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芩咳喘合剂联合针刺及罐疗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组和中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麻芩咳喘合剂,每日1剂。针药并用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针刺及罐疗,每周治疗2次。两组均治疗3周,并于治疗完成1周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哮喘控制(ACT)评分,治疗后评价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2、3周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针药并用组在治疗第1、2周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中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针药并用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峰值流速(PEF)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喘息、哮鸣音、胸闷、咳嗽、鼻塞流涕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并用组胸闷、咳嗽、鼻塞流涕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麻芩咳喘合剂联合针刺及罐疗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与单用麻芩咳喘合剂相比能更快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中医分期辨治结合西药治疗60例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哮喘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除重度患者结合西药外,其余患者均服用中药治疗。急性期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变,缓解期观察治疗1年期间肺功能指标和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急性发作期喘息、胸闷和哮鸣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个时间段,治疗组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纯西医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能更有效地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服中药可提高哮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哮喘康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康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各组患者均吸入糖皮质激素(BDP,100~300μg).治疗组同时给予哮喘康,每次100 ml,每日3次口服;中药对照组给予蛤蚧定喘丸,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西药对照组给予酮替芬1 mg,每日2次口服.3组均在必要时吸入万托林气雾剂,8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及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调节嗜酸阳离子蛋白下降,IgE、IgA、IgM、IgG的异常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以及改善最大呼气流速、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哮喘康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等多种作用机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速止喘合剂治疗儿童哮喘6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速止喘合剂(1号、2号)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及缓解期的疗效.方法:疗效确定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治疗期间各时期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9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32例.急性发作期,治疗组口服速止喘合剂1号,每日1剂,分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吸入疗法,分别吸入舒喘灵、必可酮气雾剂,同时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氨茶碱,疗程5~7天.缓解期治疗组口服速止喘2号,对照组吸入必可酮气雾剂,疗程12个月.结果:急性发作期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疗效判定,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服速止喘合剂1号,能迅速止咳平喘.缓解期服速止喘合剂2号,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全程予西药GINA方案,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期治疗。两组疗程均约为4个半月、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评估与比较哮喘的长期控制水平。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存在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1个半月、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个半月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疗程结束时、随访6个月、随访1年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ACT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年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对照组C-ACT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C-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FEV1%、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疗程结束时比较,FEV1%、P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全阶段,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与全程西药疗法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在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改善患儿症状与体征,随访期哮喘控制的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哮喘急性期的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例辨证为热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自血疗法组各20例。两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上,中药组予定喘汤治疗,每日1剂;自血疗法组在中药基础上加用自血疗法,两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哮喘测试量表ACT评分变化、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ACT评分及肺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哮喘急性期能更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评价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加穴位贴敷、西药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峰值流速(PEF)的影响.方法 将364例轻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辨证治疗组辨证给予口服中药颗粒剂,综合治疗组在辨证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西药组给予口服舒弗美,疗程均为1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 结果 辨证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FEV1/FVC、FVC、FEV1、PEF,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中医辨证治疗加穴位贴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上疗效较辨证治疗及西药常规治疗稍差.  相似文献   

8.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理血3法基础上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60人。西药治疗组采用基础护理 西医治疗;中药辨证组采用基础护理 中药辨证治疗;中药综合组采用基础护理 中药辨证治疗 小儿喘咳液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共8周)。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改变、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中药综合组近期疗效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综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试验期间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疗费用支出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祛风理血法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具有良好疗效,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9.
刘素香  代爱芹 《新中医》2008,40(5):29-30
目的:观察咳喘固本胶囊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4例,采用咳喘固本胶囊口服,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西药组32例,用西药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剂吸入;对照组31例,在缓解期仅给予对症处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西药组90.6%,对照组70.9%,治疗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西药组FEV1、PEF、FV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咳喘固本胶囊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有益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0.
崔华 《河南中医》2012,32(4):471-473
目的:观察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处于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组、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每10d贴一次,共3次,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每次贴4-6h,此后1 a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西药组视患儿年龄及病情,吸入普米克气雾剂,每日200 ~600 ug,疗程为1a;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和处理.观察3组哮喘患儿1a内患病及诊治情况,测定IgA、IgM、IgG、IgE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西药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免疫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IgA、IgG指标优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治疗后Ig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咳喘方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1 a内,病情属Ⅰ、Ⅱ级者明显增多,Ⅲ、Ⅳ级者明显减少,疗效与长期普米克吸入相当,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