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荧光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的白光膀胱镜检查一直以来都是膀胱肿瘤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白光膀胱镜下往往难以发现膀胱粘膜的微小病变,如细小的乳头状肿瘤、扁平的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可能导致经尿道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和演进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荧光膀胱镜检查以其能早期发现膀胱粘膜微小病变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且,随着新型光敏剂的问世,使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荧光膀胱镜检查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蒂腹膜片膀胱扩大术治疗膀胱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晚期膀胱癌及1例结核性膀胱挛缩患者,采用带蒂腹膜片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24~53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情况良好,肿瘤未见复发,膀胱容量,尿流率及肾功能检测结果正常。结论:带蒂腹膜片膀胱扩大成形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取材容易、疗效确切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对局限的T1aG3和T1bG3表浅膀胱肿瘤 ,没有前列腺浸润或伴发的Tis适合保守性治疗和严密监测证实。经过一个疗程的BCG治疗早期复发T1G3是不详之兆 ,对这种患者膀胱切除或化疗 免疫预防序联疗法应当被考虑 ,两个疗程后没有缓解 ,则必须行膀胱切除 ,经常有一些T1G3患者行膀胱切除时已经太晚。  相似文献   

5.
Survivin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几乎在所有人类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正常分化成熟的组织中不表达(胸腺、生殖腺除外),具有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它是一个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及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患者伴有肌层浸润.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较差,标准的治疗方式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因其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且需要进行尿道改道及性功能一定程度受损,一部分患者很难接受.近年来,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应用广泛.它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长期生存率亦与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相当,适用于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本文就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TEN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Ⅱ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检测43例膀胱癌组织及9例膀胱正常组织中PTEN 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正常组织中PTEN m...  相似文献   

8.
晚期膀胱癌化学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有较少毒性的药物治疗晚期移形细胞癌。新的药物已经研究出并且这些药物的用药法正在研究。虽然完善联合化疗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射靶疗法和较少毒性的用药法和改良细胞毒素剂的研究对于改善晚期移形细胞癌的预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T1G3膀胱肿瘤是表浅膀胱肿瘤中特殊的一型,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进展的危险,治疗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T1G3膀胱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定义、诊断和治疗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早期诊断是决定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CD44是一组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家族.  相似文献   

11.
浸润性膀胱癌病人50%有临床检测不到的微转移灶,有微转移灶的患者多数1年内出现症状。全身化疗对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但能否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尚存争议。本文对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新辅助化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膀胱癌选择辅助和新辅助化疗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初诊时大部分是浅表性癌,术后高复发率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膀胱肿瘤的研究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流式或静态细胞DNA分析、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以及膀胱移行细胞癌较常涉及的3、5、6、7、8、9、11、12、17号染色体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报告两例行回肠-膀胱扩大术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肠膀胱发生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就肠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发病因素、监测与诊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回盲肠阑尾移重建膀胱尿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高,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肿瘤治愈率。选择有效的灌注药物、提高药物的浓度、增加药物的敏感性,均可提高疗效,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膀胱混合癌配合体部伽玛刀等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报告2003年7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例膀胱混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加全身伽玛刀综合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膀胱混合癌占同期362例膀胱恶性肿瘤的4.4%,移行、腺细胞混合癌5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8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以膀胱刺激征和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和部分切除为主,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其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6%、52.8%和35.3%.结论 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全身伽玛刀配合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FASSF1A的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综述RASSF1A与膀胱肿瘤的最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正常生物体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即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近来随着RNAi的机制不断被阐明,其作为一种工具在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就RNAi在膀胱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局限的T1aG3和T1bG3表浅膀胱肿瘤,没有前列腺浸润或伴发的Tis适合保守性治疗和严密监测证实。经过一个疗程的BCG台疗早期复发T1G3是不详之兆,对这种患者膀胱切除或化疗-免疫预防序联疗法应当被考虑,两个疗程后没有缓解,则必须行膀胱切除,经常有一些T1G3患者行膀胱切除时已经太晚。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的再次电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存在低估临床分期和忽略残存肿瘤的缺点,再次电切可将其有效地修正。本文就再次电切在浅表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