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骨髓单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BMMNCs,并用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结扎大鼠前降支,建立AMI动物模型,分别于AMI后1 h(n=10)及1 w(n=10)梗死中央及周边局部注射BMMNCs(2×107个,0.2 ml),对照组(n=10)AMI后1 h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MI后8 w心脏超声检测3组大鼠心脏功能,然后取材,进行荧光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AMI 1 w移植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荧光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切片中均未发现DAPI标记的细胞;HE染色血管计数结果显示AMI 1 w移植组梗死局部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非缺血区域心肌细胞调亡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大鼠AMI 1 w后BMMNCs移植可以增加梗死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减少非缺血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其心功能改善及血管新生与BMMNCs的横向转化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骨髓单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功能和非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BMMNCs,并用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结扎大鼠前降支,建立AMI动物模型,分别于AMI后1 h(n=10)及1 w(n=10)梗死中央及周边局部注射BMMNCs(2×107个,0.2 ml),对照组(n=10)AMI后1 h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MI后8 w心脏超声检测三组大鼠心脏功能,然后取材,进行非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凋亡TUNEL分析。结果AMI 1 w移植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非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大鼠AMI 1 w后BMMNCs移植可以增加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BMMSCs移植组、培养液注射组(开胸后在梗死区周围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体外分离纯化、扩增BMMSCs,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BMMSCs移植组于造模后1周经心肌直接注射MSCs,培养液注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细胞培养液。造模后4周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造模后4周,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均<0.05);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BMMSCs移植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可见DAPI标记阳性细胞;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可以显著减少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BMMSCs移植能够提高AMI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培养液。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4周后,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标记细胞a-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干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能改善受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骨髓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自体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动员剂组,移植组模型建立1w后再次开胸,于梗死区内注射经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4w后观察移植细胞分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作用,并用超声检测心脏功能改变。结果细胞移植4w后,可以在坏死区内找到增殖的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另外Ⅷ因子染色可见移植组和动员剂组坏死区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及动员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两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间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移植和动员剂注射治疗,均能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而细胞移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增殖分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8只SD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组Ⅰ)、EPCs移植组(组Ⅱ)、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组Ⅲ)、EPCs移植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组Ⅳ),每组22只。复苏及培养扩增大鼠EPCs(CM-Dil标记),组Ⅱ及组Ⅳ尾静脉注射3×106个/L EPCs,组Ⅲ及组Ⅳ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0. 5 g·kg~(-1)·d~(-1),连续移植及药物治疗3 d。移植后3 w及6 w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移植后6 w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内移植EPCs及心肌修复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RT-PCR检测各组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心肌中VEGF蛋白表达。结果细胞移植3 w及6 w后,组Ⅱ、组Ⅲ和组Ⅳ左室收缩舒张功能较组Ⅰ明显改善(P<0. 05),且组Ⅳ改变更显著(P<0. 01);组Ⅳ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组Ⅳ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组Ⅱ明显增高(P<0. 01); 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组Ⅳ>组Ⅱ>组Ⅲ>组Ⅰ; CM-Dil标记阳性EPCs:组Ⅳ>组Ⅱ,组Ⅲ和组Ⅰ未见CM-Dil标记阳性EPCs;心肌修复情况:组Ⅳ>组Ⅱ、组Ⅲ>组Ⅰ。结论外周血EPCs移植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EPCs移植同时予以丹参注射液优于单独应用EPCs移植,起到心肌修复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以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MI模型,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BMMNCs、BMMSCs,体外进行DAPI标记后,直视下分别植入急性MI 1周后的大鼠MI中心及边缘区,移植的细胞数为2×106/只。移植后4周,进行后心功能检测,并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及血管新生。结果LSD法检测显示,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MMSCs移植组为(61.00±2.21)%、乳鼠心肌细胞移植组为(58.74±2.21)%、BMMNCs移植组为(59.87±3.05)%较对照组[为(55.45±3.05)%]大鼠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值依次为<0.05、<0.05、<0.01)其中BMMSCs组优于其他处理组,BMMSCs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抗原。