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候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征。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所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照中医证候的不同分别抽取气阴两虚型28例、阴虚热盛型16例、阴阳两虚型21例,另选取正常人25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入选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糖尿病组患者按照血清Hcy水平排列依次为,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且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对激素撤减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147例女性SLE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79例)和西药组(68例),西药组口服强的松为主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强的松基础上结合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统计2两组治疗过程中的激素用量,并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的水平变化。[结果]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后,两组均按激素撤减方法逐渐减量,第1个疗程中西结合组强的松用量低于西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疗程后两组间差异则有显著性(P<0·05);中西结合组2个疗程激素使用总量(3542·5±124·4mg)显著低于西药组(5126·4±169·7mg)(P<0·01);中西结合组治疗中因病情反复激素需加量的病例比率(5·06%)显著低于西药组(13·24%)(P<0·05)。治疗前SLE急性期ACTH和C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急性期CS水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西药组第1、2个疗程后ACTH和C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结合组除第1个疗程CS水平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第1个疗程差异无显著性,第2个疗程后ACTH和CS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法在治疗SLE同时能有效撤减激素用量,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具有保护作用,能激发和升高内源性皮质激素的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西京XJ-12-05型血液回收设备在心脏手术中对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方法 68例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血液回收设备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XJ组(西京XJ-12-05型)和CS组(美国血液Cell saver 5+型),每组34例.通过对常规及浓缩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容(Hct)水平、血液的流变学测定;以及红细胞(RBC)的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FHb)、葡萄糖(Glu)、血尿素氮(BUN)、乳酸(Lac)清除率的测定,来比较两种血液回收设备对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结果 XJ组Hb含量及Hct水平高于CS组(P<0.05),而RBC回收率、FHb、Glu、BUN、Lac清除率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J组常规RBC浓缩能力高于CS组,而浓缩处理能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和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白细胞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 ,观察了 10 0例血瘀证 (高血压病 4 9例 ,2型糖尿病 5 1例 )与 6 0例非血瘀证 (高血压病 31例 ,2型糖尿病 2 9例 )患者和 15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白细胞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 ,并进行了血瘀证各分型之间的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HSP70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1) ;血瘀证各型中气滞血瘀型高于其他型 (P <0 .0 1)。结论 :①高血压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HSP70基因异常表达 ;②提示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存在HSP70基因的高水平表达 ;③气滞血瘀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 ,有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雌激素受体 (ER)含量、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液闪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人前列腺组织中的胞质和胞核ER含量及血清中E2 水平。 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胞质、胞核ER含量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两组血清E2 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ER的高表达可能是BPH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医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E)含量的变化规律其及辨证诊断意义。方法 :病证结合选择研究对象 ,对 5 4 0例中医肝系证候及相关证候患者进行NE、E血浆含量检测 ,并与健康人的不同年份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肝系实证组患者血浆NE、E含量均增高 ,大部分虚证组患者降低 ,不同年份健康人检测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医肝系不同证候NE、E含量检测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可作为区别肝系实证与虚证的辨证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252例HIV/AIDS患者中,职业主要是农民,243例(96.4%);民族大部分为汉族,250例(99.2%);男女比例为1∶1.47;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为主,HIV/AIDS患者文化水平较低,以小学以下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采供血;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29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13例);(2)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统计学分析:多组间在CD3+T、CD8+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平均秩次进一步推断,常见中医证型在CD3+T、CD8+T数量上从高到低均依次是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多组间在CD4+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CD4+T的平均数上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HIV/AID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的统计学分析,艾滋病患者有病位由浅入里,由单个脏腑累及多个脏腑,由气虚到气阴两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同病异证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共选择高血压病患者60例,其中肝阳上亢证30例,肝肾阴虚证20例,肝火上炎证10例。并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AⅡ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肝阳上亢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血浆A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和肝肾阴虚证组(均P<0.01),但该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肾阴虚证组血浆AⅡ含量与健康人组接近(P>0.05)。结果提示高血压病不同证型患者AⅡ含量有差别,可考虑作为区分其虚实证型的实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阳上亢证病人尿儿茶酚胺,MHPG-SO_4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对照组,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三证型组,分别测定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3—甲氧—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酯盐(MHPG—SO_4)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发现肝阳上亢组病人尿CA、NE 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组。三证散组的尿 MHPG—SO_4 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组,各证型组间含量均数差别无显著性。提示尿 CA,NE可考虑为肝阳上亢证的一个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O、ET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法对60例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NO和ET分别进行临床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血浆NO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气虚证、心阴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血浆ET水平依次为心血瘀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NO含量和ET含量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有一定内在联系,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2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 mg 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 mg 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 与2 mg 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 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mg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mg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mg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mg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与2mg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172例脑卒中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的变化,发现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病情轻重与ACTH、皮质醇的变化明显相关。