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部分人群是否有输血传播病毒(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感染。方法 利用半套式PCR方法对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丙肝患者,血液透析者,健康人群中TTV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筛选。结果 24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现2例TTV阳性,10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发现4例TTV阳性。20例血液透析者和100例健康人群中都未发现TTV感染。结论 慢性丙肝患者比慢性乙肝患者有较  相似文献   

2.
百色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及其基因型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百色市不同人群TTV及其基因型感染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慢性乙肝、慢性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的TTV阳性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TT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67例TTV感染患者中Ⅰ型 5 0例 ,占 74.63 % ,Ⅱ型 7例 ,占 10 .45 % ,Ⅰ、Ⅱ混合型 10例 ,占 14 .93 %。结论 本地慢性乙肝、慢性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和健康体检者存在TTV感染 ,且是慢性非甲~庚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前五者是高危人群 ,血液传播是TTV感染的主要途径 ,本地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 ,Ⅱ型 ,Ⅰ、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本地壮、汉民族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不同人群抗 -TTV,阳性者用 PCR法检测 TTVDNA,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检测基因型。结果 :壮、汉族慢性肝病、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的 TTV总感染率以及壮族慢性肝病、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汉族慢性肝病 TTV感染率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个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壮、汉族 TTV基因型 型 74 .6 3%、 型10 .4 5 %、 混合型 14 .93% ,两个民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壮、汉族慢性乙肝各临床类型 TTV感染率与非甲~庚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地壮、汉族感染 TTV的基因型分为 型、 型、 、 混合型 ,以 型为主 ,TTV及其基因型与民族无关 ,慢性乙肝、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是 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血液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HBV与 TTV混合感染可能不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百色市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慢性乙肝患者TTVDNA总感染率 13 2 9%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慢性轻度乙肝感染率 6 5 2 % ,慢性中度乙肝感染率 15 2 8% ,慢性重度乙肝感染率 17 5 0 %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1例TTVDNA阳性患者中Ⅰ型 15例 ,占 71 4 3% ,Ⅱ型 2例 ,占 9 5 2 % ,Ⅰ /Ⅱ混合型 4例 ,占 19 0 5 %。结论本地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其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Ⅱ型、Ⅰ /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TTV重叠感染可能不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TV重叠感染情况及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11%、27%、48%。其中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在TTV DNA阳性与TTV DNA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TBIL在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结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阳性带,提示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HBV的复制可能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人群中的TT病毒(TT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意义。方法:使用抗TTV-IgG抗体检测不同人群中的TTV抗体。结果:健康受试者及甲肝、乙肝、丙肝、肝癌、肝硬化和非甲-非庚型肝炎等患者各30例,抗TT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3.3%、13.3%,10.0%,20.0%和33.3%。结论:TTV在多种病毒性肝炎中均存在感染,其中以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在健康受试人群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提示在对献血员进行体检时有必要进行TTV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佛山地区TT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佛山地区TT病毒(TTV)感染的情况,了解TTV与肝炎的关系。方法:选取非甲-庚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药瘾者及健康人群(健康义务献血员)血清作TTV-DNA扩增,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作TTV检测及TTV基因分型。了解不同人群TTV感染率及TTV的基因分布情况。结果:非甲-庚肝炎患者中检出29例,阳性率7.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23例,阳性率6.46%。静脉药瘾者中检出11例,阳性率13.25%。健康人群中检出1例,阳性率0.63%。对64例TTV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其中Ⅰ型60例,Ⅱ型4例。64例TTV感染者中6例肝功能检查ALT正常。结论:佛山地区存在TTV感染,基因型以I型为主。其中非甲-庚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药瘾者的感染率较高,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TTV为非甲-庚肝炎的病原之一,存在着无症状携带状态。其传播似与血液途径有密切关系,可单独或混合感染致病,其在人群中的感染似与HBV感染存在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传播性病毒 (TTV)感染情况 ,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 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情况 ,并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是否有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 ,透析器重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率为 5 3 .49% (4 6/86) ,其原因与输血史有关系 (P <0 .0 1) ,也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透析器重复使用次数有关 (P均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严重的TTV感染 ,避免接受输血与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或者减少其次数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 ,对预防和减少发生TTV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静脉吸毒者中TTV、HBV和 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特点 ,为防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套式 PCR技术检测 10 2例静脉吸毒者 (IVDUs)血清中 TT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CV抗体 (抗 HCV)及 HBV血清学标志物 ,根据 TTV- DNA检测结果分为 TTV -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 ,比较两组人群的 HBV、HCV及 HBV/HCV感染情况。结果:静脉吸毒者 TT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民族、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吸毒剂量、有无多性伴侣、HCV和 HBV病毒混合感染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而在是否共用注射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3例 TTV- DNA阳性静脉吸毒者中 ,7例为单纯 TTV感染 ,2 6例重叠 HCV或 HBV感染 ,其中 TTV、HCV、HBV三重感染 8例。