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两种测定血清肌酐方法偏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是肌酸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肌酐浓度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因而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常规肾功能之一[1].常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功能受损患者尿胱抑素C(cystainC;CYS-C)的变化与肾小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尿蛋白阳性疑似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胱抑素C,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及尿液中的肌酐,同时检测了40例健康人血清及尿液中的胱抑素C、肌酐及血清酐、尿素作为对照。结果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素、肌酐、胱抑素C和尿液中的胱抑素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尿液中的肌酐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尿液中的胱抑素C水平与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管损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肾小管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的差异。方法用酶法和苦味酸法分别检测136份血清标本肌酐的水平,以酶法检测的值分为四组。结果1组苦味酸法值高于酶法值(P<0.01);2、3组两种方法测得值基本相符(P>0.05);4组苦味酸法值低于酶法值(P<0.01)。结论苦味酸法适应范围窄,干扰多;酶法适应范围宽,特异性强,干扰小。不同测定方法应建立不同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肌氨酸氧化酶法(以下简称酶法)测定肌酐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使用酶法代替苦味酸法进行血清肌酐测定。目前国内对于酶法测定肌酐的生物参考区间报道较少.许多实验室一般参照试剂说明书或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设定参考区间.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这些参考区间并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检测的变异。方法以现场调查的方式向参加调查的13家实验室(31套检测系统)发放添加不同纯度肌酐标准物质的冰冻混合人血清样本8支(肌酐浓度80—1000μmol/L),具不同浓度肌酐的患者冰冻混合血清样本8支,按照各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测定肌酐。结果对于添加不同纯度肌酐标准物质的冰冻混合人血清样本,实验室间各检测系统肌酐测定结果的总CV为5.74%-9.68%,Beckman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CV为2.64%~5.70%,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开放检测系统的CV为5.96%-9.97%,酶法的CV为1.13%~8.95%;对于患者混合血清样本,总CV为5.90%~11.69%,Beckman封闭检测系统的CV为2.53%-9.69%,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开放系统的CV为5.92%~10.11%,酶法的CV为1.23%-10.30%。与Beckman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相比,Dade检测系统(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所有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差为-5.99%--0.35%,对于除Dade检测系统外的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的其他检测系统,当血清肌酐浓度〈200μmol/L时,测定结果偏高,且随肌酐浓度降低,正偏差增大,最大为11.85%,而在血清肌酐浓度〉200μmol/L时,显示负偏差,最大为-8.45%;采用酶法的所有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均为负偏差,最大可达到-8.88%。结论实验室间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变异较大,封闭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好,开放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可比性较差,酶法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系统偏低。肌酐测定的标准化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肌酐假性增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超滤管将采集的患者血清中大分子蛋白滤去,分别用湿化学酶法、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检测超滤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滤前其中2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用湿化学酶法测得血清肌酐水平与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比较有明显差异,而5例患者后2种方法测得的肌酐水平差异不明显。而以离心超滤管滤去大分子蛋白后,3种方法测得的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时,应去除大分子蛋白以防止所测血清肌酐水平异常增高,或用干化学酶法或苦味酸法测定以确定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的肌酐水平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衡量和监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目前肌酐检测方法已达10余种,但各种方法的结果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特异度和抗干扰能力较强的酶法被临床实验室广泛运用。然而,研究发现一些临床常用药物会对肌酐检测产生干扰,其中羟苯磺酸钙会对酶法检测肌酐产生较为严重的负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且其干扰机制尚不明确。探究其干扰机制、寻求解决办法是临床一线工作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酶法与苦味酸法对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在国内发表的有关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对照研究的文章,采用RevMan5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9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包含有254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依血清肌酐水平,将数据分为低(<130μ mol/L)、中(130~500 μmol/L)、高(>500μmo]/L)三组.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13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29.44,95% CI(-32.76,-26.13)],当血清肌酐浓度介于130~ 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小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11.80,95%CI(-19.09,-4.52)],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所测血清肌酐值大于苦味酸法测定结果[WMD=31.88,95% CI(11.44,52.32)].结论 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当血清肌酐浓度低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低于苦味酸法;当血清肌酐浓度高于500 μmol/L时,酶法测定结果高于苦味酸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酐酶法试荆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指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项目顺序的编排。方法①取lO管血清,每管血清均平分为2份,测试组为血清+肌酐酶法试剂,对照组为血清+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血清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②取1份血清,首先连续10次单独测定其总胆汁酸,然后连续10次交替测定肌酐与总胆汁酸.比较单独测定组与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结果①测试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交替测定组的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显著大于单独测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编排测试项目时应注意肌酐酶法试剂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可将总胆汁酸设置在肌酐之间,或者在肌酐与总胆汁酸之间插入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高血压、糖尿病中早期肾损害的的诊断价值。方法胶乳增加免疫比浊法测定53例高血压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4例肾移植的Cys-C;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的Cys-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结论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萍乡地区健康人群酶法检测血清肌酐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酶法试剂检测700例健康人群(按7个年龄段分组)的血清肌酐水平。