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调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血气分析、尿液分析、血肌酐、尿素氮检测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167例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为17.96%,其中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为29.21%,不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5.1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且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于不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慢性呼吸衰竭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探讨。方法:选择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分成两组,对照组(n=52)未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研究组(n=64)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FEV_1、呼吸暂停指数及睡眠时S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伴有多方面的指标变化,临床建议尽早预防干预,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社区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并对本组6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受教育程度、习惯及方式和环境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纤维饮食、活动量及日进水量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发生率与纤维饮食、活动量及日进水量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降低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电图额面P波电轴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同期行胸部DR/CT、心电图与肺功能检查的住院患者的病史,筛选出符合条件者2891人,将其分为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与非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其中前者1145人,后者1746人,比较两组心电图额面P波电轴.结果 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额面P波电轴大于非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且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308,以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额面P波电轴对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有临床价值,并可用于评估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测定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对照组59例的肺功能、血气、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以及血钙、磷等生化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较对照组的L1、L3、Ward's三角、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骨密度与氧分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低氧血症可能是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再住院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5例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体重指数与再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结果:低体重指数患者较正常或超重组患者再住院间隔时间缩短,而住院天数延长,死亡率增加(组间P<0.05)。结论:体重指数高低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住院及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的因素与护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调查表,对10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和效果评价.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问题主要生理因素是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心理因素主要是担心病情预后,经济负担问题,环境因素主要是噪声和睡眠环境的改变.结论:实施护理措施后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0例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80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实验组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为(52.4±2.5)%,对照组FEV1为(45.9±3.0)%;治疗后,实验组FEV1为(390.2±46.6)%,对照组FEV1为(112.3±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516.9±95.1)个/mm~2,对照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12.5±24.7)个/mm~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间通过吸入皮质激素的相关治疗后均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唐光耀 《海南医学》2013,24(5):745-74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都是成人常见病,两者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其特异性抑制剂将来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刘皓  和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22-123,12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3~5月收治的3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315例患者中246例有睡眠问题,占78.10%。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而合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且其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气胸部位、气胸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X线检查的结果以及误诊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38例患者均在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①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因此易导致误诊误治.②及时、有效地为这些患者进行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60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研究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间进行比较,D-二聚体、Fb水平、Pa CO2均为极重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对照组,Pa O2则相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也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上升,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也随之升高,因此,当病情严重时可适当采取抗凝治疗,使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减少,积极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照组为73例为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和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分析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OR=12.480)、COPD的治疗时机(OR=1.324)、有创通气(OR=11.055)、肺炎(OR=8.667)、持续发热(OR=3.836)这5个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与病程、有创通气关系最为密切,持续发热也可促发MODS。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定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1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FT4、TS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血清TT3、FT3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性、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进行联合性治疗.对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晚期支气管哮喘的慢性肺部疾病.雾化吸入法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支气管、肺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从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对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和防治策略. 方法:分析我院老年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病因、感染菌分析、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痊愈或好转29例,2例无效,3例死亡.结论:确诊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尽早足量根据不同菌种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即支气管扩张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ronchiectasi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 BCOS)。该综合征是目前国内外被忽略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尚不清楚,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就支气管扩张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