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方法用酶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136份血清标本肌酐的水平,以酶法检测的值分为四组。结果1组苦味酸法值高于酶法值(P<0.01);2、3组两种方法测得值基本相符(P>0.05);4组苦味酸法值低于酶法值(P<0.01)。结论苦味酸法适应范围窄,干扰多;酶法适应范围宽,特异性强,干扰小。不同测定方法应建立不同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特异性好、抗干扰强、线性范围广,现已成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的常用方法。本例报道为1例疑似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酶法检测血肌酐波动较大,且末次入院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诱因,考虑IgM大分子蛋白影响了血清肌酐检测结果,遂用干化学法或抗干扰强的试剂进行复查,结果未见肌酐检测值呈假阳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检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评)分析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偏移及校准对偏移的影响。方法利用重庆市临床检验室间质评数据,开展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调查,分析苦味酸法与酶法肌酐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及偏移;用双浓度水平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校准常规检测系统后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 2012年至2016年重庆市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实验室数下降;苦味酸法实验室稳健均值与酶法存在差异,且差值与肌酐水平有相关性(r=0.774 6);冰冻混合人源血清(参考方法赋值)调查及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正确度验证结果均显示,苦味酸法肌酐在低浓度存在正偏移(最大达10.39%和13.31%),且偏移与浓度相关(r=0.988 9),而酶法肌酐的偏移较小(最大达1.04%和1.49%);用冰冻混合人源血清校准常规检测系统后,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在低浓度的正偏移被抵消。结论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在低值范围存在正偏移,双浓度水平校准可纠正此偏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遇到的1例羟苯磺酸钙影响肌酐检测病例进行探讨.方法:对患者用药之前的结果和用药之后分别用苦味酸法、肌氨酸氧化酶法及干化学酶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在肌酐的三种检测方法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苦味酸法影响较小,干化学酶法次之,肌氨酸氧化酶法受影响最大.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湿化学和干化学的溴甲酚绿法(BCG)以及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清蛋白结果的差异。方法用3种方法同时测定对照组、肝硬化组以及肾病综合征组血清清蛋白浓度,以散射比浊法为参考方法。结果干化学BCG法的清蛋白测定结果与散射比浊法测定的结果较为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学BCG法的清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散射比浊法测定的结果,对照组、肝硬化组以及肾病综合征组用湿化学BCG法测定的清蛋白结果均值分别高2.4g/L、2.5g/L、3.0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化学法(BCG)测定清蛋白的结果较湿化学法(BCG)的清蛋白测定的结果可靠性强,克服血清中非清蛋白组分干扰优于湿化学的BCG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酶法与苦味酸法对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在国内发表的有关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对照研究的文章,采用RevMan5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9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包含有254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依血清肌酐水平,将数据分为低(<130μ mol/L)、中(130~500 μmol/L)、高(>500μmo]/L)三组.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13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29.44,95% CI(-32.76,-26.13)],当血清肌酐浓度介于130~ 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11.80,95%CI(-19.09,-4.52)],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大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31.88,95% CI(11.44,52.32)].结论 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低于苦味酸法;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高于苦味酸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酚磺乙胺对肌酐检测方法影响。方法参照CLSI推荐的干扰试验标准,检测酚磺乙胺对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肌酐检测影响。结果试验标本和对照标本酶法肌酐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时两标本之间结果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酚磺乙胺浓度达到0.3g/L时,对酶法肌酐检测有阴性干扰,对碱性苦味酸法检测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成熟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中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并合成单克隆IgM,IgM浓度通常大于30g/L[1]。极少数患者表现有肾脏功能损伤。血清中肌酐的测定是诊断、监测肾功能损伤与疗效观察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准确的结果对于医生精准治疗患者有很好的帮助。2016年2月4日,本院收治1名确诊为WM的患者。在进行湿化学氧化酶法检测时,发现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相关程度,探讨两种方法能否共用1个参考区间。方法随机收集80份血清标本,分别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含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湿化学法为参考,所得回归方程校正干化学分析仪参数,再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分析参数改变前后两种方法间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参数改变前,两种方法检测肌酐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24,但是方法间结果的预期偏差(SE)是27.666,大于允许偏差(EA)26.550;校正参数后,两种方法检测肌酐相关性良好,r=0.9949,SE=3.2972,小于EA/2。结论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中肌酐浓度相关性良好,通过校正参数后可共用1个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胆红素干扰物质的影响,探讨一种消除胆红素干扰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方法。方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定两种苦味酸测量肌酐的方法,一种为RateA,另一种利用带血清信息的空白速率(Rate-Blank)RateA法,参数设定为测定方法RateA,反应时间10分钟,读数点〔19 23 11 15〕。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正常体检组、高胆红素组标本血清肌酐的浓度。将以上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与酶法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红素对Rat-eA法测量肌酐有明显负干扰,采用Rate-Blank RateA法后此干扰明显降低。结论采用Rate-Blank RateA可基本消除胆红素对苦味酸测定肌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乳糜血标本淀粉酶结果比较,寻找适合测定乳糜血标本淀粉酶的方法。方法 15份乳糜血标本分别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结果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测定乳糜血标本淀粉酶,二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化学法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湿化学法测定结果假性增高,与临床诊断不符。结论干化学方法较湿化学方法更适合对乳糜血标本进行淀粉酶测定。  相似文献   

13.
