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可吸收板与金属钛板在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将142例颌骨骨折分为条件接近的2组,分别行可吸收板与金属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可吸收板固定骨折稳定性好,骨折的愈合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微型金属钛板固定的疗效相似,无明显的异物反应,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儿童颌骨,上颌骨、颧骨、颧弓,下颌中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可吸收板是理想的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和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或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问牵引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微型钛板内固定31例;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12例.结果: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7例,良6例,差2例;治疗多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5例,良7例,差4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单发性颌骨骨折复位效果:优3例,良0例,差0例;治疗多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6例,良3例,差0例.结论:颌骨属不规则骨,其骨折形式复杂多样,对于单发性骨折单纯应用钛板内固定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而对于多发性、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的病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生物可吸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颌面部骨折应用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做坚强内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面型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无菌性积液,经3周冲洗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可吸收板外露,经多次少量磨除外露可吸收板后黏膜组织愈合。结论:生物可吸收接骨板是治疗颌面部骨折中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吸收内固定接骨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与金属坚强内固定材料相比,可吸收材料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种类、在颌骨骨折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0例颌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0例术后刀口愈合好,咬合关系恢复,张口度正常。术后3、6个月X光片检查示:骨折愈合好,微型钛板均无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现象,无并发症。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以微型钛板螺钉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颌间牵引固定1w。结果:43例下颌骨骨折治疗后骨折复位良好,咬颌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微型钻钛坚固内固定术是下颌骨骨折中的一种先进、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手术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80例病例均I期愈合,无感染,4例局部咬合关系欠佳,2例有轻度的张口受限。其余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张口受限,固定可靠。80例X线检查均未见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微型钛板使用简便,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微型接骨板对粉碎性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粉碎性指骨骨折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46例采用微型接骨板,比较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指功能Duncan评分的差异。结果:骨性愈合时间微型外固定支架组为5.6±2.1周,微型接骨板组为5.8±3.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5)。并发症发生率微型外固定支架组为15.79%,微型接骨板组为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3)。Duncan评分微型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78.95%,微型接骨板组优良率为5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微型接骨板在粉碎性指骨骨折治疗中都取得满意的效果,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术后并发症及手指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微型接骨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辅助可吸收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下颌骨骨折行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钉弹性牵引1~4周,从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咬合关系恢复情况、骨折复位效果及牵引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9例中临床疗效优56例(94.9%),良3例(5.1%)。结论:颌间牵引钉辅助可吸收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满意,牵引时间要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颌面部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总结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的经验,评价微型钛板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型钛板对26例颌骨骨折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后,25例恢复正常咬关系及张口度占96.1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方法对150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配合牙弓夹板固定,橡皮圈牵引治疗。结果150例全部工期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咀嚼功能恢复早。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内固定材料钛板组(对照组)和可吸收接骨板组(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就Ⅰ期愈合,患者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小、安全、固定可靠及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符合股骨远端解剖特点的接骨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5例。结果:5例病人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无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2010~2013年收治的肱骨干骨折大龄儿童21例,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辅助石膏固定。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患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解剖锁定板联合可吸收棒治疗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患者16例,采用微型解剖锁定板联合可吸收棒治疗。术中先将波及上尺桡关节部位碎骨块复位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然后在非关节面“安全区”直视下通过微型解剖锁定板将桡骨头与桡骨干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随访8~22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4~98分,平均93.1分,其中优12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 结论:微型解剖锁定板联合可吸收棒治疗Mason III型桡骨头骨折,可以避免上尺桡关节面骨折采用金属螺钉后遗问题,同时微型解剖锁定板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和微型铁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或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微型钛板内固定31例: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12例.结果:应用微型铁板内固定术治疗单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7例,良6例,差2例;治疗多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5例,良7例,差4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单发性颌骨骨折复位效果:优3例.良0例,差0例:治疗多发性颌骨骨折愈后复位效果:优6例,良3例,差0例.结论:颌骨属不规则骨,其骨折形式复杂多样,对于单发性骨折单纯应用钛板内固定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而对于多发性、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的病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是通过运用各种钢板、钛板或夹板、螺钉进行骨间内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过去的20多年中,特别是近10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颌骨外科治疗中。这项技术系统中包括加压固定技术、螺钉固定技术、小型接骨板固定技术、微型接骨板固定技术和重建接骨板固定技术,除应用于骨折固定外,还扩展到正颌外科和肿瘤术后骨缺损重建外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5月来本院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及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组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张口度、咀嚼效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行二次手术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扩大张口度、改善咀嚼效能,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左旋丙交酯可吸收材料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聚左旋丙交酯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钛板内固定系统.术后评价两组患者伤口恢复情况,血常规,评价咬合紊乱恢复情况及测定咀嚼效能等,实验组加做超声检查聚左旋丙交酯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大部分患者牙间关系恢复良好.两组患者骨折处均有骨痂形成,复诊查血结果未见异常.术后2周、1个月咀嚼效能测定,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咀嚼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可见聚左旋丙交酯接骨板缓慢吸收,1年后基本分解吸收完毕.结论 聚左旋丙交酯可吸收接骨板材料骨折断端固定效果理想,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且在体内可自我降解,可以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颌面部骨折复位后固定的可靠性,总结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的经验,评价微型钛板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型钛板对78例颌骨骨折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8例患者坚固内固定术后,76例达到一期愈合,恢复正常咬颌关系及张口度,占97.44%。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面部畸形改善,咬合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