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君  苏俊武  张纯  李德云 《中国医药》2012,7(5):613-6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VSD患儿51例,其中21例合并膜部瘤形成,6例膜部瘤合并多处破口.所有患儿均采用胸骨旁小切口置入Amplatzer等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VSD.术中采用小儿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封堵过程,术后立刻评价疗效.术后1年采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跟踪随访.结果 51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中TEE显示7例患儿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48 h采用TTE复查显示7例患儿仍存在微量分流.随访1年发现,7例微量分流患儿术后与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3 ±5)mm Hg(1 mm Hg =0.133 kPa)比(56 ±9)mm Hg,P<0.05],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0 ±4)mm比(48±8)mm,(38 ±4)mm比(47±7) mm,均P<0.05];3例患儿仍有微量残余分流,但同期TTE随访显示其左心室内径、恢复正常水平.其他无残余分流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4) mm比(50 ±7)mm,(37 ±4)mm比(47±9)mm,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VSD中,术前适应证筛选病例、术中实时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的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采用国产的细腰大边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测量最大出口孔的直径,选择相应的VSD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以确认能否释放.术后常规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中,2个出口4例,2个以上出口16例.最大出口孔的直径3~10 mm,平均(4.6±1.3)mm,选择封堵器的大小为4~12 mm,平均(6.0±3.2)mm.成功封堵18例,治疗成功率为90%.2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瓣上造影显示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转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封堵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左心室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配合,是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成功封堵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年龄4~36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嵴内型VSD术后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4~10mm。9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为2个残余漏口。结果左心室造影7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8~16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2例残余漏有2个孔,分别为2、6mm和6、8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2和8mm。前1例放置VSD为9mm边4mm封堵器缺损消失,后1例用VSD 9mm和10mmVSD封堵器。5例膜部4、5、5、6、6用6、8、8、9、9mm VSD封堵器。4例嵴内型3、5、5、6mm用8、10、10、11mm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10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2个孔放1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个月后消失。全部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本研究显示经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的定位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和在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封堵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观察室间隔缺损处的封堵疗效及周边有无残余分流,对封堵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封堵的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置入后即刻听诊,杂音减轻或消失,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返流,同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和主动脉瓣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SD封堵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及随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俊晓 《中国医药》2012,7(10):1209-1210
目的 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郑远  林宇  林冬群  王侃 《安徽医药》2019,23(8):1590-1592
目的 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堵器型号,超声定位经右心室穿刺置入封堵器,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2例VSD病人均成功封堵,成功率100%。1例术后3 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例术后5 d发现残余分流较大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4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1~51个月,138例无残余分流,余4例有2 mm残余分流,142例心电图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3例(男23例,女10例)VSD施行封堵术。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术中造影示嵴内型8例,膜部25例。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2例分别采用6~8mm、4~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27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2(7±2.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8-9(3.1±2.2)mm,1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28例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5cm/s的2mm的残余分流。4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大缺损2例、操作粗暴损伤三尖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封堵术,评价TEE在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选取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37例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微创外科封堵术。