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笔者对本院妇产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女性常模进行对比,以分析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经调查问卷显示,笔者所在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这显示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压力,需给予干预。结论:合理地安排班次,定期组织团体活动,给予实施心理干预等措施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恢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女性[1].新进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童年时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满意度等相关.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心护士,通过早期开展、长期重视对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及职业生涯教育,能使新进护理人员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对维持新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护理是精神疾病治疗、康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作为特殊护理岗位的群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与其他医疗部门的护理人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还表明,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与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特殊性、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心理保健能力缺乏有关。干预对策主要包括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心理自我保健能力,调整医院护理管理政策和向护理人员提供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增强护理技术、改善医患关系等综合措施,使精神科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状况,为制定改善儿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基层同等级别3所公立医院的儿科护士6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霍兰德气质类型问卷分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人格特征评定、气质类型测试,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儿科护士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高于常模组,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病性得分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精神质、外向性和神经质得分低于常模组,外向性得分亦低于在职护理人员;神经质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呈正相关;气质类型中以多血质和黏液质居多,抑郁质类型护士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其他类型,黏液质类型护士的偏执得分高于其他类型. 结论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于全国常模和在职护理人员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对儿科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一定程度上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护士心理健康,促进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良好发展,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问卷,对某三级综合医院166名一线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根据分析结果,使用AMOS 24.0软件建立路径关系模型,用最大似然比法对模型进行验证、修正。
  结果  166名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为(99.27 ±4.32)分,心理弹性总分为(84.28 ±4.70)分,职业生涯总分为(77.76 ±1.19)分。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总得分与职业生涯状况问卷总得分呈负相关(P < 0.05),心理弹性问卷总得分与职业生涯状况问卷总得分呈正相关(P < 0.05)。路径分析图显示:心理弹性对职业生涯的直接效应为0.42,而工作压力源对职业生涯的直接效应为-0.68,对心理弹性的直接作用为-0.58,工作压力源通过心理弹性路径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为-0.24,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较小。
  结论  该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弹性水平较高,职业生涯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临床管理工作中可通过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促进其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燕红  梁靖 《职业与健康》2015,(3):299-301,305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市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选取208名临床一线护士,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1工作年限在11~20 a的受访者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评分明显高于6~10 a和≥21 a两个年龄组。2编制内护士的工作压力问卷及其子问卷的评分及情绪衰竭、消极怠慢评分都明显高于合同制护士,但是成就感低落分量表的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3护师的工作压力问卷和消极怠慢、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护士、主管护师。4工作压力问卷及其各个子问卷与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评分之间,以及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分量与CES-D的评分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情绪,同时也易于出现抑郁状态。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呼吁护理管理者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医院护士600名,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应激水平和应对方式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中的焦虑、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常模水平(P<0.01);护士SCL-90问卷总均分与工作环境满意度得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护士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素养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8名外科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结果外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总均分为2.43±0.90,心理健康素养总均分为2.61±1.22,职业倦怠总平均分为3.77±1.37。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素养呈负相关(r=-0.401,P0.01),心理健康素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71,P0.01),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367,P0.01)。心理健康素养负向调节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B=-0.005,P0.05)。结论心理健康素养在外科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存在调节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并提升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以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反应。  相似文献   

9.
纪莉莎  李静  刘志梅 《现代保健》2012,(32):103-10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统计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青岛市市立医院4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结果:本研究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两种因素,敌对低于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低于常模(P=0.03),一种因素精神病性高于常模(P=0.03)。压力源得分普遍较低,感受最高的压力源是工作特征,而感受最低的压力源是人际冲突。相关研究工作压力源与SCL-9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部分临床护士存在心理问题;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比普通人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士职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对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20名护士采取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组抑郁、敌对、强迫、偏执、躯体化、恐怖、精神病化和焦虑SCL-90评分均高于女性常模组(P0.05);护士组人际敏感因子评分高于女性常模组(P0.05);北京市6家综合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为98.80±19.92;心理资本总分为65.76±15.59;北京市6家综合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护士职业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护士职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可通过帮助护士提高应对技能来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使患者恢复健康进程缩短,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全国各省份三级甲等医院527名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疫情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平均总得分为(33.69±20.46)分,各维度得分中,积极应对态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事件得分。临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0.80)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8±0.56)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18~39岁、工龄>10年、来自其他医院、男性临床护士,40~59岁、工龄 < 10年、来自隔离医院、女性临床护士有更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β=0.052~0.353,P < 0.05或0.01);无宗教信仰的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低(β=-0.170,P < 0.01);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低(β=-5.433,P < 0.01),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高(β=5.623,P < 0.01)。
