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控温毯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1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冰枕、冰敷大动脉行径处降温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控温毯降温。结果采用控温毯降温的观察组在降温时间及降温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并发症及护士工作量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温毯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脑干脑炎高热患儿降温疗效好,副作用少,还可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杨丽萍 《妇幼护理》2022,2(24):5637-5640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滴剂与耳尖放血治疗对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时间段在我院 接受治疗的 56 例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8 例。对照组采取布洛芬混悬 滴剂治疗,实验组采取耳尖放血联合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退热有效率、治疗安全性、住院指标、治疗满意度观察 指标。结果 实验组退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高热消 失时间、退热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滴 剂+耳尖放血治疗小儿高热,能明显提升退热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术后高热患儿使用自制降温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脏术后高热(肛温I〉39.5℃)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试验组采用自制降温毯进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在头部、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比较采取降温措施后1,4,8h两组患儿的体温及心率。结果与降温前比较,试验组患者在1,4,8h后体温分别为(39.03±0.34)、(38.504-0.39)、(37.99±0.45)℃,对照组分别为(39.50±0.37)、(39.13±0.80)、(38.87±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5,4.42,6.33;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1,4,8h心率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在1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3.69;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降温8h后体温降低幅度大于1h和4h,也大于对照组相应时段。结论应用自制降温毯降温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冰袋降温,尤其是远期降温效果明显,有利于心脏术后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温毯在脑外伤术后昏迷并发高热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颅脑外科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昏迷并发高热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物理降温,试验组采用医用控温毯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降温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外伤术后昏迷并发高热患者应用控温毯降温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减少皮肤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方法】将106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A组(重症组,n=0)、B组(危重症组,n=17)、C组(死亡组,n=19)三组,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①入院时三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均在(39±0.68)℃左右;②表现为惊跳、抽搐的神经系统受累早期症状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嗜睡的发生率,危重组及死亡组显著高于重症组(P〈0.05),死亡组意识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呼吸系统症状中,出现呼吸急促、粉红色泡沫痰者危重症组、死亡组显著高于重症组(P〈0.01),且死亡组亦显著高于危重症组(P〈0.01);循环系统症状中,心率增快者危重症组与死亡组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血压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危重症组、死亡组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重症组(P〈0.01);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者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惊跳、抽搐、神志改变,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白细胞及血糖升高的手足口病患儿需重视病情,及早发现及干预对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10%的盐水冰袋冰敷在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对210例我科收治各类疾病引起的高热患者降温进行比较,研究组106例,应用10%盐水冰袋作为物理降温用具;对照组104例,使用传统的清水冰袋作为降温用具。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2组病例冰敷后0.5h,1.5h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冰敷后2.5h,4.0h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0%的盐水冰袋冰敷具有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10%盐水冰袋用于恶性肿瘤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10%盐水冰袋在恶性肿瘤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恶性肿瘤高热患者物理降温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10%盐水冰袋冰敷降温,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清水冰袋降温一并做好记录。结果,10%盐水冰袋冰敷降温研究组与普通清水冰袋降温对照组0.5h及1h体温下降情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降温效果相同;1但2h及3h降温效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0%盐水冰袋具有降温效果佳、操作方便的优点,且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病毒载量拷贝数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7月实验室确诊为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54例,其中重症109例,普通型45例。采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比较分析重症EV71手足口病患儿与普通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病毒载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高热天数及体温峰值上的差异。结果重症EV71手足口病患儿与普通型EV71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热天数及体温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中,病毒载量拷贝数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而小年龄、男性患儿更易发生重症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降温方法对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和脑出血腋温在39℃以上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降温毯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冰块物理降温方法降温。结果降温4,8h后体温及降至正常体温所需时间,对照组为(38.2±0.6)℃,(37.8±0.5)℃,(24.1±17.5)h,实验组为(37.4±0.9)℃,(36.8±0.7)℃,(5.6±1.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806,-60.580,-4.958;P〈0.01)。结论中枢性高热患者早期采用降温毯降温效果优于冰块降温。  相似文献   

10.
