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1—59岁人群中HBsAg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7.18%,按目前HBsAg携带率推算,我国仍然有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HBV感染临床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我国发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分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又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2.
奚锦芳 《检验医学》2009,24(7):526-52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项全球性的卫生问题。机体感染HBV后,大多数人可不治自愈,部分人成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健康携带者,部分人可产生HBV表面抗体(抗-HBs)、HBV核心抗体(抗-HBc)或HBVe抗体(抗-HBe),另有极少数人则发展成为急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还不太理想。本研究就23例HBsAg健康携带者及配偶的HBV血清标志物进行了20年的随访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丽  陈瑞琳 《华西医学》2010,(7):1336-1338
目的观察HBV阳性患者血清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出率及其与不同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2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3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6例。采用巢式PCR法检测全部患者血清中的HBVcccDNA。结果 120例血清中HBVcccDNA阳性检出率为43.3%(52/120);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16/21)、63.2%(24/38)、34.3%(12/35)和0%,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高HBVDNA定量组的HBVccc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HBVDNA定量组(P〈0.05)。结论 HBVcccDNA检出率与外周血HBV复制指标HBVDNA有关,并与不同疾病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与HBV前S1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50-12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563例HBV携带者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水平。结果在563例HBV携带者中,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281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63例,阳性率为22.4%;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92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7.2%;HBsAg、抗-HBc阳性90例,其中PreS1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8.9%,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5)。结论PreS1抗原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为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一种标志物,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丽  陈瑞琳 《华西医学》2010,(2):331-33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12月收治慢性HBV感染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5~52岁,平均35岁。其中慢性HBV携带者21例,HBeAg阳性者38例,HBeAg阴性者3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6例。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3%;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者、HBeAg阴性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64.7%、34.3%和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高HBV DNA定量组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HBV DNA定量组(P〈0.05)。结论HBVcccDNA检出率与外周血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不同疾病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公务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方法:对1248例公务员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用ELA法(TMB-立刻知)试剂盒检测。结果:检测出8种主要模式,HBV携带者59例(4.73%),HBsAg、HBeAg、BcAb均为阳性者9例(0.72%),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23例(1.84%)。结论: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利于乙肝患者的早发现,以及易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11-1412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n(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含量高于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HBsAg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变化与肝炎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密切相关,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动态监测其含量对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15%。HBsAg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检测中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标志物,是乙肝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因此,准确地检测HBsAg对于HBV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最常用的HB—sAg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该法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性接触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传染性很强,已知可通过注射、输血、母婴间等非胃肠道途经而传播。性接触在HBV中的传播已得到肯定。有关资料表明:成年人中半数以上的乙肝病例与性接触有关,并已将乙肝列入性传播疾病的范畴。本研究通过对HBsAg携带者配偶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10年跟踪调查,探索配偶间性接触传播HBV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娟  穆红  王世瑜  彭林 《检验医学》2009,24(2):149-151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Ⅳ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9 250(敏感性96.9%,特异性90.8%);而Ⅰ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1 250(敏感性68.5%,特异性62.5%)。结论HBsAg含量的检测在临床上判断HBV复制方面不失为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PCR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仅影响本人健康,还会传染给股地及新生儿,传播途径可为它内感染,产道感染及产后哺乳、唾液感染3条途径。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后,绝大多数成为HBV慢性携带者。本文报告长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HBV-M(+)产妇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状况,探讨其对新生儿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标本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在我院分院分娩的产妇,RIA检测血清HBV-M(+)者69例,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阳性)25例,川、三阳”(HBsAg、HBeAb、HBcAb均阳性)28例,…  相似文献   

13.
黎海波  龚艳  谢文锋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82-1783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乙肝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世界人口的5%约为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我国是高流行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H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合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市4县(市)区高考学生进行HBsAg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13157人,HBsAg阳性者568人,阳性率4.3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佳方案,提高学生防病意识,把好“病从口入”关,杜绝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余坚  陈俐丽  温怀凯  谢奇朋 《疾病监测》2010,25(12):976-977
目的研究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新蝶呤水平变化及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150例儿童HBV携带者和6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HBV DNA载量。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新蝶呤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新蝶呤水平与HBV DNA载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r=0.131,P0.05)。结论在儿童HBV携带者中,慢性HBV携带者比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体内更容易引起细胞免疫激活,慢性HBV携带者在随访监测中更应被关注,其血清新蝶呤水平升高能提示病毒复制,但不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人群携带率大约为10%。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肝炎。目前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和核心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俗称两对半)。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普通人群HBV携带率高达10%~15%,孕产妇感染率在9.83%~11.3%.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00~150万HBV携带者分娩,HBV的围产期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研究表明,我国慢性HBV携带者有有40%~50%是母亲传播造成,而乙肝或携带HBsAg母亲的婴儿1年内HBV的感染率高达51.8%~85.3%.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市连续四年对9561名新生进行乙肝病毒(HBV)携带情况调查。HBV携带率为8.08%,其中,HBsAg阳性占3.20%;HBsAg和HBeAg双阳性占3.01%;HBsAg阳性伴有肝功异常占0.3%;HBsAg和HBsAg阳性伴有肝功异常占0.15%。773名HBV携带者中,HBsAg阳性者占47.22%;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占47.09%,分别是健康携带者,有传染性的携带者。HBsAg和HBeAg双阳性伴有肝功异常占0.8%,则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针对不同HBV携带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保健措施,控制和减少乙肝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芳  尹有宽  陈一东 《临床荟萃》2006,21(24):1794-1796
过去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赖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其中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重要依据,而HBsAg阴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HBV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准。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功能异常伴HBsAg阴性者不能排除HBV感染。临床上一些HBsAg阴性的肝炎可能就是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绍基 《新医学》2001,32(5):266-267
1 引 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指其血清中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且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者。过去称为“健康HBV携带者”是不确切的,因为肝组织活检显示,80%以上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2 治疗问题对慢性HBV携带者是否作病原治疗尚无统一意见。主张需作病原治疗者认为这些慢性HBV携带者存在活动的HBV感染,肝组织呈慢性进行性病变 。不主张作病原治疗者认为这些慢性HBV携带者虽然体内有HBV复制,并潜隐地引起肝组织病变,但是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能清除HBV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