  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但能采取积极对应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须密切关注临床护士特别是一线抗疫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科开放与封闭病区三班护士的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查70名精神科三班护士,其中开放病区29名,封闭病区41名,将两组进行比较,并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精神科三班护士各项指标都优于常模,除阳性症状均分、焦虑、抑郁、敌对、恐怖与常模差异的程度未达到高度显著性(P〈0.05)外,其余指标都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开放病区与封闭病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三班护士不同病区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救治一线女护士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她们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风险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是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对一线女护士的工作状态、心理应激障碍及其健康风险的分析,提出及早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树立职业信念、加强女性护士的劳动保护等心理干预对策建议,供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支援武汉市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综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对武汉市某医院支援新冠肺炎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12名调查对象中,获得有效调查问卷81份。医护人员无焦虑症状者32名,占39.51%;中度及以上焦虑者23名,占28.40%。无抑郁症状者33名,占40.74%;中度及以上抑郁者28名,占34.57%。27名医护人员存在应激障碍,占33.33%。已婚医护人员广泛性焦虑量表总分及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离婚或单身医护人员(P < 0.05),女性医护人员抑郁量表总分高于男性医护人员(P < 0.05);工作年限≤ 5年的医护人员焦虑量表总分、抑郁量表总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均最低,6~10年的最高(P < 0.05);周工作时长≤ 40 h、每月夜班次数≤ 4次的医护人员焦虑量表总分低于其他医护人员(P < 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程度高于同类调查结果。医院应及时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合理轮休、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等措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脆弱易感人群,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一般儿童以及心理问题本身高发的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国家和地区学龄儿童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的患病情况,考虑到个体间的易感性与社会资源可及性,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儿童、家庭及社会相关因素,最后从国家、学校-家庭-社区和个人层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为构筑一个安全、可靠的儿童心理健康防护网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临床护士身体心理健康状态,为其减轻身心压力,提升工作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PSTRI心理身体紧张松弛测试表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临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人群特征的身心健康得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广东省2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46名护士,平均年龄(27.54±4.75)岁,女性283人(占81.79%),急诊科184人(占53.18%)。PSTRI身心健康得分平均为(72.30±21.81)分;其中PSTRI得分≥71分者占49.13%,平均(91.28±13.74)分。不同地区分布、不同科室、不同婚姻状态、不同职称的护士PSTR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人口学特征中以珠三角地区(77.10±23.24)分、急诊科(77.20±23.13)分、未婚(77.53±21.74)分、中级职称(75.50±23.32)分及初级职称(70.43±20.49)分为高。结论新冠肺炎暴发期间临床护士整体身心压力大,不同特征的护士身心健康状态有差异。医院应当关注临床一线护士的身心健康,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降低工作负荷,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状况,为后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和心理压力相关量表。结果 对感染的焦虑因子得分比较: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医生(t=2.471,P=0.007)。疲乏因子得分比较:已生育高于未生育(t=2.474,P=0.016);护士高于医生(t=2.714,P=0.009);非感染专业高于感染专业(t=-2.513,P=0.015)。工作负担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5.236,P<0.001)。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2.039,P=0.046);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13)。支持系统因子得分比较:感染专业高于非感染专业(t=2.371,P=0.021);按级别进行防护高于未按级别进行防护(t=2.153,P=0.035)。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8,P<0.001)。结论 为使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已生育的医护人员以及非感染专业的支援人员在有利的工作环境中以最小的压力应对大流行,应及时更新和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degrees of job-related stress factors as well as mental and physical symptoms among Japanese hospital nurses in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clarified associations of departments and job-related stress factors with those symptoms. A self-administer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1,882 full-time nurses at four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Japan. The survey included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the Brief Job Stress Questionnaire. Among 1,599 nurses who completed all items relevant to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data from 1,551 female nur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orking in operating rooms was associated with fatigue, that worki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wa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that working in surgery and internal medicine wa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dependently of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job-related stress factor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might affect their time off,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Therefore, job-related stress factors should be minimized,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considering unique departmental deman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疫情期间志愿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3月,通过网络平台,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金山区辖区内384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10)、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受试者的应激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服务需求开展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01%。检出应激症状阳性101人(占27.98%),焦虑症状阳性65人(占18.01%),抑郁症状阳性67人(占18.56%),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阳性症状的心理健康高危人群61人(占16.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志愿服务时间12 h以上是应激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00,P<0.05),对新冠肺炎熟悉是发生焦虑(OR=2.507)、抑郁(OR=2.674)和高危心理状况(OR=2.742)的危险因素(P<0.05)。有应激、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高危人群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更为强烈(P<0.05)。结论疫情发生初期,上海市金山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心理健康尚好。在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时,要关心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合理的休息制度、个人防护保障和社会支持制度,同时需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宣教,提供必要的心理保健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某三甲定点收治医院的845例护士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疫情期间845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得分为(19.4±7.6)分,超过1/3的护士心理状况差。与年龄≥41岁的护理人员相比,年龄在31~35岁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差的检出率更高;本科及以上学历、高危环境工作、亲友当中有或不确定是否有疑似或确诊患者、不确定是否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差的检出率更高;工作≥16年、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好、对医院职业安全防护评价非常完善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差的检出率更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总分与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30、-0.31、-0.31、-0.38,均 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8,P<0.01);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37.1%和8.6%。 结论 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