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KD3~5期非透析患者166例,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UA≥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UA 420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SUA的因素以及其与Ca~(2+)、P~(3-)、i PTH的相关性。结果: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0. 96%; HUA组Scr、BUN、P~(3-)、i PTH、ALP、FB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 GFR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UA与Scr、BUN、P、i PTH、ALP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UN、ALP、e GFR为SUA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CKD非透析患者SUA与Ca~(2+)、P~(3-)、i PTH存在相关性。SUA可能参与了CKD非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HD)联合结肠透析(CD)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为血透患者控制高磷血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高磷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性血液透析组(HD组)30例,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组(HD+CD组)30例;HD组维持每周3次血透,每次4 h,HD+CD组在HD组基础上加用每周3次,每次1 h的结肠透析。总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食欲、皮肤瘙痒及骨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KT/V、血钙(Ca~(2+))、血磷(P~(3-))、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_3]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结果:治疗后,HD+CD组较HD组食欲、皮肤瘙痒及骨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P0.05)。HD组治疗前后肾功能、KT/V、Ca~(2+)、P~(3-)、1,25(OH)_2D_3及FGF-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D组透析前后Ca~(2+)及1,25(OH)_2D_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iPTH及FGF-23有明显下降(P0.05);HD+CD组较HD组治疗后P~(3-)、iPTH、FGF-2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伴高磷血症患者,结肠透析可有效改善患者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4例,透析时间≥3个月.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24例,有心血管事件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3、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 有心血管事件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肌酐、25-(OH)D3水平均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而年龄、血胆固醇、尿酸水平则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或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25-(OH)D3可能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脂异常、营养不良、高血尿酸、低血25-(OH)D3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冠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检测患者血尿酸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关性。结果:117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尿酸升高患者68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1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BP、SBP、TG、TC、hs-CRP以及CACs均较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患者TG、hs-CRP以及CAC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影响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重度血管钙化(CACs>400)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hs-CRP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具有着密切联系,且高血尿酸水平是引发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需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FGF23、胎球蛋白A(FA)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MHD患者89例,根据冠状动脉的Agaston评分(CACs)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CACs10),轻度钙化组(11CACs100),中度钙化组(101CACs400)和重度钙化组(CACs400)。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血清FGF23、FA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9例MHD患者中无冠状动脉钙化者18例(20.2%),有冠状动脉钙化(CACs10)者71例(79.8%),其中轻度钙化组(10CACs100)32例(36.0%),中度钙化组(101CACs400)22例(24.7%),重度钙化组(CACs400)17例(19.1%)。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年龄、糖尿病、透析龄、血压、CACs、Hs CRP、Ca~(2+)、P~(3-)、Ca~(2+)×P~(3-)、FGF23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9,0.283,0.238,0.231,0.724,0.299,0.232,0.371,0.411,0.314,P0.05);与FA、Vit D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9,-0.243),P0.05;与BUN、Scr、e GFR、Hb、Alb、Glu、TC、TG、i PTH和AKP等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FGF23浓度与CACs、血P~(3-)、Ca~(2+)×P~(3-)、i PTH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1,0.312,0.427,0.215),P0.05;血清FA浓度与CACs、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5,0.269),与Alb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值为-0.258),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FGF23和FA水平是影响MHD患者冠脉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123(2.521~5.363),2.352(1.924~4.631),5.692(3.731~8.265),11.243(9.185~14.836),2.181(1.732~3.463),0.734(0.526~0.912),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血FGF23和FA水平是影响MHD患者冠脉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刚进入透析时及透析后1年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队列研究,观察122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观察期5年,收集其刚进入透析时血生化资料以及透析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的平均血尿酸、白蛋白、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等资料,分析其血尿酸变化趋势,根据不同时期血尿酸水平,分别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正常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时期的高、低尿酸组间全因死亡率的差异,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高、低血尿酸是否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年观察期间122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为28.7%,刚进入透析时的血尿酸水平为(456±121)μmol/L,透析后1年内为(409±76)μmol/L,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刚进入透析时血尿酸水平分组,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以透析后1年的平均血尿酸分组,高尿酸组较低尿酸组全因死亡率降低(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矫正了年龄、性别、白蛋白、血肌酐及Kt/V等因素后,高尿酸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其风险比例是正常尿酸的0.320倍,同时高尿酸组较低尿酸组患者年龄小、血肌酐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刚进入血液透析时血尿酸水平高,透析后1年内可达到稳定,以刚进入透析时的尿酸分组,高、低尿酸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透析后1年内的平均血尿酸分组,高尿酸组有更高的生存率,可能与其营养状态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本院内科确诊的CKD-5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78例为病例组,分为糖尿病肾病未钙化组(92例)和糖尿病肾病钙化组(86例),同期择本院门诊正常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Apelin、Scr、P~(3-)、Ca~(2+)、PTH、ALP、hs-CRP水平,分析其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钙化组Apelin水平低于糖尿病肾病未钙化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未钙化组Ap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钙化组Scr、P~(3-)、Ca~(2+)、PTH、ALP、hs-CRP水平高于糖尿病肾病未钙化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未钙化组Scr、P~(3-)、Ca~(2+)、PTH、AL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lin与Scr、P~(3-)、Ca~(2+)、PTH、ALP、hs-CRP呈明显负相关(P0.05);低水平Apelin、高水平Ca~(2+)和高水平PTH均为糖尿病肾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APELIN、Ca~(2+)两者判断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血管钙化的AUC相近(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血清Apelin低表达能加速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肾脏损伤程度,加剧血管钙化;低水平Apelin为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Apelin可作为判定糖尿病肾病CKD-5期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生物学标志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合并腹型肥胖综合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差别。