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丙烯腈(Acrylonitrile,AN)对Jurkat细胞信号转导中Bcl10蛋白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 kinase kinase,MEK1)的影响,探讨AN免疫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取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T淋巴细胞Jurkat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和AN染毒组,AN染毒组又分3组,染毒浓度分别为20、100和500μmol/L,分离脂筏并对脂筏内Bcl10蛋白进行分析;AN处理后4h收集蛋白样,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EK1及p-MEK1的水平。结果随AN染毒浓度增加,Bcl10蛋白总量不变,但定位多向脂筏下位组区集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一定染毒浓度内,MEK1蛋白分泌增加;超过一定浓度,MEK1蛋白分泌减少;而p-MEK1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其含量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和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可能通过破坏脂筏结构,导致Bcl10蛋白与脂筏分离,脂筏结构改变,使丝裂原活化的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受到抑制而产生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筏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旨在为阐明CVB3致病的分子机理及寻找新的抗病毒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用甲基-β-环糊精(MβCD)去除细胞膜维持脂筏稳定性的胆固醇分子后感染CVB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VB3 VP1蛋白的表达并测定病毒的滴度,同时观察补充外源性胆固醇恢复MβCD对CVB3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 用MβCD去除胆固醇分子破坏细胞膜脂筏结构,可抑制CVB3感染细胞;1.2、5.5和10 mmol/L 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CVB3滴度分别为(4.2±0.06)、(3.5±1.05)、(3.0±0.15)和(2.0±0.15)lgPFU/mL,均低于无MβCD处理对照组的(5.7 ±0.06) lgPFU/mL(P <0.001);补充外源性胆固醇可恢复MβCD对CVB3感染的抑制作用.结论 细胞膜脂筏在CVB3感染心肌细胞中起重要作用,是病毒进入细胞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烯腈(AN)在体外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对V7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AN处理V79细胞4 h后,DNA的损伤情况。结果AN浓度≥1.0 mmol/L时,各染毒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细胞存活率也逐渐降低。阳性对照组和各染毒组的受损细胞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对照组和1.0~4.0 mmol/L的染毒组细胞彗星尾长、Olive尾矩和彗星矩各指标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AN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AN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殖,并与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硫酸钠与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肝细胞内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 mmol/L甲醛以及0.1 mmol/L甲醛+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MTT试验检测肝细胞的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mmol/L甲醛,10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以及0.1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蛋白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mmol/L亚硫酸钠及0.1~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活性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下降;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高于0.1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P<0.05),且0.1 mmol/L甲醛+2.5 mmol/L亚硫酸钠联合染毒组肝细胞活性也明显高于2.5 mmol/L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单独染毒对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0.5~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可引起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0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10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及相同剂量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而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肝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较高浓度(10 mmol/L)甲醛可抑制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亚硫酸钠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亚硫酸钠对人正常二倍体肝(HL-7702)细胞内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和载脂蛋白E(apoE)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亚硫酸钠诱发肝细胞脂肪积累效应及作用途径.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L17702细胞株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10、2.5、0.5、0.1 m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并设立阳性对照(1.0 mmol/L油酸)组.分别于染毒24、48 h时,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滴沉积,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poE和DGAT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肝细胞内apoE和DGA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h时HL-7702肝细胞内DGATl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染毒24h、48 h时,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HL-7702肝细胞内DGAT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各浓度亚硫酸钠染毒组HL-7702肝细胞内apoE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脂滴沉积,但亚硫酸钠染毒组均未见明显脂滴.