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类型之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只有不到1/3的患者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而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更为少见。本文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的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即左右冠状动脉共开口)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扭曲为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常见现象,表现为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血管存在明显且较多的弯曲。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扭曲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尚无对冠状动脉扭曲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扭曲发病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压力改变引起冠状动脉结构的重构,与性别、左室压力及容量负荷等相关。冠状动脉扭曲可能会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导致心肌缺血,从而产生心绞痛的症状,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难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扭曲为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常见现象,表现为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血管存在明显且较多的弯曲.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扭曲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尚无对冠状动脉扭曲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扭曲发病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流压力改变引起冠状动脉结构的重构,与性别、左室压力及容量负荷等相关.冠状动脉扭曲可能会影响冠状动脉血...  相似文献   

4.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将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RP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CRP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r=0.637,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CRP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血清CRP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 200例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1 200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4例患者均成功经上肢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经上肢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上肢动脉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电于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已成为其它无创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方法的参考标准,所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用电于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现试就电于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基础及意义、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单纯性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11例,约占同期58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1.6%。本组冠状动脉畸形病变分两大类:①冠状动脉瘘8例,含右冠状动脉右室瘘6例;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指出冠状动脉瘘需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鉴别,心脏B超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冠状动脉造影为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大的冠状动脉瘘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目前,冠状动脉搭桥的方式有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迷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该文将以上几种手术方式的现状特点及相互间的比较进行综述,并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未来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局限性也逐步显露出来,即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不能说明冠状动脉的功能肯定正常。而冠状动脉血流贮备的测定能从另一角度评价冠状动脉的功能,判定有否冠状动脉的异常,更有学者试图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预后往往不佳。目前,有中国专家共识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分为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三型。其中,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较为深入,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现就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于血流速度的判断是判断心脏血流灌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有些冠状动脉血流减慢还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有关,但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早在1972年Tambe等首先报道了部分有胸痛症状的病例,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没有上述病变但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此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重型冠状动脉畸形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4~1992年收治了7例冠状动脉畸形,分别患有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和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共6种冠状动脉畸形。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本组7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行主动脉-左冠状动脉旁路术,其余6例行冠状动脉瘘口缝扎术,取得满意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类,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患者脉压变异性(PP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组6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8例,血压正常者3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中以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分为3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PPV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PV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V越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越重。提示PPV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从1985年4月~1992年10月在2538例先心病造影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35例,其中单支冠状动脉15例,占冠状动脉畸形的43%.15例单支冠状动脉,左单支冠状动脉12例,右单支冠状动脉3例.12例左单支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前降支5例均从右室流出道前方横越;起自左冠状动脉4例,有1例从右室流出道前方横越;起自左回旋支2例;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3例单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古冠状动脉从动脉干前方走向的2例均从右室流出道前方横越.从动脉干后方走向的1例,未横越右室流出道.单支冠状动脉多见于复杂的青紫型心脏病中,以四联症多见.本组15例单支冠状动脉四联症占9例,其中左单支冠状动脉有7例,在整个15例单支冠状动脉中,也以左单支冠状动脉占多数,达12例.单支冠状动脉虽不多见,但其相当大一部份对外科手术有影响,在作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心脏外科根治术前,了解有异常走向的冠状动脉从右室流出道前方横越,就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伤这些异常走向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的诊断主要依赖心血管造影.投照角度从长轴斜位、左侧位和正位的选择性左室和升主动脉根部造影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  相似文献   

16.
生理学术语。心肌内冠状动脉阻力血管最大程度扩张时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与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比值。为达到冠状动脉最大程度扩张 ,要使用血管扩张剂 ,偶可作运动试验。该指标用于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状况下及心肌外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灌注的影响。若评价使用血管扩张剂前、后同一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则使用“冠状动脉流速贮备 (coronaryvelocityreserve ,CVR)”的概念。冠状动脉血流参数可经多普勒超声测量。冠状动脉血流贮备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武汉钢铁公司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00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67例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为7.44%。其中检出冠状动脉瘘9例,检出率为1.00%,并以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最为多见。12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1.33%,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变异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6例,检出率为5.11%,并以左前降支心肌桥多见。结论: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冠状动脉内斑块负荷重,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通常难以确定,但CTO病变一般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变[1]。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变异特别是起源变异的发生概率为1%~2%,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占80%。右冠状动脉常见变异为开口位置异常,而先天性缺如却少见,有人认为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有关。本文就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并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