酶法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的差异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筱菲  倪甘甜 《检验医学》2010,25(4):272-274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相关程度,探讨两种方法能否共用1个参考区问。[方法]随机收集80份血清标本。分别用干化学法争湿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含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湿化学法为参考,所得回归方程校正干化学分析仪参数,再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分析参数改变前后两种方法问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参数改变前,两种方法检测肌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24,但是方法间结果的预期偏差(SE)是26.666,大于允许偏差(EA)26.550;校正参数后,两种方法检测肌酐相关性良好,r=0.9949,SE=3.2972,小于EA/2。[结论]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中肌酐浓度相关性良好,通过校正参数后可共用1个参考区问。  相似文献   

15.
胆红素浓度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肌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胆红素下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肌酐测定的影响,探讨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与胆红素浓度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程度。方法 于2007年1~4月取临床标本51例,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碱性苦昧酸法)测定每例标本肌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红素浓度低于104.8μmol/L时,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对测量肌酐的差异无显著性。胆红素浓度〉111.2μmol/L时,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量肌酐的差异有显著性(P〈O.01)。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差值与胆红素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728,回归方程Y=-1.906+0.1329X。结论 低胆红素浓度下,干化学法与湿化学法均可作为肌酐测定的常用方法。高胆红素浓度下,两种方法偏差较大,可考虑用酶法测定肌酐或先消除胆红素再行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清除值(CrCl)的差异,探讨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是否合适。方法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简称苦味酸法)测定266名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以及CrCl,并以苦味酸法CrCl水平分为4组,第1~4组CrCl分别为<25、26~50、51~80和>81 mL/min。分析两法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和CrCl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组两法差异的变化。结果酶法血肌酐值和尿肌酐值低于苦味酸法(P<0.001),酶法CrCl除第1组外均高于苦味酸法(P<0.001)。第1组两法血肌酐相对差值较小,且与两法尿肌酐相对差值接近,使CrCl在两法间无差异;第2~4组血肌酐相对差值逐渐增大,尿肌酐相对差值基本不变,导致CrCl在两法间出现差异且差异越来越大(P<0.001)。结论CrCl<25 mL/min时,两法CrCl没有差异;CrCl>26 mL/min时,两法CrCl出现差异且差值逐渐增大;CrCl正常组两法差值很大,酶法CrCl采用国外参考区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7.
杨彬  彭林 《检验医学》2011,26(9):632-634
目的了解天津市二级以上医院临床生化室血清肌酐检测的现状,为该项目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间质量评价的方式,向109家实验室统一发放临床化学质控血清。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段测定,并通过网上在线回报方式上传数据,将所用方法、仪器、试剂等信息一同上报。结果全市109家实验室PT合格率为75.6%;测定高值质控品的平均CV分别为苦味酸法8.7%、酶法3.0%,偏差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定低值质控品的平均CV分别为苦味酸法34.3%、酶法9.3%,偏差1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用生化分析仪涉及18个品牌32种机型,用户最多品牌的占有率仅为22.9%;所用试剂厂家29个,最多用户占有率为28.4%。结论酶法测定实验室间变异较小;质控物基质效应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尤其是苦味酸法检测低值质控品影响很大。在室间质量评价(EQA)质控物的使用上应尽量选择基质效应低、方法学差异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肌酐对GFR评估方程适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华北(北京)、东北(大连)、华东(上海)、华中(长沙)4个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KD患者176例.以双血浆法99m Tc-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作为176例CKD患者的rGFR.使用4个不同厂家的酶法或苦味酸法肌酐试剂配套不同厂家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患者血肌酐,同时应用体表面积( BSA)标化的Cockcroft-Gault方程(CG/BSA方程)、简化MDRD方程、校正至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简化MDRD方程(MDRD-IDMS方程)、CKD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方程(CKD-EPI方程)及2个国内简化MDRD改良方程(课题组方程1、2)分别计算eGFR,比较不同估算结果与rGFR的相关性、偏差、精密度以及30%准确性.结果 176例CKD患者的rGFR为[40.70(19.41~84.35)] ml·min-1·(1.73 m2)-1.应用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各方程评估的eGFR与rGFR的ICC在0.879~0.923之间;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各方程评估的eGFR与rGFR的ICC在0.925 ~0.946之间,相关性优于应用苦味酸法测定肌酐.Bland-Altman图显示,各方程评估的eGFR在高值区偏差较大,但用酶法时偏离程度均小于应用苦味酸法.在rGFR≥60 ml·min-1·(1.73 m2)-1时,各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的30%准确性在68.3%~90.0%之间,应用苦味酸法30%准确性在41%~75%之间,除课题组方程1外,其他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的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苦味酸法.而rGFR<60ml· min-1·(1.73 m2)-1时,应用酶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30%准确性分别在39.7%~49.1%、40.5%~52.6%之间.对于同一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的两套不同检测系统间,其30%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应用苦味酸法的两套不同检测系统间,其30%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一评估方程使用苦味酸法和酶法两种不同的肌酐检测方法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酶法测定肌酐时,方程评估的eGFR结果在相关性、偏离程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苦味酸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免疫比浊法测定105例高血压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CysC和尿mALB,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酶法测血清尿素氮(Urea),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CysC和尿mALB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Cr、Urea;高血压患者血清CysC及尿mAL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和尿mALB均是反映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高于Scr、Urea,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总胆红素(TBIL)对干化学方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81份含有不同浓度TBIL的临床血清标本分别用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IL<79.3 μmol/L的血清标本,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TBIL>80.5 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