结果血清肌酐水平呈正态分布,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考值范围:男36.02~100.38μmol/L,女32.09~79.61μmol/L,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该参考值基本上反映了萍乡地区健康人群酶法检测血清肌酐的水平,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肾功能衰竭组)和同期3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比较两组患儿Scr、BUN及Cystatin C的差异。结果肾功能衰竭组患儿血清Cystatin 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肾功能衰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tatin C与BUN、Scr均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且与Ccr相关性高于Scr与Ccr的相关性,Cystatin C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评估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步酶法测定肌酐的实验方法。方法以肌酐酰氨基水解酶为试剂Ⅱ,以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氧基苯胺钠盐(HDAOS)和4-氨基安替比林(4-AAP)色原物作为试剂Ⅰ,建立二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通过内空白法消除内源性肌酸和改变光谱吸收方法消除脂血、溶血、黄疸干扰。采用二步酶法测定36例患者血清肌酐,并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一步酶法比较;同时测定20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酐,以建立参考范围。结果患者组肌酐二步酶法结果[(84.2±26.6)μmol/L]明显低于一步酶法[(116.6±29.6)μmol/L,t=32.12,P<0.01];与HPLC法测定结果[(83.9±26.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1 6,P>0.05),且呈良好相关性(Y二步酶法=1.042XHPLC法-0.182 1,r2=0.982 4)。二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线性范围达4 500μ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8%,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1%~4.20%和3.20%~4.60%,应用二步酶法每天测定室内质控定值血清[低(78.0μmol/L)、中(206.0μmol/L)、高(900.0μmol/L)],共测定180 d,其日间总CV分别为4.46%、5.27%、7.24%。二步酶法试剂至少能稳定180 d。健康人群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男性为56~132μmol/L,女性为41~109μmol/L。结论以肌酐酰氨基水解酶为试剂Ⅱ和以HDAOS、4-AAP为色原物(试剂Ⅰ)的二步酶法可以消除肌酸和脂血、溶血、黄疸血的干扰,可用于临床肌酐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酶法与Jaffe速率法检测肌酐结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庆  张萍  张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9):864-864,F0003
目的探讨肌酐测定中酶法与Jaffe速率法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住院患者血清和尿液标本200例,用日本TMS-1024i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酐,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酐浓度小于200μmot/L时,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的结果分别为(83.88&#177;34.74)μmol/L、(84.38&#177;34.44)μmol/L,2种方法测定肌酐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酐浓度大于200μmol/L时,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的结果分别为(1721.89&#177;1897.76)μmol/L、(1666.70&#177;1824.07)μmol/L,2种方法测定肌酐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线性浓度高,是比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酶法和Jaffe’s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结果进行方法学比较,寻找一种简便、特异、准确的检测肌酐的方法。方法使用酶法(肌氨酸氧化酶法)和Jaffe's速率法(Fixed)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肌酐,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学评价,包括精密度实验、回收实验、干扰实验、对比实验。结果精密度实验显示,酶法和Jaffe’s速率法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69%和2.77%,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7%和3.14%。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873。回收试验显示,Jaffe’s速率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5.7%、102.1%和106.8%,平均回收率为101.5%;酶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6.4%、97.9%和103.4%,平均回收率为99.2%。干扰试验结果显示,Jaffe’s速率法特异性不强,容易受到许多非特异性物质的干扰,尤其是临床黄疸患者的血清肌酐测得值偏差较大,而酶法从方法学上克服了肌酐测定中干扰物的影响。溶血及黄疸标本对酶法几乎无干扰,Jaffe’s速率法出现负干扰。结论酶法在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优于Jaffe’s速率法,酶法是目前测定血清肌酐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酶法和电极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和尿素的方法性能。方法对酶法和电极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和尿素的各种方法学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二种方法测定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平均回收率均符合临床要求,两法测定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996,且两法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精密度实验酶法优于电极法,但抗干扰和线性范围电极法优于酶法。结论电极法和酶法均为测定葡萄糖和尿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血清肌酐反相HPLC测定的不精密度和准确性,以HPLC为标准,评价几种人血清肌酐常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方法Beckman LX20测定系统采用Jaffé动力学法,强生Vitros250测定系统采用干化学法,酶法采用协和酶法试剂盒,在Hitatchi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人血清肌酐。肌酐HPLC测定以反相C18为固定相,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内标,于235nm处进行检测。结果HPLC法的批内不精密度(n=5)〈2.0%,日间不精密度(n=20)〈5.1%。绝对回收率〉95.31%,相对回收率〉98.95%。不同肌酐浓度有证参考物质的测定值与靶值一致,平均偏倚为-0.31%-1.35%。HPLC法作为独立变量,当肌酐浓度〈200μmol/L时,Beckman LX20系统、强生干化学系统及酶法的偏倚分别为-19%~21%、-14%~21%和-30%~11%;当肌酐浓度〉200μmol/L时,Beckman LX20系统、强生干化学系统及酶法的偏倚分别为-10%~13%、-13%~14%和-20%~10%,其中酶法结果基本为负偏倚,在肌酐浓度〈70μmol/L时,有的负偏倚达到30%。结论以5-Fu为内标的人血清肌酐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精密度和准确性好。Beckman LX20和强生测定系统与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的偏倚相对较小,酶法测定结果系统偏低,且当血清肌酐浓度〈70μmol/L时不能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的检测对诊断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0例健康对照者和40例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的血清标本,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Urea)浓度,并对各组血清Cys-C、Scr和Ure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肾病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仅Cys-C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肾功能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及尿毒症组Cys-C、Scr和Urea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ys-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1),且优于Scr、Urea与Ccr的相关性。在肾损害早期,血清Cys-C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度比Scr和Urea高。结论血清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对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该地区血清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该实验室肌酐酶法的参考区间.方法 对1 243例健康成年人(年龄大于18岁,其中男646例,女597例)进行血清肌酐的测定,并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别比较.结果 血清肌酐测定结果 不符合正态分布,成年人肌酐值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男性95%参考区间为55.6~103.3 μmol/L,女性参考区间为42.0~81.9 μmol/L.结论 应该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检测系统血清肌酐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