘潭县、沅江市的宿主动物钩体感染率分别为4.55%、2.56%(P<0.05).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0.51%、4.48%、4.35%(P<0.05).6株钩体分别是赛罗群1株、秋季群2株、澳洲群2株、爪哇群1株.蛙肾和猪肾中未能培养出钩体. 结论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密度和感染率差异较大,菌型以秋季群和澳洲群为主,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各地理区划中猪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调查湖南省卫生防疫站(长沙410005)张立新,李俊华,陶学永,余少华猪是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污染居民周围水源,对人的威胁较大。我省是钧体病的高发省,又是全国养猪大省,90年代的猪带菌...  相似文献   

16.
华县发现钩端螺旋体病谢镇珠1李子蔚1雷念东2王水龙1潘琴菊1雒丹旗1牛备战11959年证实陕西省有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并在23个县(市)发现本病,但无关中东部县(市)的报道。华县卫生防疫站于1990~1992年对该病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相似文献   

17.
李玲  黄勇 《健康天地》2010,4(1):98-99
目的:了解眉山市东坡区2008—2009年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法》进行鼠密度、鼠带菌率和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平均鼠密度5.84%,最高为6.56%,带菌率0,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以澳州群为主(75.76%)。结论:眉山市东坡区鼠密度较低,未监测出鼠类带菌。但野鼠是稻田型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加之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水平普遍下降,应加强钩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陆市1983~1989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提示,鼠密度波动在3.9~15.1%之间;鼠带菌率波动在4.9~26.9%之间;人群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在1∶20左右,监测期间连续七年未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鉴于本地流行菌型单一,只要加强有关流行因素监测,可不必大面积、连年接种钩体菌苗.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2006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7个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来确定菌型。结果共采集677份标本,其中有效培养622份,培养钩体11株,阳性率为1.77%。其中浏阳市7株,阳性率7.14%;邵东县2株,阳性率3.12%;沅江市2株,阳性率2.33%;黑线姬鼠中培养出钩体6株,感染率为3.11%;从褐家鼠培养3株,感染率为2.73%;从东方田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2.13%,从小家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0.53%。其中浏阳市流感伤寒群7株,邵东县黄疸出血群2株,沅江市拜伦群1株,赛罗群1株。结论湖南省宿主动物密度和带菌率差异较大,主要为姬鼠型钩体病疫区,带菌种群以流感伤寒群和黄疸出血群为主,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近年来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的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钩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猪,牛带菌情况及鼠密度,种群构成等。结果:该市平均鼠带菌率为11.34%,黑线姬鼠占其鼠种构成的63.64%,平均带菌率为17.52%,从钩体患者和动物中分离出的钩体,黄疸出血群占98.56%。结论:黑线姬鼠是江油市稻田型钩体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菌群的变化是造成流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