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I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相似文献   

2.
血清抗-HBc同型抗体的检测研究进展很快,在已有抗-HBc IgM、IgG的基础上,近来相继有了抗-HBc IgA、sIgA、IgA_1、IgA_2及IgE。本文阐述了血清抗-HBc 同型抗体的认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血清免疫学指标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是否存在低浓度HBVDNA。方法检测并比较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与正常标本、HBVDNA拆分(+)/HBVDNA定量(-)三种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的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对HBV拆分阴性者增加1遍拆分。结果①693例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中:单独抗-HBs239例,抗-HBs/抗-HBc134例,抗-HBs/抗-HBe/抗-HBc111例,单独抗-HBc25例,抗-HBe/抗-HBc9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74.75%(518/693),虽与正常标本阳性率(71.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HBs和抗-HBs/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正常标本存在差异。②275例HBVDNA拆分(+)标本中有119例HBVDNA定量检测为(-),其中抗-HBe/抗-HBc38例,抗-HBs/抗-HBc30例,抗-HBs/抗-HBe/抗-HBc22例,单独抗-HBc18例,单独抗-HBs3例,HBsAg/抗-HBe/抗-HBc4例,其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为96.64%(115/119),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抗-HBs/抗-HBc和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9次2次拆分中有6次可以检出HBVDNA。结论当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存在抗HBs伴抗HBc时,可能有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合格献血者血浆HBV残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合格献血者血浆残留HBV的阳性率,评估输血后HBV感染风险。方法收集945份合格献血者的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核心抗体(抗-HBc);提取血浆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血浆标本以1∶5稀释后抗-HBc阳性率为19.68%,而1∶50稀释后阳性率则为2.33%。共检测出HBV DNA阳性标本3例,其中1例抗-HBc阳性,另外2例抗-HBc为阴性。合格献血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约为0.32%。结论我国合格献血者标本中仍有部分血浆有HBV残留,抗-HBc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较抗-HBc阴性标本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抗-HBc)是HBV感染最早出现的抗体[1].检测抗-HBc可以了解是否有过HBV的既往感染和窗口期感染[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抗-HBc需对标本进行稀释处理.本研究采用一次性稀释板和对稀释板进行洗涤后检测抗-HBc两种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有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单项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健康人群体检和献血者筛查中,常发现有些人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中仅抗-HBc阳性,即单项抗-HBc阳性者.单项抗-HBc阳性的意义还不太清楚[1],因此对献血者抗-HBc筛查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笔者应用PCR技术检测无偿献血者中发现的单项抗-HBc阳性者血液HBV DN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格拉斯哥和苏格兰西部地区血液中心随机抽取了1828份血液标本,分别送至7个血液中心并用10个厂家的抗-HBc试剂检测,重复阳性者送至参比实验室,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抗-HBc,阳性者再用Abbott IMx试剂检测抗-HBc。此外,还进行HBsAg、HBeAg抗-HBeAg,抗-HBcIgM及抗-HBs的检测。对确证为抗-HBc阳性而抗-HBs效价低于100IU/L的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 结果 98份标本为至少一种试剂盒重复阳性,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中30份抗-HBc RIA阳性,10份为Abbott IMx抗-HBc阳性。这10份标本在RIA中均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献血人群中HBV DNA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 121份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清抗-HBc和抗-HBc阳性反应滴度;对抗-HBc阳性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采用巢式PCR三区段扩增法检测HBV DNA.结果HBsAg阴性的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9.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操作时差对竞争法检测抗-HBc的假阳性影响及消除办法,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方法1:在竞争法检测抗-HBc酶标孔中加入血清标本后放置5,10,15,20,30 min再加酶试剂,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方法2:同时加入血清标本及酶试剂后放置5,10,15,20,30 min,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方法3:同时加入血清标本及酶试剂,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放置0 min,作为标准对照组).用上述三种方法对36例抗-HBc阴性标本及30例抗-HBc阳性标本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操作时差对竞争法检测抗-HBc假阳性的影响及消除办法.结果 方法1:36例抗-HBc阴性标本5,10,15,20,30 min各组吸光度低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分别为16.7%,27.8%,33.3%,36.1%,38.9%;30例抗-HBc阳性标本5,10,15,20,30 min各组吸光度低于对照组,但未造成结果的假阳性及假阴性.方法 2:36例抗-HBc阴性标本及30例抗-HBc阳性标本5,10,15,20,30 min各时间段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无一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 同时加入血清标本及酶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将血清标本与酶试剂的不公平竞争时差转变为公平竞争时差,可消除操作时差对竞争法检测抗-HBc的假阳性影响.工作中可在加完一批样本即加入酶试剂,然后加下批标本及酶试剂,即分批加酶试剂法,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进行检测。结果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3.3%,两组分别与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reS2抗体在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为33.3%,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reS2抗原与抗-PreS2抗体作为常规检测,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感染及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在印度评估约1.5%的外科术后的患者及50%或50%以上的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存在输血相关性 HBV(TAHBV)。日本曾报道未用于输血的有高滴度抗-HBc 血液可减少 TAHBV。本研究针对PCR-扩增的 HBV DNA检测抗-HBc 有反应的供血者及与抗-HBc滴度的联系。研究设计及方法 共筛查30853名供血者的抗-HBc 及抗-HBs,其中1组  相似文献   