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门诊检查确诊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200例,排除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男122例,女78例,年龄19岁~84岁,平均年龄(50. 9±12. 8)岁。根据是否符合腹型肥胖的定义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125例,男83例,女42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75例,男42例,女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达到用药标准者给予药物降尿酸治疗,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计算两组患者血尿酸的下降水平及尿酸控制的达标率,比较两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综合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差别。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给予综合降尿酸治疗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血尿酸较基线下降(174. 83±98. 65)μmo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水平较基线下降(223. 56±108. 14)μmo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控制达标率为44. 80%,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非腹型肥胖组血尿酸控制达标率为77. 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腹型肥胖患者以男性居多,降尿酸的综合治疗疗效欠佳,控制腹型肥胖有助于综合降尿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68例作为MHD组,根据肌肉减少症发生情况将MHD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非肌肉减少症组,对比其临床资料差异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促使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s C对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出现的预测价值。结果:肌肉减少症组、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年龄及Alb、Scr、CRP、Cys C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透析方式、透析时间、原发病及Hb、Ca~(2+)、P~(3-)、iPTH、TG水平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Alb水平较低,Scr、CRP、Cys C水平较高分别是MHD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ys C预测MHD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1.325 mg/L,AUC为0.815[95%CI 0.743~0.887],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84%、69.05%。结论:Cys C水平较高是MHD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早期测定Cys C水平对肌肉减少症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切除术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以及血钙(Ca~(2+))、血磷(P~(3-))、碱性磷酸酶(ALP),并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iPTH值、Ca~(2+)、P~(3-)、ALP较术前显著下降、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进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和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tPTX+A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01月~2014年0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PTX(n=31)或tPTX+AT(n=33)手术治疗的尿毒症并发SHPT患者共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血磷(P~(3-))以及复发率,并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tPTX和tPTX+AT组患者术后iPTH、Ca~(2+)、P~(3-)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症状明显缓解。与tPTX相比,采用tPTX+AT手术的患者Ca~(2+)值显著升高,但同时复发率也明显升高。结论:tPTX和tPTX+AT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但均可以显著的改善SHPT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血尿酸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以及控制尿酸水平是否可以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新途径。方法:选择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要求至少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均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以血尿酸正常参考值440μmol/L为分界点分为血尿酸升高组52例和血尿酸正常组63例。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血尿酸(UA)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按照第7版《诊断学》教材操作规程进行,23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给与别嘌呤醇100mg1日1次口服,4周后观察血压和血尿酸。结果:在尿酸升高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4.23%,在尿酸正常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9.05%,两组间比较χ2值为1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高血压合并血尿酸患者,血压和血尿酸显著降低(P〈0.05);在尿酸升高组的CRP、TNF-α、FI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UA与CRP、TNF-α、FIB、Sc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372、0.432、0.302(P〈0.05)。结论:血尿酸与透析患者的高血压互为因果,并且诱发炎症因子的产生,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防治高血压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近5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相关生化指标,分析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进行长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02例,随访3个月以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和最后一次回院随访资料。了解其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并按血钙、血磷及iPTH水平分为达标组、不达标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探讨山西省部分地区PD患者钙磷代谢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PD患者中,男女比0.79∶1,年龄(51.2±13.9)岁,基线血钙、血磷、iPTH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分别为(2.07±0.26)mmol/L、(1.8±0.5)mmol/L、(387.8±40.3)pg/mL、(103.9±10.3)U/L,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血钙、血磷、iPTH及ALP水平分别为(2.16±0.27)mmol/L、(2.0±0.8)mmol/L、(497.8±39.6)pg/mL、(101.4±10.0)U/L。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分别为37.25%、48.04%、19.61%,最后一次随访时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分别为48.04%、34.31%、13.73%。