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69例青年乳腺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9例,占73.91%;按TNM分期,Ⅱ,Ⅲ期病例58例,占82.61%;5年生存率,0期5年生存率100%、Ⅰ期5年生存率75%、Ⅱ期5年生存率64.44%、Ⅲ期5年生存率30.77%、Ⅳ期5年生存率0%。结论:青年乳腺癌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5 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8 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中老年乳腺癌病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 年生存率为39.0%;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 年生存率为73.0%,2 组在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腋淋巴结转移数及5 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本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比较,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5岁青年和≥65岁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2001年6月间120例35岁及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同期老年乳腺癌病例作对照分析.结果: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7%、50.8%;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0.8%,2组5年、10年生存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青年乳腺癌与老年乳腺癌预后相近,综合治疗可能改善生存期.年龄不一定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青年乳腺癌6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 (年龄≤ 35岁 )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 63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并随机抽取同期非青年乳腺癌 70例作为对照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63例中 ,病程为 3d至 35月 ,平均 1 1 .3月 ;病理分型以浸润性癌为主 ,占 93.7% ( 5 9/63) ;41例有腋下淋巴结转移 ,占 65 .1 % ;有1 0例为妊娠、哺乳期患者 ;随访率 1 0 0 % ,青年组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9.4%、5 8.7% ;而对照组分别为 92 .7%、77.1 %。青年组根治术后 3年、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 35 .0 %、5 5 .0 % ;而对照组分别为 1 5 .9%、31 .9% ,两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青年乳腺癌病程较长 ,浸润性癌为主 ,淋巴结转移率高 ,加之合并妊娠、哺乳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乳腺癌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1988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41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就诊病程长,误诊率高,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83%),雌激素受体阴性者比例高(51.28%),Her-2/neu常过度表达(70.7%)腋窝淋巴转移率高(73.2%),5年生存率低(57.9%).结论 应提高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警惕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强调"高质量治疗"有望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发现有腹水且多脏器浸润。病理表现特征性的透明细胞和鞋钉细胞。免疫组化CK(+)14例,leu M1(+)5例,甲胎蛋白(+)2例,Vimentin均阴性。Ⅰ~Ⅱ期7例,2年及5年生存率为85.7%及57.1%,Ⅲ~Ⅳ期14例,2年及5年生存率则为57.1%及28.6%(P<0.05),总的5年生存率为38.1%。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不良,手术和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期。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87年 10月~ 1997年 10月收治的2 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Ⅰ、Ⅱ期共 7例 ( 3l.8% ) ,Ⅲ、Ⅳ期共l5例 ( 6 8.2 % )。Ⅰ、Ⅱ期 2年及 5年生存率为 85 .7%及 5 7.5 % ,Ⅲ、Ⅳ期 2年及 5年生存率则为 5 9.4 %及 2 3.% ,(P <0 .0 0 5 ) ,总 5年生存率 34.7%。病理类型、病变侧别、腹水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预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差 ,其期别、手术彻底性、术后残留灶、子宫转移与预后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25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3.7±14.7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为Ⅱ~Ⅳ期的占68.0%。激素受体表达阳性占92.0%,其中82.6%接受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74.2%,5年总生存率为75.0%。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与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显著影响无病生存率(均P<0.05)。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晚,确诊时中晚期患者比例较高,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可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52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52例小于35岁的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临床Ⅱ期、Ⅲ期患者占78.8%,腋淋巴结转移率达61.5,病理类型中以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最多见,达76.9%,当肿瘤>3cm,或腋淋巴结转移数≥4枚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治疗以上单纯手术为多,结论:青年乳腺癌在临床上以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大力提高早期发现以及规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马其彬  向敏峰 《广西医学》2009,31(11):1643-164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65例中浸润性非特殊癌占83.1%,浸润性特殊型癌占10.87%,非浸润性癌占6.0%,63.1%患者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3个占33.8%,3年和5年生存率为84.6%和70.8%。