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辟谷是历代高道大医经常采用的一种修炼养生之术,又称"断谷"、"绝粒"、"休粮"、"却谷"等,即不食五谷杂粮。意指避免或减少谷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取,实际上是一种改善饮食结构的方法。在道教医学养生文献中,辟谷术常常出现,不但是养生方术,并且兼有疗疾之功用,流传甚广,颇具影响。针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认识、言论,有必要澄清,辟谷并非绝对地不吃任何东西,其具体操作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伴有服气、服饵等辅助辟谷的手段,借以达到科学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切忌盲从、盲信,更不可无限扩大其万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服气辟谷是中医传统非药物特色养生技术,总结在开展服气辟谷养生活动的过程中治疗月经后期及难治性不孕症典型案例。培补先天肾气,固摄冲任;调节情志、疏肝活血;调节脾胃,充盈后天;辟谷限食,启动人体自噬修复功能等是辟谷治疗妇女经产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服食辟谷术是道门中人追求延年益寿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方术,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控制饮食的思想相吻合。中医养生学历来强调“饮食有节”,其饮食调养和食疗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受到了道教服食辟谷术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道教医学”研究之思想方法 杨宇在1994年第4期《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上著文,以日本学者吉元昭治《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关于道教医学的界定为基础,就道教医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提出三点看法。一是与传统中医学异同互较,相得益彰。认为两者均以人的生命本质是精气血津液等流动的物质,中医学以此建立病理观,是辨证论治的基础,道教以此作为各种养生功法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本草三个专题为切入点,阐发了医学与人文双重视野对于理解和发展中医的重要性。该书对于弥补现行中医教材体系的部分知识缺失,推动中医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辟谷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技术的一种,对各类慢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我们开展辟谷养生活动,并观察了辞谷对受试者血脂的影响。方法:辟谷限食期前、辟谷限食期后、辟谷限食期后1个月清展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脂,测量体质量等指标。结果:所有受试者辟谷期间血压、血糖水平均轻微下降,并处于正常范围。辟谷期间体质量下降,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辟谷限食期后1个月甘油三酯水平稍有回升,但仍然明显低于辟谷限食期前。辟谷限食期后1个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低于辟谷限食期前。结论:辟谷短期可降低受试者体质量,改变血脂浓度,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浓度,辟谷限食期后机体血脂代谢状况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并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 ,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组成之一。它有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和确实的疗效 ,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 传统医学的组成一般来说 ,医学以研究所采用的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及理论体系分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 ,它们之间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世界上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国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埃及医学、美索不达迷亚之医学、希腊医学等。它们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各不相同。印度医学据称起源于 60 0 0年前 ,理论上讲人有三原质 ,即气 ,位于脚与脐之间 ;胆 ,位于脐与心之间 ;痰 ,位于心与头之间。每种原质主司身体某种机能。此三原质按一定范围的比例混和 ,使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工作。当三原质混和不适宜或缺少某种或几种原质时 ,便会生病。治疗是调节三原质的关系 ,补充或减少某种原质 ,比较复杂。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讲整体 ,阴阳五行 ,但抽象的事物所主身体某种器官与机能与之类同 ,但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论不同。埃及传统医学与上述医学差异甚大。古埃及人认为 ,疾病的发生并非是由于机能紊乱 ,而是由魔鬼从耳、鼻、口等处进人身体 ,此观察类似...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医学的独特体系。传统医学之所以存在2000年,因为它具有特有的思辩,从自然生态观与人的有机联系,对于疾病,不是孤立地看病,以整体看局部,用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辟谷是一种通过导引和/或服饵实现禁食的方法,具有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作用,与欧洲禁食、能量限制等疗法相比有其独特优势。目前辟谷的相关研究存在概念模糊、内涵不清和方法混乱等问题,限制了其有序发展。基于此,概述辟谷的历史沿革,提出基本概念,指出其内涵包括导引和/或服饵以及禁食两部分,总结归纳辟谷方法;同时分析辟谷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辟谷的机理假说"衡元论",以期为提高中医辟谷研究水平、深入挖掘其医学应用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察李时珍生平、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本草纲目》中的论述,总结李时珍对道教养生术的继承与反思。李时珍继承道教养生文化精华,补阙本草书籍不足,认同道教文化中崇尚长生久视的理想,不仅对金石外丹、辟谷服食、内丹修炼等道教养生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对服食金玉、盲目服食、偏性服食、崇尚邪门道术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修炼方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1.
