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玉坤 《新医学》2000,31(5):315
患者男,37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8小时,于1998年8月18日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不游离,轻度充血水肿,未探及阑尾,末端回肠正常。切开后腹膜,游离回盲部,溢出15 mL浅黄色脓液。在盲肠后外侧扪及约7 cm长条索状物,质地中等。切开盲肠壁浆膜、肌层,可见阑尾根部在3条结肠带汇合处,尖端穿孔并指向盲肠后外侧。在盲肠壁肌层和黏膜下层之间游离出阑尾,直径约0.5 cm,仅有黏膜下肌层和黏膜层,无浆膜层及系带。行根部结扎,切除阑尾,冲洗腹腔,关腹。术后8日,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急性坏疽型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工人,住院号3152。于1981年10月8日以转移性右下腹疼两天,恶心、呕吐,轻度发热入院。检查:右下腹马氏点有明显压疼及反跳疼,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盲肠周围有轻度粘连,钝性易分离,阑尾根部有脓苔及少量脓液渗出,牵引出盲肠于切口外,发现阑尾后位,作逆行切除,切断阑尾根部,结扎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残端,切开后腹膜,发现阑尾从回盲  相似文献   

3.
男患,26岁。右下腹疼病2天入院。体查:右下腹有固定性压痛及反跳痛。擬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大网膜包裹于回盲部,推开后见盲肠壁充血、水肿,未见阑尾,触摸盲肠后外侧浆膜下有一6cm长之硬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盲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例盲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9例,急性阑尾周围脓肿1例。术中发现盲肠癌并行I期根治术6例;漏诊并二期行盲肠癌根治4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2年内死亡2例,5年内死亡1例,其中再次手术4例中有2例死亡。结论对于40岁以上患者应提高警惕,阑尾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可降低盲肠癌的漏诊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 31例急性阑尾炎中,23例阑尾肿大增粗;16例阑尾腔内结石钙化;6例阑尾穿孔合并周围脓肿;盲肠壁增厚,盲肠周围炎15例;阑尾腔内积气8例,肠管瘀张13例。结论 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B超检查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CT和B超特征。结果CT与B超共同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17例、化脓性阑尾炎13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脓肿13例;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B超征象为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内积液、积脓或粪石。结论CT和B超两者结合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阑尾炎具有很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陈绍礼 《临床医学》1996,16(3):24-25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容易,而盲肠后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因其位置的改变,术前不易确诊。我院外科于1988年1月~1995年5月,共施行阑尾切除1006例,其中盲肠后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40例,占3.98%。本文就此40例盲肠后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的l瞄床特点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12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大小、形态、位置及盲肠周围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并把CT征象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6例中有120例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阑尾增粗、增大(85.7%),间接征象包括阑尾周围炎(81.75%)和阑尾盲肠周围脓肿(21.4%)。有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表现无异常征象。结论:急性阑尾炎的MSCT征象对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方法 对68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腹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大小、有无阑尾结石、阑尾周围及盲肠末端的改变作了观察、分析。结果 68例中61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7例假阴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9.7%。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主要有阑尾增粗(76.5%),阑尾结石(29.4%),阑尾周围炎性改变(66.2%),阑尾脓肿(13.2%),蜂窝织炎(10.3%),盲肠末端肠壁增厚(7.4%)和局部淋巴结肿大(5.9%)。结论 急性阑尾炎可出现多种CT表现,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高CT诊断阑尾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阑尾的位置绝大多数是在右下腹部,但其位置可因盲肠的位置变异而变化,在肠道发育异常时盲肠的位置可不在右下腹部,阑尾可在盆腔、盲肠后、肝下、左下腹部,这些部位的阑尾一旦发炎时,其临床表现不一,给诊断上造成困难,常引起延误诊治。我们于1967~1997年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3546例,其中左侧急性阑尾炎9例,对其发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经手术证实9例左侧急性阑尾炎,7例为肠旋转不良,2例为移动盲肠,男8例,女1例,年龄在19~49岁,既往有左下腹痛病史2例,4例为急性化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阑尾粪石征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结果 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主要的CT征象有:阑尾粪石征36例(60.0%),阑尾肿胀伴阑尾周围炎(无阑尾粪石征)15例(25.0%),回盲部周围炎6例(10.0%),阑尾炎伴盲肠周围脓肿形成3例(5.0%),提示穿孔1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结论阑尾粪石征在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像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1例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为主要表现,闭孔内肌试验阳性,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术中常规位反复查找未寻到回宜部与升结肠,于左下腹寻到盲肠和阑尾,进一步探查发现自肠、升结肠、横结肠均呈游离状.确诊为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结论 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临床少见,在除外阑尾粘连情况下,腹部压痛点随体位移动对先天性升结肠游离伴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诊断意义.术前怀疑为异位阑尾炎者宜采用全麻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3.