结论在分别以乳鼠心肌细胞、BMMNCs和BMMSCs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MI的比较中,BMMSCs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保护机制与其血管新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 ,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4周后 ,取传两代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BMSCs ,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 ,为移植组 ;同时设置注射培养基的对照组。移植 4周后检测受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然后取标本 ,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组织的血管新生状况。结果 :移植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后能够度过急性炎症期 ,而且不引起明显移植排斥反应 ;位于梗死区的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部分位于心肌梗死区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并促进了血管新生 ;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同种异体BM 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是用于心肌移植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假手术组(n=10)、心肌梗死对照组(n=10)以及注射ADMSCs移植组(n=10)。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急性心肌梗死1h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三代ADMSCs(5×106个,1mL)植入ADMSCs移植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液。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取心肌梗死区组织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验证移植后的ADMSCs是否向心肌细胞分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观察梗死区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均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0.72±0.04)cm vs.(0.88±0.07)cm,P0.05;(1.07±0.12)cm vs.(1.21±0.09)cm,P0.05;(1.176±0.057)g/kg vs.(1.361±0.095)g/kg,P0.05],而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大于心肌梗死对照组[31.87%±2.03%vs.28.00%±3.38%,P0.05;51.75%±3.37%vs.43.13%±3.72%,P0.05];ADMS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DMSCs组梗死局部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20.00±2.65)个vs.(7.75±2.12)个,P0.05]。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的ADMSCs能够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增加梗死区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经尾静脉和心外膜直视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和标记,在梗死后2周,A组经尾静脉植入MSCs,B组心外膜直视注射MSCs,C组尾静脉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为对照。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移植组心肌组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α-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与对照組相比,A和B组左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A和B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分别为(45±2)%,(40±4)%和(41±3)%,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和心外膜植入都能够归巢至心肌梗死区,对梗死大鼠的心脏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胚胎下细胞在梗死心脏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梗死组为正常大鼠通过结扎左前降支(LAD)制备,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将4,6-二氨基(DAPI)标记的具有伞能分化能力的鼠胚胎干细胞(mESCs)注射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18只)或对照绀大鼠(16只)的心脏,观察胚胎干细胞在休内的分化情况。结果 DAPI标记的移植mESCs在对照和梗死心脏均能成活并形成稳定的移植岛,同时在移植区有巨噬细胞浸润。mESCs移植2~4周后,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阳性的移植mESCs比例在正常心脏较梗死心脏高(2.67%±0.79%比1.06%±0.52%,P0.01),但4周后cTnT阳性的DAP1标记细胞在正常和梗死心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98%比1.07±1,02%,P0.05)。mESCs在埘照组和梗死组心脏都能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结论移植mESCs不仪能仔活,还可分化进入大鼠梗死心肌细胞。但是,梗死心脏的微环境不能选择性促进mESCs分化进入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15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移植组于造模后24h经尾静脉移植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造模后4周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压下降,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升高(P均〈0.05);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可见DAPI标记阳性细胞。结论经静脉移植MSCs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于梗死心肌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CD34+、CD133+和Flk-1+的表达。将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DAPI标记的EPCs(实验组)或M 199培养液(对照组)。移植后1周及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移植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梗死周边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CD34+、CD133+和Flk-1+。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移植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移植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而移植后1周,两组大鼠超声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到梗死心肌大鼠缺血心肌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志皂苷元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心肌梗死对照组(组Ⅰ)、远志皂苷元治疗组(组Ⅱ)、EPCs移植组(组Ⅲ)、EPCs移植联合远志皂苷元治疗组(组Ⅳ),每组20只。复苏及培养扩增大鼠外周血EPCs(CM-Dil标记)后,移植到大鼠(组Ⅲ及组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区,组Ⅱ及组Ⅳ尾静脉注射注远志皂苷元30 mg/kg(30 mg远志皂苷元溶于10 ml生理盐水),连续治疗3 d。移植后3 w及6 w,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改变,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梗死周边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内移植的EPCs(CM-Dil标记)的数量及大鼠心肌恢复状况(HE染色)。结果细胞移植3和6 w后,组Ⅱ、组Ⅲ和组Ⅳ心功能和左室舒缩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 05),且组Ⅳ改变更显著(P<0. 