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患儿安全。方法:创建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包括制定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政策,配备数量充足和资历合格的护理人员,明确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与考核,研制工具以评价护理人员执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措施的情况,评价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3.5%,患儿安全指标如给药错误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把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理念转化为行动,深入到儿科护理实践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而在患儿危机时刻,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儿家长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儿科1病区及2病区收治的136例住院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功能制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加快儿科医护团队的发展,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0例患儿家长,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将前3个月(2月到4月)入院患儿的家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3个月(5月到7月)入院患儿的家长定为实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就诊环境、就诊秩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家长对就诊环境、就诊秩序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门诊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与患儿家长有效的沟通,从而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护患矛盾,改善了就诊秩序的环境,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儿科患儿900例的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集的4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前组(实施前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集的4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儿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后组(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组儿科患儿全年平均护理满意度及各季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儿科患儿满意度量表5个维度(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儿科护士存在问题情况明显少于实施前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能有效地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做法与效果。方法: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儿科开展限时服务、创新护理服务、给予人文关怀等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儿科护士奖金分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儿科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自2016年1月本科开始于护士奖金分配中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比较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患儿及家长、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护理质量、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结果绩效考核后患儿及家长、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明显少于实施前(P0.01),科室呼叫铃声、投诉明显减少,表扬明显增多。结论绩效考核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改进并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心胸外科的开展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小儿心胸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方法,分析其取得的效果和体会.结果:通过开展绩效考核,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家长参与护理患儿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护患矛盾;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家长掌握了更多的护理患儿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分级分诊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就诊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60例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自行选择医生,实验组实行分级分诊模式后由患者选择医生。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按照急诊分级分诊模式开展分诊工作,能够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与护患关系,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朱丽辉  李凤辉  祝益民 《护理研究》2013,(23):2512-251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对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选择消化内科病房作为观察组,按FCC模式实施护理;呼吸内科病房作为对照组,按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病房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检查月平均总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病人家属和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封闭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平均住监护室日数、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病情恢复快,平均住院日减少1~2d,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对患儿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护理能够从患儿的心理、病情、文化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护理,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和谐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交班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接班护士提前到岗了解所分管患者的情况,并在交接班时汇报,汇报不完全时,由交班护士负责补充。并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与传统交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反交班模式后,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反交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效能感,是一项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医务社会工作者三方协同服务于急诊患者的新型服务模式.方法 急诊科设立急诊医务社工,制订医、护、医务社会工作者三方介入处理相关事件的服务流程,依据不同的个案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结果 三方介入服务模式运行两年来共为165例患者提供了服务;为85例患者提供了经济援助与心理辅导,为45...  相似文献   

1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确立8个科室为试点科室,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结果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以来,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陪护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降低陪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适应个案追踪评审模式,探讨将PDCA循环用于提升护士个案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遵循PDCA循环法进行护士个案护理能力培训.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比较,护士个案护理得分、病区护理质量得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达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结论 运用PDCA循环进行护士个案护理能力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护士个案护理能力,适应个案追踪评审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危重症病学科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轻急危重症病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方法 对急危重症病学科100名临床护士通过改善保健因素、应用激励机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员工援助计划等方法进行系统干预,并应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估比较.结果 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项指标得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急危重症病学科护士的职...  相似文献   

16.
In Australia, the most common service used by self-injurers is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ven though nurses are the key clinician available to such patients, nurses have usually received no special training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the needs of these clients. Building on the knowledge that emergency nurses feel ill-prepared, lack clear frameworks for practice and are thus vulnerable to subtle discourse tensions such as managing versus caring, and diagnosing versus understanding, an intervention was conducted and evaluated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build proactive nursing skills. It was centred on a nursing philosophy known as solution focused nursing (SFN) - a model of care developed by author to orient care away from a deficit model. Deficit models tend to be reactive and centred on presenting problems. SFN is designed to move nurses' perspective towards a proactive, strengths orientation, the aim of which is to assist them to instill hope in the client and motivate him/her to take the next steps needed for change and recovery. Nurses in two Australian emergency departm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participating in SFN training focused on working with complex clients who self-harm. A comparison group of nurses also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sults indicated some benefits of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improvements in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that nursing is strengths oriented and in 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skills. Ye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nurses' reports of their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There is merit in: broadening access to the intervention, so that more nurses in other contexts can learn a strengths model of care and apply it to their practice; and extending the research to measure sustain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improvements 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结构授权、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建立急诊护士结构授权氛围和岗位胜任力模型后,对300名急诊科护士实施结构授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结构授权实施后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8.45±1.36),(98.19±2.63)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5.33±2.47),(93.81±4.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468,16.136;P〈0.05);急诊护士结构授权后的自我评价提高,以评判性思维能力、接受信息、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改善效果明显,社会支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能力改善效果低。结论构建急诊护士适宜结构授权氛围和岗位胜任力指标模型,促进护士自我定位和发展,作为医院选拔、培训专业护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日月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电话随访住院患者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电话随访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以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方法 对出院44 067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对医师治疗、治疗结果、病房管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及服务态度、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医疗收费和医德医风7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59岁及以下的患者在医师治疗和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高于≥60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岁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医疗收费方面,满意度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费医疗患者在医师治疗、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高,在病房管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地区医疗保险患者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方面满意度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能了解临床实际状况、不同年龄和不同费用类别住院患者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工作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对进行整体护理前后的两组病患进行比较,对其救治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后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38.66±10.32h),明显比实施前(40.86±16.32h);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70%也高于对实施前86.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