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可引起肝细胞内DGAT1、apoE蛋白表达增高,导致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肝细胞的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纳米硫化镉(nCds)对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将NRK-52E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5、10、15、20、30μg/ml nCds的培养基中染毒24 h。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双嵌入剂乙锭均二聚物(EthD-1)和钙黄绿素(Calcein AM)对细胞进行双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整体细胞膜损伤情况;采用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观察单个细胞膜损伤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定位细胞内的nCd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nCds染毒浓度的升高,NRK-52E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10~30μg/ml nCds染毒组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hD-1/Calcein AM双染色结果显示染毒剂量的升高导致细胞膜破损增加,10μg/ml nCds使细胞膜破损的细胞数明显增多。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随着nCds的剂量增加,细胞膜的荧光强度降低,细胞膜受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细胞膜平滑;nCds染毒组观察到nCds颗粒在细胞膜外聚集,细胞膜有破损情况出现,nCds颗粒进入到细胞质内。结论 nCds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方式进入到细胞质中,从而抑制NRK-52E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亚硫酸钠与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肝细胞内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 mmol/L甲醛以及0.1 mmol/L甲醛+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MTT试验检测肝细胞的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mmol/L甲醛,10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以及0.1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h,采用蛋白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mmol/L亚硫酸钠及0.1~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活性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下降;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高于0.1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P<0.05),且0.1 mmol/L甲醛+2.5 mmol/L亚硫酸钠联合染毒组肝细胞活性也明显高于2.5 mmol/L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单独染毒对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0.5~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可引起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0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10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及相同剂量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而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肝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较高浓度(10mmol/L)甲醛可抑制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亚硫酸钠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组)、1、5、10μmol/L的PBDE-47暴露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浆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μmol/L PBDE-47染毒组SH-SY5Y细胞凋亡率和5、10μmol/L PBDE-47染毒组胞浆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10μmol/L PBDE-47染毒组线粒体膜电位和各浓度PBDE-47染毒组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BDE-47染毒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凋亡率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BDE-47可通过引起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介导SH-SY5Y细胞凋亡,从而对SH-SY5Y细胞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烯腈(AN)暴露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50只成年健康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个AN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各染毒组分别以1.25、2.50、5.00mg/kg AN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0.01ml/g BW),每天1次,连续5天,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40mg/kg一次。分别于首日染毒后的第7、14、21、28和35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生精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5个观察时间点AN 2.50mg/kg组和21天AN 1.25mg/kg组Bcl-2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除21天AN 1.25mg/kg组外,所有观察时间点AN各染毒组Bax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Bcl-2在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降低幅度均较大;Bax在各剂量组的不同时间点均以14天时升高幅度最大。结论 AN可诱导生精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弱,以AN 2.50mg/kg组最为显著;同时可诱导生精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强,以14天时变化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睾丸胚胎间质细胞(fetal Leydig cell,FLC)合成雄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健康SPF级SD妊娠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Tween-20)组和低(5mg/kg)、中(10mg/kg)、高(20 mg/kg)剂量PFOS染毒组,每组5只.于妊娠第12~19天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 ml/kg,每天1次,连续8d.