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势思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思维特征之一。"治未病"学说具有中医学的原创特色和优势,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并在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顺势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易学、道学、儒学、释学等"四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不仅以"水土"之功来涵养着中医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医思维走向,阐述和分析"四学"对中医学思维的影响及中医学在此影响下的发展,明确中医学思维的哲学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形成中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菊  朱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19-1519
中医学是东方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学一样,其形深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就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刚  韩雪 《光明中医》2022,(7):1281-1283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行学说重视事物内部的普遍联系,哲学之五行由于受历史条件及认识角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以五行配属五脏,吸收五行学说之精华,结合中医学辨证的思维特点,探索中医五行思维模式,应用于临床诊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华楠  毛兵  李宁 《河北中医》2012,34(4):639-640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认识方法以及文化背景,是影响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西医院校将中医学列为临床课程,中医学一般在第3学年,与西医的一些临床课程同时开课.对于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中医学基础的思维方法、哲学文化背景的缺失以及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巨大反差与碰撞是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的一大难关,学生对于中医抽象的阴阳五行和独特的脏腑学说等理论和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学习中医时常有先人为主的思想,往往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的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以人体形态学结构实体为原型去对照以人体功能态为模型的中医学.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思维模式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中医学思维强调经验直觉,而忽视逻辑建构,表现出明显的直观倾向,具有直观思维的特点。中医学的直观思维模式可以分解为意象概念、直觉判断和类比推理。这与西方医学重论证、重逻辑建构的思维方式是迥然不同的。这一差别的存在导致了中、西医学走上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和哲学精髓。其中对“和”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就是突出反映。关于这一点,在古代中医学代表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尽阐述。其中《素问·逆调论》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从一个层面反映了这一思想,道出了中医学“和”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邢玉瑞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31-1933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与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哲学天人观、中和观对中医学的影响等哲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西医思维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总体上看,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与中医理论、临床研究相比较而言,仍然十分滞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医学的精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的源流作了追溯与比较。认为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是先民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的产生,则是古人运用同一思维方法认识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结果。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并非源于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反而对哲学的精学与气学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家、文明史学家一直以来均有"医源于巫"的观点,我国的古"医"字写作"醫"或"毉",明显可见"医"与"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神透过巫掌管人间"的层次观点渗入医学体系中,影响并形成中医学的形神理论。上古巫文化以"天(神)-巫-人"为核心架构的天人体系,至春秋时期,诸子以哲学思辨将其转化为"天(神)-心-人"体系,至战国晚期,以人为重心,建构出"神-心-形"的形神体系。此哲学思维模式影响中医学而形成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核心架构,有效指导中医学数千年,由此发展出灿烂的中医文化。形神观的核心架构:"神-心-形"思维体系演变过程的确立,丰富并完善形神理论,明确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的原创思维内涵,印证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可使中医学能在更坚实的哲学、文化之根基上将理论及临床应用推向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象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它作为一种原创性思维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也深受其影响,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象思维,且被众多学者推崇为中医学的主要指导思想,通过收集王万春教授在诊治男科疾病过程中的四则经典案例,包括遗精、阳痿、不育和癃闭,进而浅谈象思维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基础思维方法、基本哲学文化背景的缺失以及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巨大差异与碰撞成为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一大难关。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考核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学习的理论知识更难转化成为实践运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运用"探究式建构学习"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中医学理论知识,探究完善学习中医学所需的相关哲学、文化、思维方法及相关现代研究等基础知识,以过程性评价方式"中医思维为导向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评价"贯穿学习评价始终。加强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了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学诊治疾病的能力,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医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的"象"即可指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形象,也可具有某种象征的抽象的含义。通过取"象"来表达深奥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中较为常见的语言手段。《周易·系辞上传》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1])。王前和刘庚祥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中国传统抽象思维的特征"~([2])。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模式使得中医学中充斥着  相似文献   

15.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医学发展深受气一元论的影响,气一元论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环节,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平乐正骨理论也同样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平乐正骨理论认为,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无不与气血有关;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气一元论思想。本文就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平乐正骨理论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和平 《中医研究》2010,23(9):9-11
中国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中国文化中可谓一以贯之,就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而言,其哲学思维方式所受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小宇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在中医理论尤其是方法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间包括各种哲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影响,它对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诠释和中医临床诊疗的真实理解,将具有指导意义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依据做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樊平 《国医论坛》2005,20(6):44-45
精湛的中医医术来源于刻苦的学习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轮,是学习中医学理论、攻克中医学堡垒的锐利武器。哲学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对于中医专业来说尤显重要。但有少数中医专业学生却认为哲学“抽象难懂,学了用处不大”,因而不愿学习或学习兴趣不高。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学习,都离不开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拒绝正确的思维方法,必然接受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有成果的科学思维中,根本不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自觉和不自觉、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因此,学好哲学可以使自己掌握中医学的哲学思辩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是辨证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又是哲学的辨证思维在中医学这门科学领域里的应用,具有中医学的特点。它比较系统、全面地运用中医学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来分析、概括中医科学体系的各种理论和临床问题。在中医学领域里,抽象思维的进程是同充分运用这些辨证思维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谓抽象思维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从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中抽取本质和规律再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太极的来源与含义以及太极道论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太极象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太极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万物的原始,代表着大、无限大的含义。《周易》对太极的阐释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与学者的探索对象,从而形成了多重哲学涵义。太极道论强调了太虚混沌的状态,以及左旋右转、三五相包的变化规律。在太极象思维的影响下,中医学借鉴天象观察方法,形成了以季节变化与日月更替为基础的整体观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太极象思维也深刻影响了中医的形神生命观,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整体而言,太极道论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范式,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