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分析2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据统计,老年人颅脑损伤约占全部住院颅脑损伤病人的7.4%,且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由于老年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功能减弱和伤前患有慢性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疾病。因此,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青壮年颅脑损伤有某些不同之处。头颅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加强内科治疗,严密监护,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年龄等因素不是  相似文献   

2.
4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表明,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有其特殊性,需密切观察,必要时随时复查CT,明确诊断。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减压。治疗中应注意防治伤前区有疾病,可降低病死率。合并伤、并发症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77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46例,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53例,死亡43例,病死率为5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124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97例,手术治疗96例,非手术治疗28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2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现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 124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并发各型颅内血肿 97例,手术治疗 96例,非手术治疗 28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26%。讨论了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预后差;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多见,合并伤重,并发症多。治疗上强调应重视老年人颅脑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颅脑CT扫描,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注意保护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4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表明,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有其特殊性,需密切观察,必要时随时复查CT,明确诊断。出现手术指征应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减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后的特点。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救治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几年来年龄在60yr以上的颅脑损伤患100例的性别,损伤类型。原发疾病等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颅脑损伤类型采用开颅清除血肿,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或钻孔引流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100例患中,治愈31例,好转10例,重残20例,死亡39例,并发症有肺部感染22例。消化道出血14例,血糖升高96例,肾功能不全5例。结论 对于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生理和病理特点,容易出现的合并伤及并发症。及时发现和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地区老年人跌倒致颅脑损伤流行病学情况,分析老年人跌倒并发重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南昌市青云谱区内跌倒、且经"120"送至南昌市区内各医院住院治疗的7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 ≥ 60岁;②有明确跌倒致头部外伤史;③初始CT扫描明确外伤性颅脑损伤。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不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③颅脑损伤非跌倒所致。对其相关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将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7.0。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跌倒致重度颅脑损伤与性别、入院时间、跌倒平面、相关枕颞着地、心脑血管基础病有关(P<0.05),与年龄、合并伤无关(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脑血管基础病(OR=5.555)、相关枕颞部着地(OR=4.420)是老年人跌倒致重型颅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结论 对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相关枕颞着地的跌倒致颅脑伤老年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时机,尽早进行积极干预,以控制危险因素,减少继发脑损伤,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愈后。老年人跌倒的社区宣教应有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加强颅脑损伤知识的宣教,提高老年人对颅脑伤的认识,预防老年人跌倒致重型颅脑伤的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62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GOS标准判断,良好33例,轻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1)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成功的关键。(2)老年人手术打击不宜过大,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地限制手术范围。(3)早期做气管切开手术,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76例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52例,非手术治疗24例;存活48例,其中良好29例、中残11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36.8%。结论 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为颅内血肿多、合并伤多、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病死率高。针对此特点救治中应加强急救、严密观察、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做到缩短院外处理时间、缩短检查及确诊时间、缩短手术准备时间、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救治1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生  刘丛  刘福贞 《四川医学》2000,21(3):228-229
目的分析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治疗90例;存活49例,其中良好27例、中残11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2例,病死率为62.5%.结论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为交通伤多、颅内血肿多,合并伤多,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病死率高.针对此特点救治中应加强急救、严密观察、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做到缩短院外处理时间、缩短检查及确诊时间、缩短手术准备时间、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老年人(≥60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些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存活40例(58.8%),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26例(38.2%),重残和植物生存14例(20.6%);病死28例(41.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改善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济。方法:对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多数有颅内血肿和颅骨骨折,易发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常见,手术治疗35例,非手术治疗23例,治疗效果良好和中残35例(56.9%),重残6例(10.3%),死亡19例(32.8%)。结论: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综合治疗,可防治并发症,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的迟发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60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52.1%,脑部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分别为41.7%、37.5%,高血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79.2%,均明显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相应比例(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高的颅内血肿发生率,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颅脑损伤中易出现的颅内疾病,需经手术治疗。本文总结手术治疗34例临床经验,分析易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手术操作应注重的七大技巧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老年人颅脑损伤54例,因老年人各器官在生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改变,因而颅脑损伤后,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0例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eaman单因素分析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呼吸、年龄、收缩压、GCS运动评分以及CT表现进行Speama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呼吸年龄、收缩压、GCS运动评分以及CT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上述因素,以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美玲 《广东医学》2005,26(3):424-426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非原发胃肠疾病性 (非腹源性 )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来 10 0例颅脑损后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按性别 ,年龄 ,昏迷史 ,颅脑损伤分型、分期 ,手术治疗 ,使用利尿药和精神药情况 ,住院时间 ,肠梗阻类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分析不同类型肠梗阻护理方法。结果 颅脑损伤后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 :年龄 >6 0岁 ,昏迷 >10d ,使用利尿药 >7d ,住院治疗 >1个月 ,重型颅脑损伤。轻、中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以动力性肠梗阻多见 ,护理以按摩促进肛门排气、针刺穴位法为主 ;重型颅脑损伤过渡期以机械性肠梗阻多见 ,护理以保健指导法为主。结论 对颅脑损伤后 ,尤其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后 ,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临床护理 ,预防肠梗阻发生 ,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9.
王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32-2233
<正>老年人颅脑损伤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量的减少,发生颅脑损伤的机会远比青年人少,但是由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身心衰老,代偿能力差,反应相对较迟钝,易发生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非原发胃肠疾病性 (非腹源性 )肠梗阻相关因素 ,以预防、及时诊疗肠梗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年以来 10 0例颅脑损伤后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按性别、年龄、昏迷史、颅脑损伤分型、分期、分类、手术治疗、使用利尿药和精神药情况、住院时间、肠梗阻类型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后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有显著差异性因素有 :年龄 >6 0岁 ,昏迷 >10天 ,使用利尿药 >7天 ,住院治疗 >1月 ,重型颅脑损伤 ,中线部位脑损伤和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以动力性肠梗阻多见 ,过渡期以机械性肠梗阻多见。结论 :对颅脑损伤后 ,尤其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后 ,并发非腹源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引起高度的重视 ,避免医源性因素 ,预防肠梗阻发生 ,减少继发性脑和其它脏器的损伤 ,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