全身麻醉状态下术前TEE再次筛查手术适应证患者,观察ASD的位置、大小、形态、各切面残余径线,准确定位,术中检测封堵全过程,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复查,观察有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有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前经TEE再次筛查发现1例下腔型ASD,随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36例患者行微创外科封堵术,其中术中封堵失败1例,后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封堵成功率为97.2%(35/36);余35例患者应用TEE与TTE所测ASD大小各参数无明显差异,在TEE引导下封堵成功,术后即刻评价发现有2例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3个月复查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余34例封堵器位置固定、完全闭合,闭合率为97.1%(34/35),右心大小及功能明显改善,各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正常,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TEE应用于继发孔中央型ASD微创外科封堵术,术前准确筛查定位,与术中所置封堵器大小及位置相吻合,术中全程监测,不影响手术视野,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为心外科医生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患者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总结失败原因,以提高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不成功患者。在分析左室造影主要观察指标后,用美国GE公司ViViD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在不同切面于术后重复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各瓣膜的反流程度。结果:10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8例伴有膜部瘤,仅2例为单出口型,瘤体基底部宽度为6~18mm,基底部残端距主动脉瓣环距离0~5mm,距三尖瓣隔瓣距离2~5mm;均伴不同程度三尖瓣返流,其中,中至重度3例;伴有主动脉瓣反流4例,为微量至轻度。无膜部瘤2例。结论:由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受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对室间隔缺损的定位和大小的测量,应选择多切面、多方向的连续扫查法,严格标准切面,以筛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镶嵌手术封堵2岁以下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剑突下小切口封堵2岁以下小儿膜周部VSD的镶嵌手术18例,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6~ 24个月,体质量5.8~16 kg。结果 18例均封堵成功,2例术中更换封堵器型号。术后随访5~29个月,复查超声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三尖瓣无反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患儿术后出现Ⅲ°传导阻滞。1例患儿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均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心电图未见其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2岁以下膜周部VS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peptidases must be tightly regulated to prevent uncontrolled hydrolysis of peptide bonds, which could have devastating effects on biological systems. Peptidases are often generated as inactive propeptidases, secreted with endogenous inhibitors, or they are compartmentalized. Propeptidases become active after proteolytic removal of N-terminal activation peptides by other peptidases. Some peptidases only become active towards substrates only at certain pHs, thus confining activity to specific compartments or condition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roles proteolysis plays in regulating GPCRs. At the cell-surface, certain GPCRs are regulated by the hydrolytic inactivation of bioactive peptides by membrane-anchored peptidases, which prevent signalling. Conversely, cell-surface peptidases can also generate bioactive peptides, which directly activate GPCRs. Alternatively, cell-surface peptidases activated by GPCRs, can generate bioactive peptides to cause transactivation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thereby promoting signalling. Certain peptidases can signal directly to cells, by cleaving GPCR to initiate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cascades. Intracellular peptidases also regulate GPCRs; lysosomal peptidases destroy GPCRs in lysosomes to permanently terminate signalling and mediate down-regulation; endosomal peptidases cleave internalized peptide agonists to regulate GPCR recycling, resensitization and signalling; and soluble intracellular peptidases also participate in GPCR function by regulating the ubiquitination state of GPCRs, thereby altering GPCR signalling and fate. Although the use of peptidase inhibitors has already brought suc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the discovery of new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ing proteolysis that control GPCRs may provide additional targets to modulate dysregulated GPCR signalling in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刘珏  冯莎  王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434-1438
阿尔兹海默症(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致神经纤维缠结,因此Aβ和tau是开发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两大靶点。近些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对阿尔兹海默症有疗效。其中,匹伐他汀是他汀类新一代药,对AD的药理作用机制有:以Aβ为靶点的降胆固醇降脂作用、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作用、减少炎症反应作用、以及对神经血管和神经细胞及突触的保护作用,和以tau为靶点的减少tau蛋白总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这些基础研究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他汀类药物对AD疗效的临床报道,而对于匹伐他汀改善AD等神经疾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未见具体匹伐他汀相关临床报道。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激素治疗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上颌骨骨密度 (BMD) 的影响。方法 将 40 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组, 空白对照组、 激素组、 阿霉素肾病组、 阿霉素+激素组。阿霉素肾病组及阿霉素+激素组采用间隔 1 周 2 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 4 mg/kg 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 空白对照组和激素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 mg/kg。