钙磷代谢指标控制不达标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肌酐(Scr)是血钙不达标的影响因素;基线钙磷乘积是血磷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透析时间是iPTH不达标的影响因素;透析时间、基线ALP是ALP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山西地区P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问题突出,血钙、磷及iPTH达标率不理想,影响钙磷代谢不达标的因素有Scr、透析时间、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多囊肾(P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PKD患者肾功能不全(CKD)Ⅰ~Ⅴ期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将106例PKD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测定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等指标,根据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尿酸血症组的BUN、Scr及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eG F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KD患者SUA与eG FR呈现负相关性(r=-0. 305,P 0. 05),SUA与BUN呈现正相关性(r=0. 268,P 0. 05),SUA与Scr呈现正相关性(r=0. 202,P 0. 05)。结论:PKD患者SUA水平的升高与eG FR相关,提示HUA可能参与肾损害发病机制,临床应重视HUA对PKD肾脏损伤的影响,及时地控制SUA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909例非透析的CKD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及CKD分期进行分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尿酸水平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差别,同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尿酸水平与相关生化指标间关系。结果 CKD 1期至5期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9. 92%、35. 10%、61. 31%、71. 77%、76. 73%、75. 26%,患病率逐渐升高,CKD 3期以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超过60%;以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在不同CKD分期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基于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随着患者年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升高,其中8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高达55. 38%。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KD 3a期与3b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别(P 0. 05),CKD 3a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4期及5期(P 0. 01),但CKD 3b期与4期及5期患者的尿酸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对患者的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尿酸与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呈负相关(r=-0. 209,P 0. 01; r=-0. 125,P 0. 01);与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年龄呈正相关(r=0. 508,P 0. 01; r=0. 424,P 0. 01; r=0. 381,P 0. 01; r=0. 233,P 0. 01)。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CKD进展及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CKD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肾损伤标志物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邯郸地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随腹膜透析时间延长,应用生理钙透析液(Dianeal PD4)对其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首次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E))治疗大于12个月的77例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应用生理钙透析液(钙浓度为1.25 mmol/L)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并配合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条件下,观察透析后3、6、12个月血钙、血磷、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血白蛋白、总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分析透析前后校正血钙、血磷、iPTH、ALP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使用生理钙透析液有无低血压、抽搐、不宁腿、瘙痒等不适。结果患者血钙、磷、尿素、肌酐、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在生理钙透析液透析后3、6、12个月与透析初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后3、6、12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PTH在腹透开始后逐渐上升,但在透析后3、6个月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12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P和总白蛋白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邯郸地区应用生理钙透析液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在配合口服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制剂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从而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肾性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角草对大鼠肾性骨病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肾性骨病模型大鼠,三角草灌胃治疗40 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2+))、血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椎骨组织骨密度、骨小梁参数、椎骨组织中BMP-7蛋白水平及分布和残存肾脏组织形态及结构。结果:三角草高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肾性骨病大鼠受损的肾功能、低血Ca~(2+)、高血清ALP、iPTH水平,但对高P3-血症的改善作用未显现;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值、骨小梁数量和平均厚度,恢复骨小梁分离度;增加椎骨组织中BMP-7蛋白表达水平;对肾脏的被膜增厚、管型、坏死等病变具有改善作用。三角草低剂量组药效作用不及高剂量组,对低Ca~(2+)血症有明显改善作用,也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值,对椎骨组织中BMP-7蛋白水平有明显增加作用,对残存侧肾脏的结构病变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三角草可有效改善大鼠肾性骨病的受损程度,为三角草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虽然终末期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很高,血液透析对血尿酸清除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评估.方法 对本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200例连续患者进行透析前、后血尿酸、肌酐及胱抑素C等水平监测,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透析前平均尿酸水平为(501±158)μmol/L,其中男性为(527±1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病理改变的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肾活检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共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11例)及血尿酸正常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与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IgA肾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占34.7%。临床指标方面,高尿酸血症组在男性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上比血尿酸正常组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血尿酸正常组低(P0.05)。病理改变方面,高尿酸血症组在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黏连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比例上大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得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50%组的比例较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组25%组及介于26%~50%组的比例大(P0.05)。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方面均较血尿酸正常患者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IgA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控制尿酸、血压、血脂等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析蛋白尿、肾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高尿酸血症137例(高尿酸组),发生率为76.9%;尿酸正常者41例(尿酸正常组)。女性患者高尿酸发生率为85.6%,较男性患者高尿酸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的蛋白尿、肾功能、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率高,但高尿酸血症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