结论 :TTV、HCV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静脉吸毒人群是 TT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TTV可以单独感染 ,但与 HBV、HCV的重叠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不同民族健康人群TT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健康人群 63 2例TTVDNA阳性 3 8例 ,阳性率 6.0 1%,各民族间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 92 4,P >0 .0 5 ) ,3 8例阳性者中Ⅰ型 2 8例 ,占 73 .68%,Ⅱ型 3例 ,占 7.89%,Ⅰ、Ⅱ混合型 7例 ,占 18.42 %。结论 汉、壮、瑶、苗、侗、彝族健康人群存在TTV感染 ,但与民族无关 ,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 ,Ⅱ型 ,Ⅰ、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108例(包括20例献血员)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结果:分析88例患者,其中11例血透患者,35例乙肝患者,26例丙肝患者,4例庚肝患者,12例非甲 ̄庚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献血员,T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20.0%,7.8%,0%,25.0%与5.0%,结论:在正常人群中TTV健康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T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血传播病毒 (TTV)在南京地区分子流行学状况及TTV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 :选择各型病毒性肝炎 975例 ,献血员 3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者 1 50例及健康者 3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用n -PCR法检测各种人群中 (TTVDNA)的感染情况。并研究TTVDNA阳性与输血的关系。结果 :在各种人群中TT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非甲~庚型肝炎 2 2 % ,病毒性肝炎 1 3 .9% ,献血员 33 .3 % ,长期血透者 2 7.3 % ,健康人 9.4% ,1 36例TTV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仅 1 9.9% (2 7/ 1 36)有输血史。结论 :献血员及其它经常接触血制品的人群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输血是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肠道传播可能也是TTV传播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ne variant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 METHODS: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PCR) assay with specific primers from open reading frame one (ORF1) of TTV genome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TV DNA in the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blood donors. Asymmetric PCR was established to get single strand DNA in the TTV DNA positive cases, and the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was applied. RESULTS: 1.25 +/- 0.50, 1.60 +/- 0.55, 3.36 +/- 1.36 and 4.59 +/- 1.83 SSCP bands were detected in the blood donors, chronic HBV carriers,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 respectively. SSCP bands were much more complicated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nd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than those of chronic HBV carriers and blood donor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gene variant in TTV infection. The complication of gene variant strain or quasispecies infection of TTV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responsible for clinical exacerbation of TTV superinfe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各种肝病 TT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并对丙型慢性肝炎的干扰素疗效及 TT病毒对干扰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半套式 PCR方法检测 TTV- DNA。结果 :TTV- DNA阳性者非甲~丙型急性肝病 4 0 .9%、乙型急性肝病 30 %、非甲~丙型慢性肝病 2 5 %、乙型慢性肝病 37.5 %、丙型慢性肝病 39.6 %。对丙型慢性肝炎进行干扰素治疗的 TTV- DNA阳性 10 1例病例和阴性 15 4例间的年龄、性别、AL T、肝组织学及 HCV- RNA量差异无显著性 ,干扰素治疗后的 AL T变化和 HCV- RNA的消长是一致的 ,和 TT病毒无关。结论 :TT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 ,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 ,与 TT病毒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湖南地区输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观察湖南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合成了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两次扩增血清TTVDNA。共检测70例肝炎病人血清和43例献血员血清。结果显示:在38例血清HBsAg阳性、HBeAg和HBVDNA阴性的病人中,10例TTVDNA阳性(26.3%),ALT平均为(452±236)U·L^-1;32例血清甲-戊型和庚型肝炎标志物的阴性的病人中,12例TTVDNA阳性(3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一种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在黑龙江省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的比例、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健康人的携带情况,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seeni—nested PCR)方法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包括45例急性肝炎、27例慢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11例健康志愿献血员进行TTV的定性检测。对9例经过第一步检测TTV—DNA阳性的急性恢复期患者行再次检测。结果 80份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血清中15份TTV阳性,占18.75%。其中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9份TTV阳性,占2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5份TTV阳性,占18.52%;8份重型肝炎中检出1份TTV阳性,占12.5%。其中9份TTV阳性的急性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在恢复期采集的第2份血清TT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1份健康志愿献血员的血清中没有检出TTV—DNA。结论 输血传播病毒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急性、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急性TTV病毒性肝炎可以痊愈。TTV存在输血以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sensitiveandspecificimmunoassay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oftheknownhepatitisA-Evirusareavailable,theetiologyofasubstantialfractionofpost-transfusionandcom-munity-acquiredhepatitiscaseshaveremainedun-defined[1'2],hepatitisGvirus(HGV)couldbetheagentsofpartnonA-Ehepatitis,butthepathogenicityofHGVisstillremainedtobeidenti-fied,suggestingtheexistenceofadditionalcausativeagentsL"'.'].Anewhumanhepatitisre-latedviruswasisolatedbyagroupofJapanesesci-entists[6.7]-Thenewvirusisprovisio…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非肝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用巢式PCR检测125例医院工作人员、105例献血员、46例静脉透析病人、16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83例静脉药瘾者,共525人血清中TTVDNA.[结果]TTVDNA阳性率,医院工作人员3.2%、献血员11.4%、静脉透析病人13.0%、性病高危人群20.5%和静脉药瘾者39.8%.[结论]静脉药瘾者、性病高危人群和静脉透析病人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