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生脑卒中后单侧偏瘫手为BrunnstromⅠ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偏瘫手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Fugl-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重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手患者,能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促进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佘丽亚  王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松动术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疗效。方法选择偏瘫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神经松动术疗法,治疗组在实施神经松动术前增加蜡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偏瘫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法评定偏瘫上肢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手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蜡疗联合神经松动术可以显著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能有效改善和恢复患者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蜡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治疗组患者辅以蜡疗。采用痉挛评定(MAS)、腕关节活动度(AROM)和Fugl-Meyer手功能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手部痉挛及功能的变化。结果:在腕关节痉挛和腕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蜡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针刀治疗脑卒中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针刀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3、6个月,研究组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者接受针刀治疗的同时,再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琴  鱼东海 《农垦医学》2007,29(4):281-28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及广医二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经训练四个星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与改良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改良巴氏指数分别为(45.49±3.36)和(75.52±6.81);对照组分别为(36.41±3.81)和(66.25±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塞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H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经治疗28 d后两组比较,HAMD、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透后溪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明确的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运用合谷透后溪针刺治疗,对照组取合谷、后溪行常规针刺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d后再行下l疗程,观察第1、2、3疗程结束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分值均有提高,腕手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腕手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谷透后溪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 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正中神经F波参数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其上肢正中神经行F波参数检测,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痉挛程度,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患侧上肢的F波波幅、出现率均低于健侧肢体和正常组,阈值高于健侧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肢体F波波幅、出现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阈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Ashworth评分和F波波幅、出现率、阈值等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 改良Ashworth评分和F波参数存在相关性,两者可结合用于临床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除均接受常规药物治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试验组采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评定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及步速进行评价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各项运动指标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91,P =0.0342)。结论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偏瘫下肢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房收治的13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针刺。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疼痛视觉VAS评价量表、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对超微针刀加拔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微针刀加拔罐可有效治疗中风偏瘫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性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正中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约85%的患者患肢局部水肿、疼痛及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肘正中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对于脑卒中合并SHS的偏瘫患者,动静脉泵可以有效改善上肢淤血和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活动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将240例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家庭康复组120例接受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遵医嘱服药和接受一般性的非指导性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前后两组均用Brunnstrom分级及Barthel指数(BI)计分法评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定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康复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前、后,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抑郁程度也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