阑尾癌临床少见,多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我院自1972~1980年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1岁。于1972年12月28日因腹痛入院。入院当日早晨上腹部突然疼痛后逐渐移至右下腹,伴有恶心。体温、脉搏、血压正常。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显著,有反跳痛。自血球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立即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为盲肠前位,阑尾远端增粗,约2.5×2.0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CT特征,探讨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随访和(或)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8~86岁(平均66岁)。结果 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l%);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一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6例;急性阑尾炎2l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2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假阴性率为4.44%(2/45)。结论 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增强64层V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非增强64层V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临床拟诊阑尾炎病例110例。9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非增强64层V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99.0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98.89%,阴性预测值为100%。非增强64层V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征象有阑尾增粗、阑尾结石、阑尾腔积液、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阑尾周围渗液、阑尾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结论:非增强64层VCT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有效减少阴性阑尾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盲肠憩室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肠憩室炎是一种罕见的腹部急症[1] 。本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2 ] ,我国少见。临床表现为发烧 ,右下腹痛 ,血白细胞升高 ,极类似于急性阑尾炎 ,因而术前多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等 ,极少能得到正确的诊断。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86~ 1999年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盲肠憩室炎6例 ,术前无一正确诊断。接收外院阑尾术后症状同术前 1例 ,经再次手术证实盲肠憩室炎。病人情况及手术见表 :病例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  式1男 60急性阑尾炎憩室切除2女 30急性阑尾炎憩室切除3男 59右下腹炎性包块回盲部切除术4女 72右下腹炎性包块回盲部切除术5女 1 2慢性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对急性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初诊未诊断阑尾炎,经手术及治疗证实阑尾炎27例,总结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有12例表现阑尾增粗,管壁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渗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8例,脓肿外脂肪间隙内见渗出;3例表现为盆腔脓肿;3例表现盲回部炎症,1例阑尾炎继发网膜脓肿。其中9例见阑尾粪石。结论:单排螺旋CT能明确阑尾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并对阑尾及回盲部病变定性具有一定鉴别作用,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诊断明确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阑尾残株炎     
阑尾残株炎亦称阑尾切除后复发性阑尾炎,现将我科遇到的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3例中2例曾因急性阑尾炎,1例因阑尾蛔虫症而作过阑尾切除术。首次阑尾切除至此次发病时间,术后6个月1例,2年1例,5年1例。术前确诊者2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者1例。术中见2例回盲部有轻度粘连,原荷包口处之盲肠壁明显充血水肿,荷包口内有脓液,阑尾残株均长约1厘米,呈化脓性改变。另1例腹腔广泛粘连,回盲部见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3.5MHz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5年来随着超声医师对盲肠和阑尾解剖结构及声像图特征认识的深化、扫查技术的改进,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组120例B超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结果 早期(1986-1993)抽取35例,超声诊断率为71.4%;近期(1993-2002年10月)病例抽取85例,超声诊断率为91.5%,两有显性差异。结论 正确认识盲肠与阑尾声像图特征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关键所在,普通超声诊断仪用3.5MHz探头能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男,44岁,腹痛、恶寒3天入院。查:体温37.7℃,血白细胞14,000/立方毫米。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在腰麻下剖腹,见盲肠充血水肿,阑尾呈一细小硬条索,距回盲部约60厘米处回肠壁上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