建模后激素组及阿霉素+激素组给予甲泼尼龙 30 mg/ (kg·d) 灌胃, 空白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 1 次, 连续 10 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骨钙素 (BGP)、 Ⅰ型原胶原 N-端前肽 (PINP)、 β- Ⅰ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 (CTX) 水平; 并行上颌骨 micro-CT 三维扫描检测骨小梁厚度 (Tb.Th)、 骨小梁间隙 (Tb.Sp)、骨小梁数目 (Tb.N)、 骨体积分数 (BVF)、 BMD。结果 与其余 3 组相比, 阿霉素+激素组 BGP、 PINP 降低, CTX 升高(P<0.05)。经 micro-CT 三维扫描分析, 阿霉素+激素组上颌骨发生明显骨质疏松现象, 包括骨显微结构的改变, BMD 降低、 BVF 降低、 Tb.Th 减少以及 Tb.Sp 增宽 (P<0.05)。但各组 Tb.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本身存在骨代谢异常, 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使其骨代谢水平下降, 影响骨小梁结构。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作为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然而,该药在患者个体间的疗效差异大。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3A4和CYP3A5是CsA体内代谢的肝药酶,此外,肠道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该药的外排作用也显著影响CsA的吸收。目前研究示CYP3A5*3、CYP3A4*1B、*18B、*22的多态性,以及编码P-gp的ABCB1基因中的3种多态性,即C1236T、G2677T/A和C3435T,与CsA代谢及疗效相关联,但结论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还同时对参与调节CYP活性或CsA药理作用发挥路径中涉及的分子,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CY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POR)、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及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的基因多态性也进行小结,从较全面的角度归纳新近关于基因多态性对CsA在体内的代谢、疗效发挥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托法替布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拮抗剂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RA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治疗,B组单用益赛普(25 mg)治疗,C组采用益赛普(25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美托洛尔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美托洛尔组口服给予美托洛尔40 mg·kg-1,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口服给予银杏叶片28.8 mg·kg-1(按黄酮醇苷量)和美托洛尔40 mg·kg-1。给药后2,5,10,20,40,60,90,120,240,360,480,720 min股动脉采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托洛尔及代谢物血药浓度。结果:美托洛尔组联合灌胃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美托洛尔后,美托洛尔Ka和AUC0-t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增加(P<0.05),美托洛尔代谢产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AUC0-t显著增加(P<0.05),而CL显著减小(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抑制其代谢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的清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灭活疫苗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 BPL)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BPL含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BPL含量。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BPL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内可见BPL峰,阴性对照溶液未出峰。BPL峰5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BPL的浓度在1.11~35.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分别为2.22、4.44和8.88 μ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7.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30 μg/ml,定量限为0.49 μg/ml。结论  建立的BPL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IL-6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参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监测IL-6水平可在临床早期判断疾病类型,对了解疾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IL-6通路是维持机体平衡和许多疾病失调的关键途径,靶向IL-6通路的抗体药物成为多种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并有可能应用于可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其他疾病。此文针对国内外已上市及在研靶向IL-6/IL-6受体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福司氟康唑合成工艺。方法 以廉价易得氟康唑为起始原料,使用三氯氧磷进行氯磷酸酯化,之后与苄 醇进行缩合,得到中间体 c,将中间体 c 用 Pd/C 催化,以甲酸铵为氢供体,进行脱苄基,经过酸化,析晶,得福司氟康唑。结 果 总收率达 70.7%,纯度为 98.8%,产品结构经 1 H NMR 确证。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该合成过程操作简单, 起始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 辅助开放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4月—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患者31例, 其中男24例, 女7例, 年龄35~71岁, 平均 (55.3±10.5) 岁。RFA辅助开放手术 (RFA辅助组) 13例, 单纯开放手术 (单纯手术组) 18例。比较2 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估疼痛改善情况, 应用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进行评估, 应用卡氏 (KPS) 评分系统对功能状态进行评分, 采用EORTC QLQ-C30 (Version 3.0) 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10~50个月, 平均 (26.65±1.96) 个月。RFA辅助组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减少 [(1 488.46±629.87) mL vs.(2 050.00±726.19) mL, P<0.05],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221.54± 79.04) min vs.(291.11±95.29) min, P<0.05]; 2组治疗3个月、 6个月后疼痛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缓解 (均P<0.01); RFA辅助组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D、 E级比例由术前的53.8%提高到术后的84.6% (P<0.05), 单纯手术组由术前的66.7%提高到术后的88.9% (P<0.01); RFA辅助组术后3个月KPS评分80~100分的比例较术前提高38.4%, 单纯手术组提高27.8%; 2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均P<0.05)。结论 RFA辅助开放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安全、 有效, RFA辅助下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