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发病机制一直未得到彻底阐明.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症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炎症在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炎症在房颤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可引发脑卒中、肺栓塞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研究开展,关于房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结合近年房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总结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现状,阐明房颤折返机制、心房重构、炎症学说、分子遗传学等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房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阮洪梅 《医学综述》2011,17(1):37-4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深入,房颤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有关,现就以上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9,31(9):1367-136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有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1.0%,〉6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5%,〉8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8%-9%。有关房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近年来都有很大进步,但目前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炎症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心脏炎症反应与房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贫血是一种继发性贫血,在临床的发生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其发生通常与肿瘤、感染及炎症等疾病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由于铁代谢基础研究的进展,认识到铁调素在慢性病贫血的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也因此对明确诊断、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复习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炎症尤其是小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变特征 ,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 ,对COPD气道炎症特点的研究 ,提高了人们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识 ,成为COPD的研究热点之一。现仅就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1 炎症细胞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由于COPD病理变化复杂多变 ,加之病例选择、研究标本和观察方法的差异 ,致使COPD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特点未能统一 ,炎症细胞的确切作用未能阐明。综合各家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在COP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炎…  相似文献   

7.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机制及西药治疗现状。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AS的文献,分析、归纳关于AS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及目前临床上所应用西药的治疗机制及疗效,总结出目前A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在AS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今后应在AS炎症发病机制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为研发治疗AS的新型药物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介导的心肌病(atrial fibrillation mediated cardiomyopathy,AMC)用于描述房颤导致的可逆性心力衰竭,随着导管消融和起搏技术的进展,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约有50% ~60% 的患者可能是"房颤介导的心肌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心房功能缺损、快速心室率等因素并不能...  相似文献   

9.
王泽军  厉有名 《医学综述》2006,12(24):1489-149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肝脏天然免疫细胞主要为NKT细胞、枯否细胞、NK细胞。肝脏天然免疫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产生及炎症信号传递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程发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瓣膜性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参与了一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深入认识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临床中个体化防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1.
周静  韩明华 《医学综述》2009,15(20):3101-3104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今研究支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电重构以外,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研究进展,从细胞内钙超载,心房壁牵张,纤维化变性以及炎症因素4个方面对心房颤动中结构重构的几种主要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赵燕霞 《医学综述》2012,18(9):1303-1305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不乏对AF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作为近几年对AF较有影响的因素备受关注。现就影响AF的炎性因子及可能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以AF的病理生理学为基础,在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等炎性因子的研究中阐述炎症在AF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阮静  王旭辉 《医学综述》2012,(22):3757-376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基础及临床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脑钠肽作为一种心功能标志物,临床已应用于评价心力衰竭,近年来脑钠肽在房颤复律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现从脑钠肽的生理学、房颤时的分泌机制及其在房颤电复律、药物复律中的相关研究和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阵发性心房颤动“肝风为使、心火为源、风火相煽”病机理论及临证辨治经验,认为肝肾亏虚、郁火和虚火内生是房颤起病之源,内风引动、风火相煽、挟痰挟瘀、戗犯心脑是房颤发作及其中风变证的病机关键,提出滋阴息风、泻火镇悸的关键治法,以此学术思想指导房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松涛  罗潇  李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886-188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心房快速无序的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高致残率和卒中风险的心律失常,心室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房颤患者症状发生和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使心房进行电重构及结构的重构,而心房的重构同时又加重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往往伴随着血栓栓塞、心力衰竭事件,具有很高的临床病死率。目前针对房颤的临床治疗主要在于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和卒中事件的预防。有研究指出,当患者处于临床阶段的房颤时,其病死率和总医疗资源耗费较之于针对房颤进行预防干预工作时均有显著的升高。由此可见,积极控制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房颤的上游治疗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房颤的上游治疗是指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和机制提前进行干预,从而在源头上切断或者延缓房颤的形成和进展,目前有关房颤上游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等药物的应用上,近来有研究指出中医学中三伏贴敷法在房颤的上游治疗上也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有关房颤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F)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成为新世纪心血管疾病中一大新的流行疾病。迄今为止,在AF的有效治疗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如何在高危人群中采取措施预防它的发生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谓基本空白。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与AF的发生和维持有密切关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A)具有减少AF的作用。该文从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ARA对A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3-114,1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颤动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发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原因,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大。结论影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龄、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房颤以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房颤21例的心房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食道心房调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0例房颤,均有明确房颤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1例中5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1例与正常对照组19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偏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结论:食道心房调搏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