染毒结束后,观察雄性胎鼠睾丸FLC数量,检测睾丸内睾酮浓度、FLC中胆固醇脂蛋白结合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R-B1)、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 side chain cleavage enzyme,P450scc)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PFOS染毒组雄性胎鼠睾丸FLC数量减少;高剂量PFOS染毒组雄性胎鼠睾丸内睾酮浓度降低(P<0.05);高剂量PFOS染毒组雄性胎鼠睾丸组织中StAR mRNA、P450scc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SR-B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妊娠期染毒高剂量PFOS可降低雄性胎鼠睾丸FLC合成睾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铅对W ista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染毒,隔天染毒1次,染毒浓度分别为60、30、10、0 mg/kg。2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胆固醇(VLD-Lc)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TG与V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的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对W istar大鼠的脂代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脂肪变作用。方法向HepG2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10 mmol/L亚硫酸钠溶液染毒24、48和72 h,并设空白对照(无细胞)组和阳性对照组(含1%Tritonx-100的DMEM),每组6个复孔。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法检测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的活性改变,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增加(P<0.05);而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48和72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无显著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24、48、72 h后(除0.039 mmol/L染毒72 h外)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亚硫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染毒24、48 h后,部分亚硫酸钠染毒组HepG2细胞内出现了极少量的脂滴,而阴性对照组却未发现;染毒72 h后,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出现明显脂滴。结论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染毒可增加HepG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肝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砷染毒对大鼠附睾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2.4、12.0、60.0 mg/L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用方式进行连续染毒6个月。采用TUNEL细胞凋亡染色法测定大鼠附睾上皮凋亡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附睾组织内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测定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砷染毒组大鼠附睾管的细胞凋亡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砷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附睾管的细胞凋亡程度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砷染毒组大鼠附睾内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砷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附睾内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2.0、60.0 mg/L砷染毒组大鼠精子顶体完整率均较低,而精子畸形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砷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精子顶体完整率呈下降趋势,而精子畸形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慢性砷染毒通过激活caspase-3或caspase-9等途径实现大鼠附睾组织的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剂(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肠外营养(PN)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J)形态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正常喂食),PN(禁食5d行PN支持)组,小剂量鱼油治疗(1 ml/kg鱼油静脉注射+PN)组和大剂量鱼油治疗(2 ml/kg鱼油静脉注射+PN)组。观察大鼠术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TJ形态,以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分布。结果:PN组大鼠治疗5 d后肠上皮细胞TJ结构部分缺失、间隙增宽;大剂量鱼油治疗组TJ形态基本完整,小剂量鱼油治疗组TJ部分缺失。各组occludin蛋白总量无明显差异。提取脂筏组分,发现与对照组比,三个实验组脂筏区域中occludin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但大剂量鱼油治疗组较PN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长期PN可导致TJ结构的缺失,脂筏区域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减少。大剂量鱼油脂肪乳剂可维持occludin蛋白在脂筏区域的表达,保护小肠黏膜细胞TJ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硫化碳(CS2)染毒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和C57BL/6J小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CS2染毒正常饮食组、CS2未染毒正常饮食组、CS2染毒高脂饮食组、CS2未染毒高脂饮食组;24只C57BU6J雄性小鼠也按同样的方式分成4组;每组6只.将染毒组以浓度为1 g/m3的CS2进行静式吸入染毒,5 h/d,5 d/周,共2周.收集小鼠全血,采用酸催化甲酯化方法对脂肪酸进行衍生化,并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染毒前后脂肪酸含量.结果 C57BL/6J小鼠染毒高脂饮食组花生酸含量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未染毒高脂饮食组,ApoE基因敲除小鼠染毒正常饮食组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低于ApoE基因敲除小鼠未染毒正常饮食组,ApoE基因敲除小鼠染毒高脂饮食组γ-亚麻酸含量明显高于ApoE基因敲除小鼠未染毒高脂饮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2染毒可以引起小鼠脂肪酸代谢紊乱,CS2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丙烯腈(以下简称 AN)对雄性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设3个实验组,分别以60,90,120mg/m~3剂量吸入染毒,每天4小时,连续2~3周。