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约15万例。自从1984年在中国开展首例CHD介入治疗以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国产器材的应用及经验的不断积累,CHD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1]。现将本院开展的CHD介入治疗109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CHD并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术前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详细超声心动图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符合CHD介入治疗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比较双腔静脉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与全心脏移植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出血量,移植后心脏的早期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不同。方法供、受体杂种犬16只,将实验动物分成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和全心脏移植术组,每组各8只,分别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电监护仪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5例移植心脏自动复跳(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3例,全心脏移植法组2例),3例移植心脏通过电除颤复跳(双腔静脉心脏移植术组1例,全心脏移植法组2例),双腔静脉法心脏移植与全心脏移植法出血量对比为(475±20.81ml vs 545±26.45ml),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均比较稳定。结论提高手术技术,避免吻合口出血,加强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的关键,双腔静脉法心脏移植在出血量方面少于全心脏移植术,两组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我科2011 年5 月至2015 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 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 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 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6例VSD 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 例封堵不成功中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 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 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随着新的介入治疗器材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的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分析我院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112例,探讨CHD介入治疗的疗效及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2007-2013年,我们共收治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患者,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情况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67岁.3例有活动后心悸、气短,2例伴心绞痛.查体:心前区可闻及全期连续性杂音,较柔和,Ⅲ级.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2例,心前区导联T波完全倒置1例.2例经心脏超声可见扩张的冠状动脉,确诊后手术.2例经冠状动脉CT确诊,其中1例因合并冠心病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走行、狭窄及瘘口部位.1例为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未确诊,行二尖瓣置换术,开胸、切开心包后确诊.病例中,右冠动脉-右房瘘1例,右冠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动脉-主肺动脉瘘2例,左冠动脉-左室瘘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中心 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17年-06月行腔内修复术的226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腔内修复术的病种、围术期特点、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及近、远期疗效和严重并发症。采用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226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其中男185例,女41例;年龄16~83(48.12&amp;amp;#177;11.73)岁。病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170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2 例,主动脉B型壁间血肿 18例,创伤性主动脉峡部假性动脉瘤 6例。术后随访3~60(12.64&amp;amp;#177;10.32)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226例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2&amp;amp;#177;1.03)h,术中失血量(150&amp;amp;#177;30.13)ml,术后住院时间(11&amp;amp;#177;3.52)d;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 232枚, 其中6例采用两段式技术置入双支架。平均近端支架直径(37.6&amp;amp;#177;3.1)mm,平均支架长度(149.7&amp;amp;#177;25.6)cm。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 13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6例,采取烟囱技术保留左锁骨下动脉24例。急诊腋动脉-腋动脉转流2例。支架释放后少许残余内漏17例。术后6—9个月复查内漏消失;合并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于腔内修复术后5-7天 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5例。住院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高血压脑出血,1例死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院期间无截瘫、脑卒中等并发症。中位随访48月,平均随访率84.3%。随访期间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因再发夹层或支架远端破裂再次行腔内修复术2例。支架近端逆斯至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因经济情况保守治疗2例,1例死亡。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及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访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8例恶性肿瘤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前三位分别为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46%、3.37%、3.37%;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前三位分别为心血管原因再入院、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分别为35.58%、14.90%、13.94%。以全因死亡作为最终终点事件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抗肿瘤治疗措施、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病变血管数目、置入支架的数目等因素与患者最终全因死亡无关(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肿瘤临床分期、HYHA分级、肾功能状况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相对较差,血运重建率较低,影响全因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的临床分期、HYHA分级、肾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行孙氏手术的64例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PaO2/FiO2值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8.8%(44/64)。低氧血症组与非低氧血症组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6.8% vs 1.5%,P=1.000)。低氧血症组中体重指数>24Kg/m2比率比非低氧血症组高(P<0.05),非低氧血症组男性比率比低氧血症组高(P<0.05)。低氧血症组患者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比非低氧血症组时间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是:术前PaO2/FiO2≤300mmHg(OR=8.909,P=0.012)和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OR=5.098,P=0.034)是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O2/FiO2≤300mmHg、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Stand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1月-2008年12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32例。男31例,女1例:年龄15-73岁,平均(52.31±13.81)岁。Stanford B型32例。术后随访1449个月,平均(12.92±9.82)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1例,术后8个月复查内漏消失;术后30d内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3.1%)。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