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采用的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方法作一综述。结果较多被采用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和豚鼠等各有优势,但近年来小鼠在国外被较多采用,已成为发展趋势。诱导物质则以卵清蛋白为优。结论应用小鼠作为模型动物,卵清蛋白作为诱导物质,致敏后进行气雾攻击的方法是今后制作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成功复制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支气管哮喘反复难愈的关键。大鼠、小鼠、豚鼠是国内试验中最常选用的实验动物。本文筛选了发表于国内杂志上25篇可信度较高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国内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人员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对于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很必要。但支气管哮喘在人体研究具有局限性,使动物模型在哮喘研究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哮喘动物模型被应用于进一步阐明哮喘的病理生理、免疫学机制,同时动物研究可提供人体研究难得的结果,甚至在研制新药方面也可提供在人身上无法实行的实验性治疗。本文就目前已经成型的动物模型及相关致敏物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用了几十年的主要治疗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因此发现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少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不明确,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相似度有差异。但Ⅰ型变态反应作为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理是比较明确的,据此制备的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哮喘就有很高的相近度,结果的可信度就较高。本文回顾了哮喘动物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某些重要的细节。着重讨论了当今最常用的气道高反应性模型的优劣。如果综合运用不同特点的模型尤其是能观察记录哮喘发作全过程包括速发和迟发反应的模型,将可以更直接地探索哮喘发病过程和治疗药物。对气道重塑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和使用也做了一般性论述。动物模型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最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验经验,从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三方面来概述建立哮喘模型的要点,以期为制备出更好更接近反映人类哮喘特征的动物模型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慢性气管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由于哮喘病因非常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许多研究需要通过动物模型进行。该文对诱发哮喘动物模型中动物的性别,体质量,用药量,方法等进行详述,为哮喘机制研究以及哮喘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国外哮喘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制备哮喘模型常用动物的选择、制备模型的要素到哮喘模型的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各种常用哮喘实验动物在哮喘研究中的适用范围,目前豚鼠仍是常用的哮喘实验动物,但是大小鼠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在文献数据等结论基础上评价各种制备方法之特点,对改进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及评价。最后对动物模型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应用,尤其是免疫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与哮喘动物模型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指出应根据不同的哮喘临床类型及研究目的选用相应的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致敏及激发。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卒中动物实验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人类严重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医理论研究进展较大 ,但药物疗效相对滞后。近年来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卒中理论研究进展迅速 ,并取得明显成效。本文拟从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并提出建议。1 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1.1 制备符合临床缺血性卒中的动物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动物出现的卒中症状与人类卒中症状相似。②所用动物变异性较小 ,如用双血管结扎制备前脑缺血模型进行研究时应用沙土鼠 ,因沙土鼠Willis环缺损 ,不易形成侧枝循环 ,而用Wistar或SD大鼠进…  相似文献   

11.
气道高反应性(AHR)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特征,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食管反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其发病率的上升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关于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各项研究,以及新药研发与评价均需要成熟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工具。文章论述了4种具有AHR表现的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为这些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因修饰工具动物模型是指对已知基因加以修饰建立的,能够作为工具,从而帮助实现其他目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工具动物模型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在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猪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由于猪在器官结构、大小以及生理代谢方面与人更加接近,因此,猪也是比较理想的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近几年,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工具猪模型的建立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人们已先后培育出了细胞多能性示踪工具猪模型,如细胞谱系示踪工具猪模型,可用于重组酶介导的基因交换工具猪模型,免疫缺陷猪模型以及可用于体内基因编辑的基因修饰工具猪模型,这些工具猪已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本文重点拟对具有广泛用途的基因修饰工具猪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疾病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药物筛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与人类更为接近,在探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人类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可成为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疾病模型。然而,由于缺乏大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系,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难于用来建立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最近发展的基因编辑新技术 CRISPR /Cas9系统在定向对基因进行修饰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介绍 CRISPR /Cas9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非灵长类动物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燕凤 《当代医学》2011,17(27):133-13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9种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变量中危险性最大的依次为过敏体质、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和母亲孕期使用过致敏药物。(2)父母任何一方具有哮喘史均为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但以父母双方均有哮喘史最为危险,其次为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疾病,其中以遗传因素及体质因素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human disease)是指医学科研中构建各种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特点和发病过程的动物。由于临床研究受到患者来源、依从性和伦理学等方面限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可以排除掉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观察实验结果。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最常见的病因是为胆源性,其次是高脂肪饮食(过度饮食)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有很高的患病率,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有极高的病死率。多种的临床介入方法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但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是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探寻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者已经创立了多种AP动物模型诱导方法。各种活体AP动物模型能在不同的方面模拟人类AP病变过程,可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选择的AP动物模型能够大量快速建模,所建模型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切合实际,与现有的机制理论相符,并且建模完成后动物的死亡率低,便于相关研究的长期进行。本文就对AP动物模型构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整理综述,为AP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一种合适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膳食干涉对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发展来看,肠道菌群有可能会成为研究饮食方式、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靶标。然而,肠道菌群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它和饮食干涉的关系对动物模型有高标准的要求,无菌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生物医学及人体疾病和健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是当前肠道菌群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动物模型。采用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是研究饮食、菌群与健康关系的常用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的研究应用及饮食干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链脲佐菌素(STZ)被广泛用于诱导多种动物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STZ诱导的动物DR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与人1型糖尿病的DR相似,经常被用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及进行新型抗DR药物的临床前评估。小鼠体型小、动物成本低、容易操作及诱导成功率高,是研究DR的最佳模型动物之一。建立小鼠DR模型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模型的再现性以及STZ的动物致死性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使用STZ构建动物DR模型时,应当注意几个关键因素,如STZ的制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饲养方式,各类动物的年龄、体质量和性别等。本综述分析了STZ致DR的机制,指出了STZ诱导小鼠DR模型的关键环节,介绍了降低STZ致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