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MRI)是20 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技术,1984年起被尝试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1,2].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认为其显示胰腺较差的观念已改变.MRI能获得非常优良的胰腺图像,目前已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乳腺间质微环境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乳腺癌间质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对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肿瘤定性判断、周边浸润范围的评估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乳腺癌间质反应的形成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方法 对68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腹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大小、有无阑尾结石、阑尾周围及盲肠末端的改变作了观察、分析。结果 68例中61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7例假阴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9.7%。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主要有阑尾增粗(76.5%),阑尾结石(29.4%),阑尾周围炎性改变(66.2%),阑尾脓肿(13.2%),蜂窝织炎(10.3%),盲肠末端肠壁增厚(7.4%)和局部淋巴结肿大(5.9%)。结论 急性阑尾炎可出现多种CT表现,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高CT诊断阑尾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肝脏MR灌注成像技术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肝脏MR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案.方法采用单层2D FSPGR序列对40例无肝脏疾病和30例肝硬化行MR肝脏灌注扫描.将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A、B组各含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快速团注对比剂(3.5 ml/s)后连续扫描100 s,A组采用经肝门单层横断面扫描,平静呼吸,B组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同时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屏气状态扫描;C、D组各包含1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及15例肝硬化患者,均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扫描,平静呼吸,C组于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60 s;D组则连续扫描100 s.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结果A、D组比较,采用单层斜冠位扫描方位可以避免呼吸运动导致的扫描层面的上下移动,并且避免腹主动脉的流入增强效应;B、D组比较,显示采用平静呼吸可以避免屏气后大幅度换气导致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大幅度波动.C、D两组正常肝脏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肝实质峰值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意义的组间差异(P>0.05);C组肝实质TIC未显示峰段.D组正常肝脏与硬化患者的TIC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之间均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层2D FSPGR行动态增强MR肝灌注成像时,选用斜冠状层面,平静呼吸,团注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00s更有利于肝脏疾病患者MR灌注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盆腔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组织浸润盆部腹膜下深度超过5mm.由于其严重程度与盆部疼痛及不孕症密切相关,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全面认识该病的分布及影像学征象,有利于临床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其MRI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T MRI对原发性卵巢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5个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卵巢肿块均行MRI检查,比较良恶性病灶的基本特征、成份以及其在常规MRI和DWI图像的信号特点。结果:本组资料包括18例单纯性卵巢囊肿,2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6例良性和29例恶性卵巢肿瘤。多数良性肿瘤表现为实性(6/26)和囊性伴有间隔(7/26)。恶性肿瘤(13/29)多表现为囊性伴有实性结节。患者的年龄和肿块的最大径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339,P=0.082)。在卵巢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间,病灶的传统MRI和DWI信号特点无显著差异(P=0.244,P=0.073),但ADC值在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0)。结论:3T MRI可以很好地区分原发性附件肿块的信号特点。传统MRI和DWI信号特点无助于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但ADC值有助于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3.0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灶的ADC值显著降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分界值是1.11×10-3mm2/s。动力学曲线分析揭示II、III型曲线多考虑恶性。结论研究表明DWI和DCE-MRI技术易于评估。通过DWI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用来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从而使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动态增强后测得的动力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右肾周间隙上份源于脏器肿块CT表现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右肾周间隙上份不同脏器来源肿块的CT表现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位于右肾周间隙上份,源于不同脏器,直径≥4cm肿块的增强扫描CT表现特征,结果:肿块直径<8cm的22例中,其优势平面在肝门平面以上的3例均来源于肝脏,在肝门平面以下的19例中,18例(94.7%)来源于右肾上腺和右肾;下腔静脉肝内段(IVC-Ⅰ段)和肝门至右肾门平面段(IVC-Ⅱ段)同时向左前方推移多见于肝脏肿块(24/27,88.9%),IVC-Ⅱ段向前移的7例全为右肾上腺肿块;门静脉右支后移(3例)和门静脉癌栓(12例)全部见于肝脏肿瘤,造成某脏器实质缺损常为来源于该脏器的肿块,而脏器受压推移征则常为邻近脏器肿块推压所致;肾筋膜显示的33例中,11例位于肾筋膜囊外的肿块均来源于肝脏,而22例位于肾筋膜囊内的肿块来源于右肾上腺和右肾;13例侵犯右膈脚的恶性肿瘤中,9例(69.2%)来源于右肾上腺。结论:肿块优势平面的位置,对邻近大血管和脏器的影响,对右膈脚的侵犯以及与肾筋膜囊的关系等CT征象,均有助于鉴别其脏器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胸膜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瘤较少见,易误诊。我们在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淋巴瘤进行CT检查时观察到一些特征性变化可协助诊断,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7~65岁,平均47.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5例次,不规则低热、咳嗽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MRI和CT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病理证实的8例结肠病变和1例胃癌患者(共11个病灶)行MRH和电子内窥镜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螺旋CT气灌肠检查。在工作站作MIP、SSD和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钡餐或钡灌肠检查各1例。结果 9例MRH均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内镜样影像,其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2.7%、36.4%和81.8%,准确性分别为61.5%、36.4%和69.2%。CT气灌肠准确显示了结肠癌灶,但1个直径0.6cm的息肉漏检.结论 胃肠道MRI和CT新技术可获得类似X线胃肠道造影和内窥镜样重建图像,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