结论青年乳腺癌早期容易误诊,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保乳手术应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术后规范的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5年总体生存率为36.8%,年龄、性别及术后是否化疗与预后无关,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不同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诊断、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检测50例乳腺癌、20例癌旁乳腺组织、10例非瘤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建立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 29/50),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 8/20),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下淋巴结转移及ER受体状况均有显著相关(P<0.05),Liv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及Her-2状况无显著相关(P>0.05);Livin低表达组患者的3、5和10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Livin高表达组患者,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及Her-2表达5项指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vin的异常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L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30.08,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0.0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永标 《当代医学》2011,17(33):10-11
目的了解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探讨Ⅰ、Ⅱ期乳腺癌的病理机制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经验。方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行改良根治术者19例,占31.7%,行保乳术者为41例,占68.3%。同时,患者的预后效果与临床病理分型,肿块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法有关。结论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对预后有积极意义,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肿瘤外科治疗有随访记录的2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女性277例占98.58%,男性4例占1.42%。总的五年生存率为62.30%。按TNM分期:Ⅰ期19例(6.80%),Ⅱ期147例(52.30%),Ⅲ期112例(39.90%),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1.40%,75.99%及45.00%。腋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39例,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108例,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3.65%和73.13%。浸润型癌245例,非浸润型癌36例,其五年生存率为58.12%和85.00%。40~59岁占全部病例的64.40%,30岁以下占2.50%,70岁以上占2.10%。本组资料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有关系。浸润型癌伴腋窝阳性者,其预后多不良。在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中根治术加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单纯根治术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152例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方法总结1993年7月-2000年12月间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人大肠癌15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率。结果1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合并其他疾病者101例(66.5%1;Dukes分期:B、C期116例(76.3%)。病理类型:腺癌131例(86.2%),其中高、中分化腺癌83例,低分化腺癌48例;黏液腺癌13例(8.5%);印戒细胞癌3例(2.0%);息肉恶变5例(3.3%);合并大肠息肉25例(16,4哟;多原发性大肠癌2例(1.3%);术后1年生存率90.2%,3年生存率76.8%,5年生存率55.4%。结论目前老年大肠癌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分期以进展期为主,病理类型主要为高、中分化腺癌,手术根治率高,预后较好,但应注意合并大肠息肉及多发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指导临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及其预后的判断.方法 本研究收集1999~2010年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C-erbB-2抗体.结果 其中60例E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后,ER、PR阳性、C-erbB-2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73.3%(22/30)、复发率为4.5%(1/22),ER、PR阳性,C-erbB-2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36.8%(7/19)、复发率为42.9%(3/7),ER阳性、PR阴性、C-erbB-2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63.6%(7/11)、复发率为20.0%(1/5),60例经内分泌治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0.0%,总复发率为14.7%.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ER、PR、C-erbB-2基因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术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ER+/PR+、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可手术乳腺癌495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比较162例ER+/PR+乳腺癌和75例ER+/PR-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无瘤生存率用Kaplan-Merie法计算,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ER+/PR-组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ER+/PR+组(54.7%vs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组中Her-2的表达率高于ER+/PR+组(48.0%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ER+/PR-组(89.5%vs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组比ER+/PR+组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且伴有Her-2的表达,ER+/PR+组预后比ER+/PR-组好。  相似文献   

20.
陆军  霍霞  许建衡  邱前程  林莹  卢善明 《广西医学》2004,26(8):1092-1096
目的 探讨nm2 3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石腊包埋 4 2例乳腺癌组织和 4 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 3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绝经前后、ER、术后复发、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负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有显著负相关性 ,与生存率呈正相关。全组 5年生存率为 6 4 30 %。在腋淋巴结阴性、nm2 3高表达的 15例中 ,5年生存率达86 6 7% (13/ 15例 ) ,仅 4例出现术后远处转移 ,3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 检测nm2 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