05),组Ⅲ和组Ⅳ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组Ⅳ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组Ⅲ、组Ⅱ明显增高(P<0. 05); 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组Ⅳ>组Ⅲ>组Ⅱ>组Ⅰ(P<0. 05); CM-Dil标记EPCs阳性细胞:组Ⅳ>组Ⅲ,组Ⅱ和组Ⅰ未见;心肌修复情况:组Ⅳ>组Ⅲ、组Ⅱ>组Ⅰ。结论外周血EP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并在EPCs移植同时予以远志皂苷元干预优于单独应用EPCs移植,起到心肌修复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移植于大鼠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通过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BrdU标记的HADMSCs通过经心外膜注射至心梗移植组梗死心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建模后5周行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情况,TTC染色计算左室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ADMSCs移植后的存活和分布情况及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超声检查心梗移植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心梗对照组,而射血分数均大于心梗对照组(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心梗移植组左室梗死面积百分比[(23.6±4.3)%]小于心梗对照组左室梗死面积百分比[(32.4±5.6)%](P0.05)。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带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在心梗周边区域存活,且特异性肌钙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HADMSCs能够在大鼠梗死心肌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减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模型中心功能改善作用,并比较两者的心肌及血管再生作用.方法将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7头),骨髓动员组(5头),细胞移植组(8头).心梗再通模型制作后,骨髓动员组予G-CSF静脉注射1天,皮下注射连续6天,细胞移植组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106经梗死相关冠脉注入.3周后观察以下指标1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不同区域血管计数,并观察增殖期内皮细胞数和新生心肌细胞数.结果(1)骨髓动员组和细胞移植组心功能及局部室壁运动均见明显改善.(2)细胞移植组在心梗周围区可见分散分布的BrdU标记移植细胞,骨髓动员组中未观察到处于增殖期的心肌细胞;细胞移植组和骨髓动员组均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结论骨髓动员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补充可收缩细胞而使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二者对不同区域的血管再生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CDSC)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类流产胚胎股骨头和膝关节软骨中分离CDSC并进行流式鉴定。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Hoechst标记的CDSC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区(CDSC移植组)。每只大鼠接受50μl含5×107个细胞的悬液注射(n=20),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的细胞培养液(n=20)。移植后4周行心脏超声和病理学检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CDSC表面标志CD44、CDl47、CD90为阳性,CD34、CD45、HLA-DR为阴性。CDSC移植后4周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后壁增厚率及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细胞抗横纹肌肌动蛋白、肌钙蛋白-I染色阴性,而肌细胞结合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CDSC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DSC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SC移植到梗死心肌后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主要机制可能在于减少梗死区胶原降解,促进血管新生,延缓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3d后将体外分离扩增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用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后移植到梗死周围缺血区心肌 (细胞移植组 ,n =8) ,对照组注射等量培养基 (n =6 )。 4W后 ,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 (EF)和短轴缩短率 (FS) ,然后采集移植区心肌标本 ,用荧光示踪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在缺血坏死区心肌存活的情况 ,用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和小血管内壁均可见蓝色荧光的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 ;细胞移植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16 3 0 0± 2 5 85 )vs (96 0 0± 16 6 1) ,P <0 0 5 ];细胞移植组EF较对照组增高 [(0 5 0± 0 0 3)vs(0 4 6± 0 0 3) ,P <0 0 5 ],短轴缩短率FS也高于对照组[(2 7 0 2± 1 2 7)vs (2 3 85± 1 6 9) ,P <0 0 5 ]。结论 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在缺心肌内存活 ,并能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和不同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A、B、C和D组于心肌梗死后2周经尾静脉移植MSCs(A组:细胞数5×105、B组:细胞数1×106、C组:细胞数5×106、D组:细胞数1×107),E组:经心外膜注射MSCs(细胞数5×106),对照组:注入等量培养基。4周后测定左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经静脉和心外膜注射移植MSCs大鼠心肌组织中均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标记细胞α-肌动蛋白检测阳性,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左心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和梗死面积均明显缩小[分别为(45±2)%,(40±4)%和(41±3)%,P<0.05]。(2)与对照组比较,A组左心功能无明显改善(P>0.05),B、C、D组左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C和D组优于B组(P<0.05)。结论MSCs经不同途径归巢至心肌梗死区,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梗死区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心肌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结扎猪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梗死区侧支循环Rentrop评分,取分值为0(R0)或1(R1)的动物各10头,经冠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随机分为R0 BMT,R0 PBS,R1 单个核细胞移植(BMT)和R1 PBS4组(n=5)。结果梗死后6周,R1 BMT组Rentrop积分显著升高;R0 BMT与R1 BMT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提高,以R1 BMT组最显著;血管新生和移植细胞数量在R1 BMT组最明显。结论冠脉内移植BMMNCs对梗死心肌有修复作用,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存在放大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