13.
Linneman和Askey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免疫性预断并不可靠,而建议用核心抗体(抗-HBc)来代替。作者的经验启示,应使用抗-HBc作为免疫预防和疫苗接种的一种筛选方法。在所有的标志中,唯独抗-HBc存在于HBV感染的全过程。对抗-HBc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抗-HBs和HBsAg,可以鉴别正在感染的免疫状况。 1983年1月到8月,作者对691名职工作了HBsAg、抗-HBc和抗-HBs筛选。单用抗-HBc筛选(并对所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但是常常发现一些人其他HBV标志物阴性而仅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即所谓单项抗-HBc阳性者。抗HBc单项指标存在的意义是:(1)急性HBV感染恢复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消失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尚未产生,抗-HBc是惟一能检出的指标;(2)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很低,用一般的血清学方法不能检测出HBeAg;(3)过去的乙型肝炎感染,由于抗HBc比抗HBs在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因此抗-HBs已消失或在可检测水平以下时,抗-HBc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HBV-DNA>1 000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HBsAg不同状态下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且ELISA检测HBsAg-/初筛HBsAg+复检阴性/单试剂HBsAg+标本,TMA鉴别非反应性标本加做罗氏PCR单人份复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66份标本,HBsAg-/NAT+标本55份,抗-HBc阳性率为87.3%(48/55),抗-HBs、抗-HBc 2项阳性率为43.6%(24/55),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45.5%(25/55),单项抗-HBs阳性率为10.9%(6/55)和全阴性占比1.8%(1/55);酶免初筛HBsAg+复检阴性/NAT+标本7份,抗-HBc阳性率为100%(7/7),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71.4%(5/7);单试剂HBsAg+/NAT+标本4份,HBsAg、抗-HBs、抗-HBe、抗-HBc 4项阳性率为50%(2/4),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100%(4/4)。TMA鉴别非反应性且抗-HBc-标本PCR单人...  相似文献   

17.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0.12%;HBV-M各种模式中抗-HBs+、抗-HBc+模式组占22.89%;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9.28%;抗-HBc+模式组占18.07%;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3.25%;抗-HBs+模式组占10.84%;全阴模式组占15.66%.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NAT检测血液HBV DNA能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正> 经血液传播的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目前国内多数血站只对献血者进行乙肝的有关检测。本文调查了闽南地区献血者中丙肝的感染状况,并分析了抗-HCV阳性与抗-HBc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1.检测对象:随机检测闽南地区献血者262人,HBsAg均为阴性(<2ng/ml),ALT正常(<25赖氏单位)。平行做抗-HCV及抗-HBc检测。 2.抗-HBc检测: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910729。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20.
<正> 尽管研究已发现,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血液仍可传播乙型肝炎(HB),国内外专家们也呼吁对献血者除检测HBsAg外,还应补加作抗-HBc检测.但是,由于目前用于抗-HBc常规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操作时间过长,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