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期痴呆3种主要类型的诊断特点。方法对120例住院患者进行脑CT扫描分析,部分患者经脑电图检查。结果血管性痴呆多有卒中史,急性起病,阶梯样进展,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老年性痴呆常缓慢起病,逐渐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轻。混合性痴呆兼有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二者类型的特征。结论老年期痴呆的诊断首先应确定有无痴呆,然后根据不同临床类型的特点确定痴呆的类型。尽可能包括其类型诊断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痴呆的病种分类,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108例老年人(60岁以上)痴呆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神经心理、MRI检查,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108例老年人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5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40例,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18例;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和MD组中分别为45例和8例;神经系统局灶征在AD组中无,VD和MD组分别为48例和5例;影像学变化VD组多发性脑梗死45例,AD组全部有脑萎缩,MD组全部有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3种痴呆均存在记忆力障碍.结论:①老年人痴呆以VD最多见,AD次之;②老年人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变化;③老年人痴呆的诊断要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再根据VD、AD、MD的标准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痴呆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ars.  PL 《美国医学会杂志》1998,17(3):141-147
  相似文献   

4.
5.
何东华  王万山 《医学综述》1996,2(7):326-328
Alzheimer病(AD)是一种退变性大脑疾病,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病理改变除明显脑萎缩以外,还包括镜下所见的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等。其发病机制很复杂,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就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1 遗传因素AD常于60岁以后发病,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约为3%~10%。发生于60岁以下者属早期发作型,此类患者多数有家族史,即家族性AD(FAD),在40岁左右开始发病。60岁以上发病者属晚期发作型,多无家族史,亦称散发型。早期发作FAD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2]。研究发现在某些家系中…  相似文献   

6.
痴呆量表对血管性痴呆诊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一次或多次脑梗塞或其它脑卒中,造成累积性脑组织损害,脑组织体积减少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产生的痴呆〔1〕。VD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2〕。1VD的病因学1.1腔隙性梗塞主要...  相似文献   

