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分析2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据统计,老年人颅脑损伤约占全部住院颅脑损伤病人的7.4%,且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由于老年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功能减弱和伤前患有慢性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疾病。因此,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青壮年颅脑损伤有某些不同之处。头颅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加强内科治疗,严密监护,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年龄等因素不是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2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据统计,老年人颅脑损伤约占全部住院颅脑损伤病人的7.4%,且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由于老年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功能减弱和伤前患有慢性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疾病。因此,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青壮年颅脑损伤有某些不同之处。头颅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加强内科治疗,严密监护,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年龄等因素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重型颅脑损伤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老年人颅脑损伤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比分析2000年-2002年间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5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17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手术疗效。结果 45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平均病程3.1年,平均发病年龄60.3岁。其中20例(44.4%)患者中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的单一分支,其余25例(55.6%)疼痛均累及2或3个分支。术中见39例(86.7%)为动脉压迫,6例(13,3%)为动脉和静脉混合压迫。术后疼痛完全缓解44例(97.8%),明显减轻1例(2.2%)。而在17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平均病程8.7年,平均发病年龄55.5岁,疼痛均累及三叉神经的2或3个分支。术中见10例(58.8%)为动脉压迫,7例(41.2%)为动脉和静脉混合压迫。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例(294%),明显减轻10例(58.8%),无效2例(11.8%)。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非典型患者,这可能与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程较短、发病年龄较晚、疼痛多呈单支分布、且以动脉压迫为主以及术中能够实现充分降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48例急性硬膜下血种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评分,结合临床病情,研究预后关系.结果经资料统计中线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中线移位≥10mm者,死亡率达86.4%,基底池消失评分≥10分,死亡率87.5%,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死亡率76.3%.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对13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评分,结合临床病情,研究预后关系.结果 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中线移位≥10mm者,死亡率达82.5%,基底池消失评分≥10分,死亡率88.7%,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死亡率80.8%.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移位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总结全头皮撕脱伤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 对1991~2003-12收治的16例全头皮撕脱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重点探讨各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结果 受伤者多为年轻女性,主要因头发绞入转动的机器所致。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有条件再植的行血管吻合术,不能再植而骨膜完整者植皮为首选方法;颅骨外露首选方法是凿除颅骨外板直接植皮,也可采用游离肌瓣移植加植皮的方法覆盖创面。游离大网膜移植和钻孔引髓、生长肉芽后再植皮的方法有其缺点。结论 全头皮撕脱伤创面处理应根据患者伤情特点来确定,颅骨外露处理有多种方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和鞍区肿瘤术后脑性盐耗综合征1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和鞍区肿瘤术后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和鞍区肿瘤术后发生脑性盐耗综合征的15例病人,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治疗,15例病人低血钠症状恢复。结论 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水化及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向后颅窝、岩骨或颅外生长 ,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差别很大。本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0年间经手术处理和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共2 1例 ,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8岁。病程 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4个月。病变位于左侧 9例 ,右侧 1 2例 ,其中 2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 1 5~ 4 3cm ,平均2 3cm。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为 4型 :颅内型 1 4…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研究微血管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TN)的发病机制。方法 连续分析50例TN患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手术疗效,包括扳机点的位置、疼痛范围、病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的部位与程度、术后疼痛缓解的进程与最终结果。结果 扳机点均位于TN的分布范围之内。随着病程延长,疼痛有转化为不典型的趋势,可出现间歇期疼痛或面部麻木。压迫血管以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动静脉同时压迫多见。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可为接触、粘连、成角和轴性移位,压迫部位以内侧、外侧及多点压迫多见,而且压迫部位与压迫程度与TN的临床表现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血管压迫部位决定了扳机点的位置及疼痛范围,压迫程度决定了手术疗效。血管压迫引起的神经根脱髓鞘以及由此引起的神经纤维直接接触、传导扩散和负反馈调节可能是T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34例直径≥4cm的垂体巨腺瘤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总结垂体巨腺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近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结论 本会对垂体巨腺瘤而言,经蝶窦显微手术不但比经颅手术安全,而且切除范围也比经颅手术彻底,对视觉功能的改善更优于经颅手术,鞍底的修复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