王娟  欧小云  贾云  李新立  刘群才 《天津护理》2005,13(5):249-249,25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高热病人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05例大面积脑梗死高热病人随机分为颅脑降温治疗仪组、冰袋组和酒精擦浴组,以3组病人30min内体温恢复率、体温反复率、3天以内体温恢复率、病死率、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0min内体温恢复率以酒精擦浴为佳(P〈0.01);体温反复者以颅脑降温治疗仪最低(P〈0.01);3天以内体温恢复率以颅脑降温治疗仪最高(P〈0.05);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以颅脑降温治疗仪组效果最佳(P〈0.05,P〈0.01);病死率颅脑降温治疗仪组最低(P〈0.05)。结论:颅脑降温治疗仪不但降温效果较佳,而且对减少病死率及提高病人愈后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1β,TNF-α,IL-6,IL-10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儿47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25例、重症组22例,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1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1...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吸氧、雾化吸入、抗感染、止咳、平喘及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多巴胺3—5μg/(kg·min)、酚妥拉明.3~5μg/(kg·min),微量泵缓慢静脉注入,每次2—3h,每日2~3次,连用3~5d。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0.4%和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6%和83.3%(P〈0.01);观察组发热、气促、咳嗽、肺部哆音等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均〈0.01)。结论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洛芬口服、直肠给药以及联合物理降温时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1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吉浩)、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小儿布洛芬栓剂直肠给药,观察给药2h内的体温下降情况。结果:3组降温总有效率均为100%。口服布洛芬组降温作用明显;联合擦浴组体温下降较单纯口服布洛芬组快而显著(P0.01);直肠给药后45min及1h内降温效果不及口服给药(P0.01),但1h后两组降温效果相似。结论:布洛芬口服与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降温作用基本相似,但直肠给药起效时间较口服稍慢;应用布洛芬联合物理降温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患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52例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2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1,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反应脓毒症的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35例,采用常规生长抑素剂量(6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大剂量生长抑素组30例,采用2倍剂量生长抑素(12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的止血率、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入院后第12、24、48小时的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止血率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第72小时止血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低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迅速、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且2倍剂量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李秀泽  李卫  夏氢 《华西医学》2011,(8):1189-119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曲马多组(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患儿;于麻醉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曲马多2mg/kg、等容量生理盐水。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于术后2、4、6、8h各时间点观察患儿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拔除患儿气管导管后5min躁动评分;记录患儿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随访术后2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P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T组镇静评分于术后2、4、6h明显高于P、C组(P〈0.01),镇静评分在P、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T、C组(P〈0.01);P组患儿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T、C组(P〈0.01);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组(P〈0.05)。P组无呼吸抑制、伤口异常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小儿上肢骨折手术可产生明显镇痛作用,并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血清人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清铁蛋白(SF)和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变化,探讨氧化应激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与S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普通MPP组60例、SMPP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名的血清8-iso-PGF2α、SF、SOD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8-iso-PGF2α浓度:普通MPP组[6.01 (13.14)) ng/L]与健康对照组[(4.33(2.42)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PP组[(24.20(24.05))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普通MPP组明显低于SMPP组(P<0.01).(2)血清SF浓度:普通MPP组[(80.91(54.57)) μg/L]与健康对照组[(82.48(70.60)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PP组[(139.69(120.98) 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普通MPP组明显低于SMPP组(P<0.01).(3)血清SOD浓度:普通MPP组[(138.60(25.20)k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3.10(11.28)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MPP组[(94.43(63.58)) KU/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偏低(P<0.05),普通MPP组高于SMPP组(P<0.01).结论 SMPP患儿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氧化应激肺损伤程度相关.氧化应激可能是加重SMPP患儿肺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急性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改变以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加生理盐水组(安慰剂组)和模型加地塞米松组(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治疗组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8 mg/kg)替代治疗。各组分别于脑损伤后第3、12、24、72 h 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给予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行刺激试验,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酮(CORT)和ACTH含量。结果安慰剂组大鼠脑损伤后3 h外周血CORT和ACT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降低,72 h又有升高趋势;各时间点ACTH刺激后CORT上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伤后所有时间点CORT均高于安慰剂组(P<0.01或P<0.05),ACTH仅24 h高于安慰剂组(P<0.05);各时间点ACTH刺激后CORT上升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脑梗死急性期即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随着时间推移,肾上腺储备功能下降,对ACTH反应程度降低。小剂量短疗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对ACTH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新生儿,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重症感染组31例,局部感染组29例,以及无任何感染依据的对照组新生儿30例,检测3组血清PCT及CRP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结果血清PCT在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步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清CRP在重症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PCT、CRP在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对照组中表达水平均逐步下降,组间差异显著(P〈0.01);血清PCT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CRP(P〈0.05),且血清P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15)显著大于血清CRP的曲线下面积(0.671)。结论血清PCT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优于血清CRP,可作为其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