医道同源互生,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巨大。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格调,恬淡虚无、冲气为和、阴阳和谐的追求构成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出发,分析总结了中医顺时、顺处养生理念;随后从虚无无为、阴阳和谐、崇阴尚柔等道家哲学思想归纳出中医虚无、和谐、尚柔的养生原则,以及宁心定志、饮食调养、导引吐纳、调畅情志、形神兼修的养生方法,这些无不与道家的思想紧密融合。道家哲学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指导了中医养生原则和理论的形成,中医养生的许多方法和具体手段也是直接来源于道家。对于道家思想和道学理论的挖掘和深入研究,必能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创新养生方法,促进大众对摄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健康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据此开展了多种调研工作,但从中医养生观的视角研究和指导青少年养生的课题数量不多,或聚焦某一方面、某一疾病等,本文对利用中医养生方法研究青少年健康的期刊论文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分析研究现状,阐明开展青少年中医养生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期中医养生观在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最大特色,道家修道养生实践对元气论自然观乃至中医整体观的形成有着异常深远的影响。从道-气本源论与现代统一场论的比较来看,"道"与"统一场"有质的相似性。对中医整体观的理解和应用,应充分借鉴古人的修道养生实践并结合现代统一场论的发展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医养生和临床实践,并对现代复杂性系统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李晓涵  刘莉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0-553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其各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提高,与其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在心血管领域更为突出。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均有关于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且受到广泛关注。现将从中医和西医2个方面阐述关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对症治疗方面讨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方式,并探讨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向,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君房所编辑的《云笈七签》被称为"道教百科全书",其辑录了《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内容。《云笈七签》在道教典籍的整理和道教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本书对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还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方法,如中药养生、导引术、按摩术、呼吸吐纳、存思静坐等。本书作为重要的养生文献,其现代价值值得深入挖掘。但是书中养生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对治病防病效果的描述,也有一些夸大成分,需要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喉乳头瘤病的相关论述的分析,归纳出"喉蕈"、"喉喑"、"喉瘤"、"喉菌"等名称,并结合现代中医命名方法以及本病的发病特点,初步认为以"喉蕈"命名较为贴切,从而为本病中医病名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道家养生着眼于人的身心及外界环境,在解决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上具备较多优势,符合现今健康管理工作的需求这一特点,可以在个体信息采集、健康评价、实施干预手段等环节加入道家养生学的内容,同时研究者和大众都需要客观看待道家医学,将其中的宝贵经验纳入到现代健康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唐程  朴春丽  王丽  陈烁 《吉林中医药》2021,41(3):416-420
糖尿病前期是由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转化的重要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延缓甚至截断前期人群向糖尿病的转化。目前针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多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西医针对指标异常多选用以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中医则注重整体,从治未病、态靶因果辨治、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体质辨识等角度出发并辅以中医养生、中医针灸等患者接受度高的干预手段。现将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前期的中西治疗及干预进展综述如下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卓越的医学体系,具有完整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诊疗经验,但其宏观、抽象和复杂等特性使得中医药学很难被国际主流医学界所理解和接受。人体系统生物学从整体出发,用"组学"手段研究由人的细胞和共生微生物细胞共同构成的人体这一"超级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与中医药基于整体观的理念和方法论不谋而合,为中医药学与国际主流医学界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可能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契机。因此,本文在总结人体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特点与优势,及其在疾病、健康、中医药等复杂系统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体系统生物学为理论框架、基于功能元基因组学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策略,有望为中医药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