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I的186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大出血,局部血肿,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8%,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5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5例,1例发生较为严重的血肿;桡动脉局部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处置措施重在预防,强调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陈辉 《新疆医学》2006,36(2):143-14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按常规需压迫股动脉的时间为20~30分钟,穿刺口加压包扎,再以1kg沙袋压迫伤口16小时,穿刺一侧肢体制动12小时以上。在此期间易发生皮下出血、淤血、血肿、深静脉血栓、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过缓、血压下降等各类并发症。从2003年2月以来应用Angio-Seal^TM血管闭合器止血,明显缩短术后的止血时间及患者肢体制动时间,并且减少了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应重点给予患者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行走的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为60例患者进行了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其中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男24例,女36例,年龄45岁~60岁,经冠脉造影,术后4例早期并发症,其中局部出血或血肿1例,低血压1例,尿潴留2例。2护理体会2.1局部出血或血肿术后拔除鞘管后,手法压迫30min,确认无出血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1kg沙袋压迫局部6h~8h,右下肢制动24h,尤其对老年女性及高血压患者极易发生。给予心电监护,每0.5h测血压、心率、心律,稳定后适当延长监测时间,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患肢皮温、颜色等,观察局部敷料有无渗血,对于局部血肿或瘀…  相似文献   

5.
朱艳霞  郑海军 《中原医刊》2011,(10):119-1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取平卧位手臂自然外展,保持手心朝上摆于专用臂托上,将手腕适当垫起,并使手掌于后伸位,以利暴露穿刺部位。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绷带加压包扎止血,4h后解除压迫。结果1例出现前臂张力性血肿,6倒皮下瘀宽,其余患者无穿刺局部出血、渗血及皮下血肿;2例发生桡动脉闭塞;1例发生动静脉瘘;无桡动脉痉挛、迷走反射、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术后平均住院3.5d。结论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和生活护理指导及穿刺部位局部管理是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使患者旱日恢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31例,对其采用局部6小时沙袋压迫穿刺后患者侧卧位或左右移动,经12小时静卧患者可进行活动。对照组130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进行6小时沙袋压迫穿刺、12小时患肢制动以及24小时静卧。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CE术后缩短卧床时间至6小时是安全的;应用循征方法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青  陈影  樊雪茹  王海燕 《海南医学》2012,23(13):152-153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6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共发生并发症57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21例,导管堵塞4例,局部过敏反应12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脱出3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异位9例。结论严格按照PICC操作流程、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置管时间、保证静脉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产道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甚至休克,继发感染等危害。因大部分血肿,还需再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应了解此病的发生、发展,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1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11产道血肿原因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10月共发生产道血肿58例。发生的原因见表1。12产道M肿的治疗对于较小的产道血肿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局部压迫或肠线缝合止血,血肿发生在24小时内可采职局部持续冰敷,密切观察保守治疗。如遇有较大的血肿术前应配血,术中输血输液;开放血肿挖出血块血肿腔用抗生素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对112例患者经右侧锁骨上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记录穿刺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并经X线拍片、彩色超声波检查中心静脉导管所在位置。结果:本组l12例经右侧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成功107例(96%)。近期并发症7例发生局部血肿(其中穿破动脉5例),经压迫止血后无异常。未发生穿破胸膜、空气栓塞、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机对28例患者行X线拍片检查,对ll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导管均在上腔静脉内且导管无打折盘绕,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内未进入右心房。结论: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为进针解剖标志的锁骨上路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标志易于确定,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病人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以延长置管时间。方法:对90例应用PICC的老年肿瘤病人进行观察,对11例应用PICC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静脉炎5例,针头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结论:加强置管前病人的评估,充分考虑老年肿瘤患者特殊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或减少老年肿瘤病人应用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6例患者围术期处理。结果:126例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组拔出引流管时间在术后3~5d。经积极的围术期处理,无一例死亡。术后恢复Ⅰ级46例,Ⅱ级70例,Ⅲ级10例: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道感染3例,再出血3例。结论:围术期处理是保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基础,进行有效的控制血压,防止血压的波动,防止再出血;应用合理地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避免加重心脏功能,防止肾脏损伤;综合全而的支持治疗,能够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1例经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术后10d头颅CT检查,5例血肿完全消失,16例血肿腔内有少许低密度硬膜下积液;无再出血及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双钻孔冲洗与持续导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由于在介入过程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故穿刺部位出血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1]。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传统观念一般术后要求沙袋压迫穿刺处6 h,绝对平卧24 h,同时术侧肢体制动。但此法常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并由此引起焦虑、恐惧、  相似文献   

14.
股静脉穿刺置管致局部血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月双 《广西医学》2009,31(9):1375-1376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导致局部血肿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导致局部血肿原因,血肿发生2h内使用自制冰块冷敷并压迫止血,24h后给予红外线热疗。观察局部止血效果及血肿消退、疼痛缓解情况及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为反复穿刺导致,经处理后血肿无继续增大;直径2—3cm的血肿3d内完全吸收,〉3cm的血肿3d内明显缩小,红外线热疗1d后疼痛明显减轻,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为无菌生长。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致局部血肿采用冰块冷敷并压迫止血及使用红外线热疗可明显减轻局部疼痛、促进血肿的消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的即刻止血效果及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109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7.3%,成功者均在lmin内止血;术后下肢制动时间为4~12h(平均5.4h);术中和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压迫止血方法,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25例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63例,穿刺部位采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压迫止血法,观察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卧床制动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及全身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绷带卷按压3M胶布固定止血法,能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轻全身不适感。  相似文献   

17.
联合应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7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Seldinger经皮动脉插管,选用7号左心导管,将导管送入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行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肿瘤所在肝叶的动脉,肿瘤位于肝两叶者,导管固定于肝固有动脉。化学栓塞剂为40%碘化油10~20ml,丝裂霉素20mg,5-氟尿嘧啶1g,混悬成乳剂缓慢注入。术后行X线摄片及造影了解栓塞情况。拔除导管后压迫股动脉穿刺点10分钟后加压包扎。然后补液加抗生素、正血药和保肝药。2周后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瘤内…  相似文献   

18.
侯丽婷  王宏欣 《吉林医学》2013,34(22):4456-4457
目的:评价股动脉穿刺所致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3~75岁,平均70岁;其中10例经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1例经瘤体内局部注射凝血酶,1例经外科施行血肿清除及血管修补术。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股动脉穿刺所致假性动脉瘤经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瘤体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基础疾病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完全相同。术前检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并采用相同的术前宣教法和术后指导。A组:手术结束后,利用导丝导引自行设计的止血海绵推送器入穿刺道,再用止血海绵推送器将胶原蛋白海绵填塞于股动脉穿刺道,拔管后再手压10min—15min止血。B组:手术结束后采用单纯手压止血20min—30min[1]。伤口包扎后,A组局部沙袋压迫4h,B组局部沙袋压迫6h,然后观察患者下地时间和局部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技术能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皮股动脉穿刺道填塞止血技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李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2-52
目的探讨5F共用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采用5F共用导管给126例患者(Allen’s试验呈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者为120例,改行股动脉穿刺者为5M,肱动脉穿刺者1例;改用JL4.0者为1例,改用JR3.5者为3例,其余均采用5F共用导管获得成功,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4±3.2)min和(23.7±10.4)min。讨论5F共用导管应用于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快速,创伤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短,局部出血和穿刺径路血管性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