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20例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并施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以及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手术30 min、填塞动脉瘤时和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PETCO2.结果 麻醉诱导后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AP、HR、SpO2、PETCO2在麻醉维持期稳定地控制在一定范围,无明显改变.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安全、可控性好,而控制性降压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静  陶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5):753-754,75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分析34例颅内动脉瘤麻醉方案,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术中监测ECG、MAP、HR、NIBP、SPO,比较诱导期前后HR、MAP的变化.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诱导期全组HR与诱导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与诱导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药物选择原则要考虑对脑局部的影响,围手术期进行脑保护可以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9例颅内动脉瘤麻醉方案,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在脑动脉瘤手术麻醉中有较大优点.  相似文献   

4.
张彩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98-298,30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动脉瘤麻醉资料。40例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5例为后循环动脉瘤。均拟择期夹闭术,麻醉以静吸复合为主。有42例用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完成手术。9例在麻醉诱导前开始微泵持续静注尼莫地平的方法防止脑血管痉挛和术后脑梗死。术中监测ECG、MAP、HR、NIBP、SpO2、PETCO2等。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行动脉瘤夹闭41例,夹闭加切除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准备必须充分,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药选择原则要考虑对脑局部的影响。围术期进行脑保护重要性在于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丁耀茂  林红  丁伟 《河北医学》2011,17(2):170-172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 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ASA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分别以瑞芬太尼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麻醉前(T0)、降压后10 min(T1)、降压后20 min(T2)、停止降压后10 min(T3)、停止降压后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明显下降(P〈0.01);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3时MAP较T2时有明显上升(P〈0.01);瑞芬太尼组T1、T2、T3、T4时HR明显低于同时刻硝普钠组(P〈0.01);瑞芬太尼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减慢(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加快(P〈0.01);硝普钠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加快(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减慢(P〈0.01)。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与硝普钠比较更安全,可控性更强,无反射性心率加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组)和Ⅱ组(异氟醚组),在夹闭动脉瘤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剥离动脉瘤前3min、降压后5min.夹闭动脉瘤即刻、停止降压后5min及停止降压后15min各个时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停止降压后5min,两组MA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停止降压后15min,两组MAP均回升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血压回复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临床效果.方法:34例拟行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10 min(给药前)、麻醉诱导前10 min及手术切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控制降压使血压稳定在基础血压的70%时硝酸甘油的剂量.结果:给药后A组MAP和HR降低,明显低于B组(P<0.05);手术开始时A组MAP及HR低于B组(P<0.05);控制性降压维持血压为基础血压的70%,右美托咪定组硝酸甘油剂量较对照组低约25%(P<0.05).结论:对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镇静、镇痛、降低心率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并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元劲 《广西医学》2010,32(3):285-28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级、II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组)31例,B组(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组)31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常规检测各项指标,并记录开始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降压后40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两组各阶段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后心率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病例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降压后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认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  相似文献   

10.
郑水运  王祥云  蔡鹭 《吉林医学》2009,30(9):838-839
目的:旨在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芬太尼麻醉时患者MAP、HR、尿量等的变化。方法:术中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施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Ⅰ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实施控制性降压,Ⅱ组患者不施行控制性降压,而用芬太尼施行麻醉,记录不同时段MAP、HR、尿量的值。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在腹腔充气后,MAP无明显升高(P〈0.05),HR无明显增快(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以维持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腹腔充气后MAP、HR的稳定,较芬太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氟醚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8例,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中以持续吸入异氟醚联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BP、HR和CVP。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T2、T3与T1、T4比较SBP、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顺利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苏醒平顺,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异氟醚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唐自跃  张玉龙 《四川医学》2007,28(6):649-650