7.
8.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国际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日内瓦《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th revision,ICD-10)将其定义为“痴呆是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它通常具有慢性进行性的性质,并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通常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偶尔以情绪控制和社会行为或动机的衰退为前驱症状。”痴呆状态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161-163+168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疾病中常见病,大部分的老年性痴呆患者有明显的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伴有精神症状时往往给痴呆类型的诊断增加困难或误诊。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为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故本文就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与其他类型的老年性痴呆所伴发痴呆行为和心理症状进行比较,希望对临床诊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中风后痴呆(PSD)的亚型分类及其发病特点。方法通过随访并行神经心理学等检查收集到3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依据NINCDS-ADRDA诊断标准诊断可疑AD型,依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诊断可疑VaD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个亚型发生痴呆的时间。结果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疑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17.67(±3.10)个月,可疑VaD型的平均发病时间为28.80(±2.66)个月,两者的发病病程显著不同(P=0.009)。结论脑中风后痴呆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由中风后2年内的可疑AD型为主转变为以2~4年间的可疑VaD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痴呆——基于社区干预策略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辉  Shane Thomas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23-1325
目的探讨在快速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如何开发和实施社区干预策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方法文献学习和政策分析。结果中国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方面的西医和传统中医研究,社区服务也主要以病人的家庭和机构护理为主。社区中病人的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严重不足。结论中国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和实践中,还缺乏明确的防治策略,并存在资源缺乏和协调不力等问题。对减少危险因素、增强保护因素、筛选可干预因素方面的研究甚少。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验着手,探讨老年痴呆的社会干预政策的思路值得借鉴。建议从中上层危险因素的干预入手,采用全方位和参与策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促进。通过研究明确可干预的、多种老年疾病共享的危险因素,把干预重点放在社会弱势群体和高危险人群上,并把提高社区干预可持续性和健康收益作为社区干预的过程和结果评价重点。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机理。方法 采用“补下清上、调神益智”的治疗原则 ,针刺治疗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MID) 4 6例 ,设立药物对照组 30例。于 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18例 ,治愈率 39 13% ;有效 2 4例 ,有效率 5 2 17% ;总有效率 91 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患者HDS、FAQ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 ,并分层观察了痴呆症状、中医分证症状的变化 ,其平均有效率分别为 84 2 5 %和 81 39% ,优于对照组 ;显示针刺可有效改善MID患者的智力、社会活动能力及临床症状。同时观察了其中 4 1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 2 6例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通过大脑边缘系统的全脑整和机能的恢复 ,可能是针刺治疗MID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金煜  倪娇娜  吴炯 《浙江医学》2014,(14):1231-1234
目的 了解不同痴呆类型、认知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老年(≥70岁)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125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82例、血管性痴呆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痴呆;根据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将患者分为完全生活自理和轻度、中度和严重功能障碍.对痴呆患者进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测评和一些营养生化指标的检测,并以同期年龄匹配的因稳定期高血压、轻症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低于轻度痴呆患者和对照组;重度痴呆患者MNA-SF值明显低于轻度痴呆患者;严重功能障碍痴呆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和MNA-SF值明显低于轻、中度功能障碍痴呆患者和生活自理痴呆患者.结论 重度痴呆和严重功能障碍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较轻、中度痴呆患者明显恶化,临床上应作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症,是被公认的近年来老年人易得的疾病。据统计,全球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为1700~2500万;我国城市普查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症忠病率高于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症可延续20年,早期或轻度9年,中期或中度5年。恶化6年,给个人、家庭带来深重的负担和痛苦。本文讨论了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病理,在此基础上。对老年性痴呆症的防治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活质量测评在老年痴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痴呆还无法治愈,近年来国外的学者开始重视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如: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概念及评估、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长期变化.本文将就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杨艳  阮洪梅 《西部医学》2013,25(1):146-147,150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痴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5年11月~2012年6月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60例患者分为老年痴呆组36例,平均年龄(66.11±4.81)岁,精神分裂症组24例,平均年龄(66.00±4.82)岁,对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时间、部位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骨折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的部位和原因之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两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老年住院患者的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 用问卷法调查72例居家和65例老人院痴呆患者。结果 两组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6.1%和90.8%,主要表现为反复问问题、骂人、不恰当地处理物品、藏东西、徘徊等;其中不恰当地处理物品、身体攻击及徘徊的发生率老人院痴呆患者与居家痴呆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居家痴呆患者藏东西的发生率与老人院痴呆患者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某些激越行为在中重度痴呆患者更多见,还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明显相关。结论 激越行为在痴呆患者中普遍存在,表现多样,可结合不同场所、不同程度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有针对性地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金玉莲  土文珍  陈春棉 《浙江医学》2016,38(10):718-721
目的探讨怀旧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83例轻、中度痴呆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干预组接受怀旧疗法、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结束后,干预组NOSIE与ADL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AMD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的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怀旧支持疗法能有效降低痴呆患者的环境及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社会交流与活动及社会退缩行为的作用,同时亦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诊治技术了解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10个地市的医务人员进行《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诊治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7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512份。结果随着医院等级的提高,两种疾病技术的了解程度逐渐提高,但街道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基层医务人员对两种疾病的诊疗技术的了解程度较低(P<0.0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不了解的人群远远高于了解的人群,除精神专科医务人员,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精神访谈技术及心理测试技术(包括量表自评及他评),不了解的人群基本上多于了解的人群(P<0.01)。老年期痴呆的诊断、评估、治疗、康复管理等技术的医务人员不了解超过了解(P<0.01)。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两种疾病的技术了解的人群高于不了解的人群,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不了解的人群远远高于了解的人群(P<0.01)。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抑郁症识别技术、精神访谈技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技术及康复技术了解的人群要高于不了解的人群(P<0.05或0.01)。结论基层医务人员作为精神疾病防控、康复的第一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令人担忧,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把专业知识向基层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