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肉眼血尿、腰痛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术前经B超、IVP、膀胱镜等检查,确诊35例(94.8%),另4例为术后确诊;36例行手术治疗,3例远处转移者放弃治疗。结果:随访0~60个月,5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8例在5年内死亡,13例存活至今,8例失访。绪论:IVP、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必要检查,输尿管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患肾、输尿管全长加部分膀胱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尿管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1982~1955年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例。比较各种检查手段,认为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对诊断是重要的。本组4例D期Ⅲ级肿瘤患者中有2例(50%)死于肿瘤转移,而11例B期Ⅱ级肿瘤患者中仅有2例(18%)死亡。提示预后同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复发取决于首发肿瘤是单发或多发,强调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残留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留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88~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6例残留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1例术后16个月发现膀胱肿瘤,5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残留输尿管和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结果19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4例,确诊率为73.7%。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7年,3年内死亡4例,存活5年以上3例,3~5年4例,余8例随访1月~3年存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检查手段,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高期、高级别肿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仍为最有效和首选的手术方法,对于低期、低级别肿瘤可考虑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输尿管肿瘤段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输尿管下端、膀胱部分切除 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输尿管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癌的临床特性及误漏诊断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5年12月间23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输尿管癌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6例.根据组织病理分期,其中T1期4例,T2期12例,T3期4例,T4期3例.8例(34.8%)合并尿路其他器官(肾盂3例,膀胱5例)癌.误诊为其他疾病4例,漏诊输尿管癌1例,误漏诊断率为21.8%.输尿管肿瘤切除20例中,盆腔局部复发3例(15%),均为T3期;膀胱新生肿瘤7例(35%),其中3例为T1期,4例为T2期.平均随访65(3-204)月,平均癌肿特定存活率分别为T1期87月,T2期74.4月,T3期13月,T4期5.6月.结论 输尿管癌具有多中心、术后新生膀胱肿瘤,以及其他较为少见症状的临床特性,应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20例,T220例,T322例,T418例;其中复发性膀胱癌46例。以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表达。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35.0%)。RAR-β表达在病理分级Ⅰ级以及临床分期T1、T2期膀胱癌中表达较高;在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7.4%和58.9%,差异显著(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有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镜诊治原发性输尿管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腔内诊断与治疗方法。方珐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应用输尿管镜诊断与治疗的诊断符合率和疗效。结果1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1例,确诊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2例分别于术后8月和12月原位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镜电切。结论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早、中、低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应用输尿管镜电切技术治疗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误诊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报告6例误漏诊断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误诊为输尿管结石2例,尿路结核1例,尿路感染1例,漏诊2例(只诊断治疗并发的膀胱癌).其中3例输尿管癌已侵犯到输尿管周围组织或邻近器官,1例已有远处转移.按照国际TNM分类法:T2期2例,T3期3例,T4期1例.结果:T2期2例,术后已分别存活了12年和9年;T3期3例,其中1例联合肾、输尿管膀胱及精囊切除术,术后3年尚未见复发;其余2例分别于术后26个月和5个月复发盆腔肿瘤.T4期1例化疗无效,生存6个月.结论:输尿管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应使输尿管全程显影,可疑病例及时作输尿管镜检查,或开放性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