目的探索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合理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11例,脑膜瘤9例采用靶控输注系统(8/6/4)法则利用微泵持续输注复合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结果2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平稳,心率60~90次/min,MAP50~65mmHg;SpO2≥99%,ECG正常,ETCO225~30。结论合理有效使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精细的麻醉管理对颅内需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手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功能性鼻内镜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operation,FESS)患者心率(HR)与心电图(ECG)ST-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单纯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B组采用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基础血压的70%~75%,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全麻期间控制性降压前(T1)、降压平稳20 min(T2)、停止降压20 min后(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 ECG、HR、MAP、脉博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用床边手持十二导联心电图机采集 ECG分析 ST-T变化,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A组降压后各时点 HR高于术前,降压平稳20 min后9例 ECG ST-T有改变,停止降压20 min后此9例 ECG ST-T恢复正常;B 组降压平稳后20 min ECG ST-T 段无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B组降压平稳后20 min 时点 HR低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低于 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 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 FESS安全有效,术中 HR较平稳,未见明显 ECG ST-T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选择合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纳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CVP、HR、ECG、SpO2及PETCO2.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mg/m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利多卡因1.5mg/kg.必要时静注乌拉地尔12.5~25mg和(或)艾司洛尔50~100mg.麻醉维持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分次静注维库溴铵,异氟醚吸入.术中通过加深麻醉及静注乌拉地尔或艾司洛尔控制维持相对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避免脑血流量(CBF)减少.准备夹闭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控制出血时,可相对调控血压在正常较低的水平.术中MAP维持在60~90mmHg,PETCO2控制在30~35mmHg.术毕当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脱氧下SpO2>95%,维持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吸痰后拔管,观察10min,血压、心率、SpO2稳定后送回病房.结果 夹闭成功96例(100%),75饲(78%)诱导插管时HR和MAP相对平稳,21例(22%)插管后血压升高明显,MAP最高升高至120mmHg,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拔管88例,74例(84%)拔管期HR和MAP相对平稳;4例气管切开.术后1例由于破裂后阻断时间过长造成脑缺血改变植物生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合理的围麻醉期处理和药物使用,能显著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江岸柳 《吉林医学》2012,33(29):6311-63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Ⅱ组(2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Ⅰ组患者术中MAP、HR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非控制性降压组(Ⅰ组)和控制性降压组(Ⅱ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Ⅰ组 麻醉维持为芬太尼、丙泊酚,不施行控制性降压。Ⅱ组麻醉维持为雷米芬太尼[(0.1~0.2)μg/(kg·min )]、吸入1%-3%七氟醚,维持MAP在50-70mmHg。记录手术开始前即刻(T0)、手术10min(T1)、手术30min( T2)、手术结束后10min(T3)的MAP和HR,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尿量及术后并 发症。结果 与T0比较,Ⅱ组T1、T2时HR减慢(P〈0.05)、MAP显著下降(P〈0.01),T3时回升,T1、T2时Ⅱ 组较Ⅰ组HR减慢(P〈0.05),MAP显著下降(P〈0.01)。Ⅱ组比Ⅰ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苏 醒时间缩短(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快速平稳,复压 迅速,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行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ASA~脑动脉瘤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n=15)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硝酸甘油降压组(A组),剪硬膜开始即泵注硝酸甘油,从1μg/(kg.min)开始,术中根据血压调整浓度;异氟醚降压组(B组),剪硬膜开始即吸入异氟醚,两组目标血压是使平均压降为基础值的70%。采用HXD-I型监测仪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记录基础值、降压前、降压中30min、停止降压后20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在以上相应时点行血气分析。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降压起效时间(开始降压至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降压时间(剪硬膜开始至瘤体夹闭后10min)、降压停止后恢复时间(停止降压至达到基础值血压所需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OAA/S评分达4~5分所需时间)。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降压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B组比A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MAP、HR、RPP在基础值、降压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气分析在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R、RPP在降压30min和停止降压后20min均比降压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降压30min和停止降压后20minHR、RPP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低降压较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全部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泵注尼莫地平,以防血管痉挛,控制性降压等方法处理。结果22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患者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术后苏醒平稳,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无动脉瘤破裂。结论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再破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结果52例手术全部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51例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实施动脉瘤包裹术。术毕13例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导管,其余均未清醒带管回ICU或神经外科ICU。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地尔硫卓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麻醉诱导相同。手术开始前观察组以5.0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地尔硫卓,每2 min调高2.5μg.kg-1.min-1,直到平均动脉压(MAP)降至8.0 kPa,并维持MAP 7.3~8.7 kPa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记录控制性降压开始即刻(T1)、开始后30 min(T2)、60 min(T3)和停止降压后15 min(T4)心率(HR)、MAP,并于以上各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胃黏膜的pH(pHi)测定,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地尔硫卓使血压下降至目标血压所需时间为(6.5±2.5)min,地尔硫卓泵注速度为(10.2±3.3)μg.kg-1.min-1,停药后(13.5±4.1)min MAP恢复至降压前水平。与T0相比,观察组T2、T3时HR、MAP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时HR、MAP降低(P<0.05)。2组各时点动脉血pH、PgCO2及p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异丙酚复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持续泵注地尔硫卓控制性降压可控性好,降压及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