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黄疸是以面目、肌肤发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金匮要略>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古代分类纷繁复杂,不便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笔者从长期的肝病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把其分为阳黄(急黄)和阴黄,较为实用.按照同病异治的原则,分别在清热利湿退黄或温阳化湿退黄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兹举两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内经》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  相似文献   

4.
黄疸,又称黄瘅,是对临床目黄、肤黄、尿黄一组症状的概括,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西医称为体征之一,根据病理机制分为3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中医则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历代分类过于繁琐,《金匮要略》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  相似文献   

5.
温阳调气治疗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恩 《中医研究》2009,22(3):49-50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有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相似文献   

6.
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引起的黄疸。1黄疸的源流黄疸病的治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金匮要略》又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又将其分为二十八候。而《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制茵陈术附汤,成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2黄疸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7.
<正>“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主要特征。“黄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论述,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仲景在两书中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分类方法,但却始终抓住“黄疸”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王津慧 《陕西中医》2009,30(1):95-96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始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伤寒论》中按其病因分为湿热发黄、瘀血发黄、火逆发黄和寒湿发黄四种类型。仲景在治疗时,尽管施用了灵活多样的代表方药,但活血化瘀之法是贯穿始终的,为后世治疗黄疸病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07)车念聪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100621)王燕华关键词黄疸,湿入血分,血分瘀血,祛湿活血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变。《金匾要略》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  相似文献   

10.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黄疸的发生尤为常见。《内经》已有黄疸之名,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症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1]指出目黄为其重要特点。《伤寒杂病论》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寒湿等,相关脏腑有脾胃肾等,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金匮要略》将黄疸立专篇论述,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初步确立黄疸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把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本文在《金匮要略》黄疸篇的基础上论述了茵陈蒿汤的作用特点,并列举了现代医家临证的不同发挥。  相似文献   

12.
黄疸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关于黄疸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者,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但未提出分类及具体治法。东汉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在《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进行论述。且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  相似文献   

13.
茵陈术附汤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寒湿阻滞所致之阴黄,证见身目俱黄,其色晦暗,口淡不渴,神倦食少,脉沉迟无力等。其方由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组成。笔者于临证运用此方加味治疗黄疸性乙型肝炎、胆石疸等病之属于阴黄者,效果良好。黄疸之病名,始出《内经》。其特点是身黄(皮肤黄染),目黄(巩膜黄染),小便黄(尿二胆阳性)。张仲景《金匮要略》将黄疸一病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相似文献   

14.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15.
仲景对黄疸的论述颇为详尽,且深藏奥蕴。《伤寒论》涉及发黄条文竟18条之多。退黄诸法,变幻多端。仲景论述“伤寒发黄”的条文和方剂,对探讨其理、法、方、药的规律和后世医家发挥,颇有裨益。笔者试述如下:1 湿热发黄 仲景所论之伤寒发黄与金匮之疸病,均以湿热发黄为重点,”无湿不成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必分五,皆有湿热”。近代医家冉雪峰也认为“湿热交蒸,其黄乃成”。可见湿热与黄疸有密切关系。急性肝炎自不待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黄疸者亦与湿热有关。所以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肝病的始终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6.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17.
疸病,即黄疸,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疸病治脾,一般适宜于慢性疸病伴现脾病症状的患者,即各类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利湿退黄同时,合用调理脾脏功能药物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辨证施治准则,灵活地运用八法治疗许多疾病。本文试将仲景对疸病的证治阐述于后,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痘病的证治。仲景对疸病的阐发,集中地分布在《伤寒论》阳明篇和《金匮要略》黄疸篇中,而在太阳篇和虚劳篇中亦有论述。(一)湿热为患清利退黄黄疸的形成,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若湿与热合,交互郁蒸则发为黄疸。《伤寒论》238条、204条所述的均为湿热致黄的证治。如204条  相似文献   

19.
黄疸治法黄疸(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  相似文献   

20.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