治疗前后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不同,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说明治疗后可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The measuremeiit of salivary cortisol (F) wasaccomplished by using tritium labeled F. Comparison between saliva cortisol concentrations in matched samples collected with or without stimulation of citric acid indicated that salivary cortisol concentration is independent of salivary flow rate. In 104 normal subjects, average salivary cortisol value was 3.15 ng/ml with no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 The ratio of saliva cortisol to plasma cortisol was 3.070. The oomparative circadian variations in saliva and plasma cortisol levels were examined and samples collected every 4 hours throughout a 24hour cycl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s of salivary cortisol parallelled tho:.e of plasma cortisol. After ACTH stimulation the cortisol response of 6 control subjects was greater in the saliva than in the plasma. 9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CTH injection the cor tisol level was 4.&fold the basal in saliva, compared with l.&fold in plasma. After eight hour ACTH tn- traavenous infusion the cortisol level increased by 8.6 fold in the saliva, compared with 3.4-fold in the plasma. Cortisol level suppression was also more pro- nounced in the saliva (9070) than in the plasma (8570) after 0.75 mg dexamethasons administration. In 13 control subjects the average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of 6 measurements throughout a 24-hour cycle was l.36 ng/ml, whereas in 12 cases of Cushing's syndrome this reached 9.1 ng/ml and in 2 cases of Addison's disease it was only 0.14 and 0.52 ng/ml. In 105pregnant women total serum cortisol concentratio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but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wa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of nonpregnant wDmen.  相似文献   

15.
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SGF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TSGF水平。病例组为恶性肿瘤255例、感染性疾病117例、自身免疫病28例及其它疾病24例;对照组为正常体检4591例。结果:4组患者及对照组TSGF阳性率分别为76.5%、96.6%、100%、100%及8.3%,病例组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SGF检测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为88.5%。34例恶性肿瘤经有效治疗后血清TS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6例病情恶化者则显著升高。感染及自身免疫病亦如此。结论:TSGF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测复发的一项参考指标。但肿瘤诊断时需除外感染、自身免疫病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皮质醇(CO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8例COPD病人,依据病情分为稳定期COPD病人100例(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病人108例(AECOPD组),其中AECOPD组又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4例、中度35例和重度39例,选取同期体检...  相似文献   

17.
周浩  曹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73-1975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慢性病中医医疗现状,分析其发展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调查上海市区(县)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病中医医疗现状。结果(1)全市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2·49%,其中市区为35·72%,郊区为28·64%,市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郊区(P<0·01)。(2)女性的患病率为35·64%,男性为28·9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3)不同年龄被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就慢性病患者就诊情况来看,中医诊断人数仅占8·65%,西医对慢性病的诊断远远大于中医。(5)从就诊科别分析中医以中医内科为主,占85·58%。(6)在中医内科就诊的病种中51·40%为高血压,其次为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慢性胃肠病。(7)在全市居民慢性病疾病谱中,排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椎间盘疾病。结论需从中青年起加强对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需加大对中医、中药及其适宜技术在慢性病治疗及诊断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中肿瘤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增生9例)中FHIT、Ki-67、PCNA的表达,对临床病理及生化指标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中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分别为100%、96.15%和42.9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增生最低(分别为85.71%、7.69%、0.00%和100%、96.15%、77.7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HIT、PCNA两个因素与鉴别腺癌、腺瘤、增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FHIT、Ki-67和PCNA的表达与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HIT、PCNA与鉴别诊断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制定《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参照以往制定和发布的肝硬化诊疗共识和原则,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专家两轮论证,形成《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患者的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分析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血清ACTH、GC水平的差异,以及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瘀、阴虚、湿热、气滞、气虚、阳虚、水停诸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判定组与非判定组患者间ACTH、GC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代偿期比较,失代偿期患者的ACTH和GC水平均升高,其中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偿期患者中,只有阳虚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低于非判定组(P0.05);在失代偿期患者中,只有血瘀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诸证候要素(除水停)判定组患者的GC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TH与GC水平反映了疾病的轻重,且初步提示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侯要素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中药治疗的机制。方法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和健康人6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因素;经过中医综合治疗(华蟾素、艾迪或消癌平治疗)14 d后,观察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其水平与外周血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中药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皮质醇水平较健康人明显降低。②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皮质醇水平,提示中药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