结果表明,在第一次体液免疫反应时,AN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呈现随着染毒浓度升高而呈递减的趋势;在第二次体液免疫反应时,AN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呈现随着染毒浓度升高而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亮氨酸对高脂高胆固醇喂养小鼠体脂和瘦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组、低、高剂量亮氨酸组(1.5%、3.0%亮氨酸),干预24周;测定小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清胆固醇和瘦素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睾周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Ob-R)、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高胆固醇喂养明显升高小鼠体重、脂重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与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亮氨酸组小鼠体重、脂重和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胆固醇组小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7.14±2.44)ng/mL,](P0.01);与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1.5%、3.0%亮氨酸组小鼠瘦素水平[分别为(4.21±2.37)、(4.24±2.22)ng/mL]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胆固醇组小鼠睾周脂肪组织中Ob-R蛋白表达下调;与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亮氨酸组小鼠睾周脂肪组织中Ob-R、JAK2蛋白表达上调、SOCS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亮氨酸干预可抑制高脂高胆固醇喂养引起的小鼠体重和体脂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瘦素受体及其下游蛋白JAK2和SOCS3表达、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对人肝肿瘤细胞( 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脂肪变作用.方法向HepG2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 10 mmol/L亚硫酸钠溶液染毒24、48和72 h,并设空白对照(无细胞)组和阳性对照组(含1%Tritonx -100的DMEM),每组6个复孔.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法检测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的活性改变,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增加(P<0.05);而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48和72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无显著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24、48、72 h后(除0.039 mmol/L染毒72 h外)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亚硫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染毒24、48 h后,部分亚硫酸钠染毒组HepG2细胞内出现了极少量的脂滴,而阴性对照组却未发现;染毒72 h后,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出现明显脂滴.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染毒可增加HepG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肝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乙酸铅、氯化镉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15P-1细胞)乳酸(L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P-1细胞分设对照(空白培养基)组和乙酸铅(0.05~160μmol/L)单独染毒组、氯化镉(0.05~160μmol/L)单独染毒组,染毒24 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后续实验分别设对照(空白培养基)组和乙酸铅(1~60μmol/L)单独染毒组、氯化镉(0.5~30μmol/L)单独染毒组及乙酸铅(1、10、20μmol/L)+氯化镉(0.5、5、10μmol/L)联合染毒组,染毒24 h后,测定细胞内葡萄糖摄取量、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细胞内、外LD浓度和p H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160μmol/L乙酸铅和2.5~160μmol/L氯化镉分别单独染毒组15P-1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0.5~10μmol/L氯化镉染毒15P-1细胞内的葡萄糖摄取量较高(P0.05)。与相同浓度乙酸铅+氯化镉染毒组比较,仅0.5μmol/L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细胞内葡萄糖摄取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10μmol/L乙酸铅染毒、各浓度氯化镉染毒及10μmol/L乙酸铅+5μmol/L氯化镉染毒组15P-1细胞内的LD浓度较高,而20~60μmol/L乙酸铅染毒及20μmol/L乙酸铅+10μmol/L氯化镉染毒组15P-1细胞内的LD浓度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30μmol/L乙酸铅染毒及15、30μmol/L氯化镉染毒15P-1细胞外的LD浓度均较低,而0.5、5μmol/L氯化镉染毒及1μmol/L乙酸铅+0.5μmol/L氯化镉染毒组15P-1细胞外的LD浓度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60μmol/L乙酸铅染毒及5~15μmol/L氯化镉染毒15P-1细胞内的p H值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0~60μmol/L乙酸铅染毒及各浓度氯化镉染毒15P-1细胞外的p H值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乙酸铅+氯化镉染毒组15P-1细胞内、外的p H值均较高(P0.05)。与相同浓度乙酸铅+氯化镉染毒组比较,1、10、20μmol/L乙酸铅单独染毒组及0.5、5、10μmol/L氯化镉染毒组细胞内p H值较高,而1、10、20μmol/L乙酸铅单独染毒组及0.5、10μmol/L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细胞外p H值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乙酸铅染毒15P-1细胞内的LDH活力较低,而各浓度氯化镉染毒15P-1细胞内的LDH活力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乙酸铅+氯化镉染毒组15P-1细胞内LDH活力均较高(P0.05)。与相同浓度乙酸铅+氯化镉染毒组比较,1、10、20μmol/L乙酸铅单独染毒组及5、10μmol/L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细胞内的LDH活力较高(P0.05)。结论乙酸铅对生精系统的损伤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LDH活力进而抑制细胞内乳酸生成来实现,而氯化镉则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LD转运到细胞外供给精子发生需要的能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育早期暴露双酚A(BPA)对成年期雌鼠血糖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在2周内妊娠的母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含1%无水乙醇的水)组、低剂量(1 mg/L)BPA染毒组和高剂量(10 mg/L)BPA染毒组,每组4只,单笼饲养。从妊娠第6 d至哺乳期结束,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测量雌性仔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BPA染毒组子代雌鼠哺乳期及断乳期体重均显著增高(P<0.05),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低、高剂量BPA染毒组仔鼠哺乳期及断乳期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早期暴露双酚A可诱导成年期子代雌鼠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