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昌  白荣杰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1-802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的10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累及56处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其中肺段动脉受累最多,占59.11%.栓塞在CT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亚段及亚段以上肺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和评价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肺栓塞患者8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栓塞发生于主肺动脉者8例,左右肺动脉者32例,左右中间段动脉者43例,肺叶动脉者49例,肺段动脉者27例;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或者闭塞。结论 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栓子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类型,而且能够显示出栓塞部位管腔的狭窄程度,还具有扫描速度快、无创伤性、检查方便、迅速、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清晰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4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14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14例患者CTA均显示肺栓塞的分布范围、栓塞部位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如中心性、偏心性或完全阻塞性;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高压、中心肺动脉增宽、右心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肺梗死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能直观地显示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为PE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8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22例患者累及6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PE的CT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包括部分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完全阻塞及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其中轨道征提示急性PE,其余3种提示亚急性、慢性PE的征象,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PE的间接征象为: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灶及右心室增大。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伤性检查肺栓塞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疑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由两位放射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取得一致结论.结果 SCTA检查确诊了19例.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结论 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大优点为无创、安全、敏感,对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桂平 《吉林医学》2009,30(23):2948-295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经CTP明确诊断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累及7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像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像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梗死能及时、正确诊断肺动脉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8例(96.0%),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78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1例(82.0%),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64处;DSA检查确诊5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80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MRI,可作为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苏剑  王彬生  石宁 《当代医学》2011,17(3):105-106
目的评价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P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11月,临床疑似肺栓塞,且在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前同时接受了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180例患者中CTPA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0.5%、91.5%、91.1%。CTPA诊断PE的κ值为0.680。结论 CTPA诊断PE价值高,可作为临床疑诊肺栓塞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肺动脉血管栓塞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120例患者经心电图和核素肺灌注扫描、通气显像等进行检查,确诊患者为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4例肺栓塞直接征象,2例左肺动脉栓塞,为部分阻塞;2例右房栓塞发现,栓子附着在患者右房侧壁,并跟随心脏搏动而进行轻微的摆动。肺栓塞间接征像:82例为右房右室出现扩大,室间隔向左室移位,同时右室/左室的比值增大;38例患者的右房右室内径在正常范围之内。PE增强CT表现:76例患者为三尖瓣反流。结论:对肺动脉血管栓塞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对疑似等患者进行明确诊断,简单、方便、没有创伤、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1.
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马庆杰  高识  孙大军 《吉林医学》2006,27(2):115-116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V/Q)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有肺栓塞(PE)的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3.5±11.3)岁。均行肺V/Q显像及肺动脉造影(CPA)。结果:60例患者中44例肺V/Q显像示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不相匹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PE;经肺动脉造影诊断42例为PE,2例排除PE。16例患者的肺V/Q显像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相匹配稀疏或缺损,提示排除PE;肺动脉造影诊断1例为PE,15例排除PE。肺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97.7%(42/43例),特异性为83.3%(15/17例)。结论:肺V/Q显像诊断PE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E患者的MSCTPA图像。结果 22例PE患者中,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285支,其中左、右PE 14支,叶PE 61支,段PE 152支,亚段PE 58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闭塞型。结论 MSCTPA是快速、无创、安全检查PE的有效检查方法,对PE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10例临床怀疑PE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并行轴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II)。结果10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8例确诊为PE,8例PE患者中发现34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发生PE,CT直接征象:充盈缺损(中心性和偏心性)、附壁血栓及完全性阻塞;间接征象:"马赛克"征、胸膜下梗死灶、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其中MPR和MIP对栓子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PE的一种无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可代替肺动脉造影,可能成为诊断PE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梁爽  梁立华  吴菊芳  夏俊 《海南医学》2010,21(24):98-10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并对溶栓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20例;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各种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对20例治疗前后图像对比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0例SCTP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薄层容积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示率为100%;病变共累及79支肺动脉,其中,左右肺动脉9支、肺叶及中间动脉36支、肺段动脉25支、亚段动脉9支。15例治疗后复查,急性肺栓塞12例,药物治疗及导管法溶栓效果均良好;3例慢性肺栓塞,药物及导管法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64层螺旋SCTPA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为快捷、安全、可靠的影像方法,对急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急性肺栓塞应及早抗凝和溶栓,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15例,核素肺动脉灌注确诊3例。治疗过程中置放临时下腔静脉滤器(IVCF)15例,颈静脉置管溶栓11例。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1~62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CTPA是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临时置入IVCF后行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靳秀丽  蒋世明  贾敏  刘芳艳 《西部医学》2014,26(9):1222-1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征象。结果23例PE病例中,中央型PE13例,周围型PE10例,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欣 《吉林医学》2013,(36):7593-759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演变与肺动脉临床预测评分及治疗转归的一致性,以期三者之间的互相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PE患者的CTA直接征象(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腔内网状改变、栓子钙化)和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膜病变、肺梗死、"肺少血"征、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用改良Geneva积分法对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评分,并与治疗前后的CTPA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结果: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CTPA直接征象(除栓子钙化外)及间接征象检出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以Geneva积分形式进行危险分层,高度可能性10.64%(5/47)降低至4.26%(2/47),中度可能性59.57%(28/47)降低至34.04%(16/47),低度可能性29.79%(14/47)增加至40.43%(19/47)。结论: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Geneva积分与CTPA征象演变及治疗转归存在一致性,故在临床实践中,三者可以互相补充评估PE患者的临床情况、明确诊断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经64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肺栓塞患者64层螺旋CT扫描显示共累及肺动脉580支,PE的直接征象分为中心型64支(占11.0%),附壁环型215支(占37.0%),偏心型187支(占33.0%),闭塞型114支(占20.0%)。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的CT表现为肺纹理稀疏.局部肺密度下降,肺梗死灶形成,肺动脉高压和胸腔积液。结论64层螺旋CT具有扫描用时短、图像清晰、三维重建方便等优势,已经成为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评价肺动脉栓塞CTA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动脉栓塞36例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或e-Speed电子束CT行常规扫描及CTA,横轴位图像和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肺动脉改变及相关征象.结果 36例共2 070支肺动脉纳入分析,748支显示了栓塞,占36.1%.216支肺叶动脉中,75支显示了栓塞(34.7%),720支肺段动脉中,319支显示了栓塞(44.3%),1 134支亚段肺动脉中,354支显示了栓塞(31.2%).根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危重组15例,肺动脉栓塞指数为(56.7 4±11.3)%,中央肺动脉受累39支(43.3%),右心室最大短轴和左心室最大短轴比(RV:LV比)为(1.46±0.62).非危重组21例,肺动脉栓塞指数为(27.4±9.6)%,中央肺动脉受累36支(28.6%),RV:LV比为(1.06±0.35),两组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有无肺动脉栓塞、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肺动脉栓塞指数>40%可作为诊断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