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救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汶川大地震中什邡市二医院收治的222例颅脑损伤伤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批地震伤员中,颅脑损伤主要以轻、中型颅脑损伤为主,其中以头皮裂伤最多见,其次为脑挫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开放性脑损伤。大部分颅脑损伤伤员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以合并四肢骨折最多见。开展手术28例,死亡7例。结论:地震后伤员在短期内集中大量达到,颅脑损伤以头皮裂伤多见,医院有效的组织,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注意合并伤的处理,强化院前急救以及三线医院转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4名后送伤员的具体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护理对策.结果 34名伤员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伤情平稳,心理状况良好.结论 突发大地震伤员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及内科并发症.早期、全面、系统评估伤员的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适宜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医疗机构,救治了大量的地震伤员,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地震伤员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地震所导致的损伤,患者伤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3周2338例急诊伤员急救物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群体灾难性事件中医疗机构应如何准备医疗急救物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起截至6月2日14点28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38例地震伤员的病种构成,不同时段伤情的分布特点,在急诊科期间药品及急救物资使用情况。结果2338例伤员中以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及颅脑损伤多见,急诊科内消耗最多的三种药品依次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生理盐水及抗生素,随就诊时间不同,伤情类型及急救物资需求均呈阶段性变化,并且不同伤情种类及伤情严重度其急救药品及物资需求不同。结论应建立群体灾害事件的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后不同阶段伤员伤情分布特点及时调整医疗急救物资配备的类别和数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中单纯颅脑损伤致死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死亡原因,为今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的急救处置和培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交通事故中299例单纯颅脑损伤现场死亡或经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无效死亡,并且经法医尸检的交通事故死亡伤员的尸检报告,分析死亡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致死原因。结果299例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中男性237例(占79.26%),女性62例(占20.74%);受伤类型为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无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201例(占67.22%)特重型颅脑损伤中72.64%现场死亡,98例(占32.78%)重型颅脑损伤无现场死亡伤员;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结论①尸检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为特重型或重型颅脑损伤,以特重型为主,72%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现场死亡;闭合性损伤是两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最终致死原因为三种或三种以上颅脑损伤同时存在的复合性颅脑损伤;男性占76%以上。②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救治的重点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本次地震中椎体损伤所占比例及椎体损伤类型。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31日采用DR、CR投照和/或16排螺旋CT检查地震伤员1767人次的影像学资料。采用DR、CR投照及16排螺旋CT检查,其中平片检查1317例,CT扫描450例。结果:291例伤员椎体损伤(16.5%),其中单纯椎体损伤237例(13.4%),椎体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54例(3.1%)。结论:脊柱损伤在地震伤中占较大比例,在救治及搬运伤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后早期骨科伤员伤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详细的伤情数据,为组织医疗救助提供准确有效的抢救.方法 回顾性分析地震发生后最初1周内收治的骨科伤员伤情,并总结规律.结果 地震后第1周内(5月12~19日)收治的1275名伤员中,四肢与脊柱损伤1179例(92.47%),骨科伤员中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482例(40.88%),其中挤压伤112例(23.23%);有骨折脱位的伤员697例(59.12%)中多发骨折237例(34%);下肢骨折422例(60.55%),上肢骨折183例(26.25%),脊柱骨折142例(20.37%).骨折伤员合并有心、肺、脑、腹部脏器损伤89例(12.76%).所有伤员中死亡24人.结论 在地震发生后,大批骨科伤员同时产生,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和救治是改善预后、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损伤类型之一,早期死亡率达30%[1].因此,早期的正确救治和护理对挽救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5月28日晚,一批来自四川汶川等地震重灾区的伤员,被送至我院爱心病房.5月29日,其中1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转至我科,经过治疗和护理,于7月2日顺利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成批地震伤员具有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救治护理任务繁重。我院于2008年5月30日收治了汶川地震伤员35名。医院在5月28日接受任务后,反应迅速,立即成立了救治领导小组。护理部在医院救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迅速展开护理救护的组织指挥工作。从病区调整、爱心病区人性化的布置、爱心病区护理人员的配备、技术指导、物资保障、伤员的前接等方面全面展开护理管理工作,确保了伤员的顺利康复。全部伤员于7月30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北川中学现场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开展地震现场紧急医疗救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北川中学现场1520例伤员实施现场救治、现场建立高级医疗抢救站、安全转送伤员等急救措施。结果1520例伤员,抢救成功1513例,成功率99.5%;现场清创缝合387例;7例黑卡者经现场救治后均已死亡,主要原因为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快速、有序的现场医疗急救,科学合理地进行检伤分类、伤员运送,能有效减少严重破坏性地震导致的大批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89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经过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1994年至2000年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89例中:男临床好转治愈者80例(89.9%),死亡9例(10.1%)。死亡9例中以严重颅脑损伤、颅脑外伤伴顽固性休克常见。以青壮年为主的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结论 院前救治应予以重视,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托支架固定,建立输液管道,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很重要,是现场救治应急有效措施,也是伤员转送的必要前提。伤员到达急诊科后应迅速和全面地了解伤情,迅速查清休克原因,早期进行急诊诊断检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多发伤的处理首先要保全患者的生命,减少致残率,防止伤情恶化,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008年四川省"5.12"地震后急诊超声在伤情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和总结超声检查在震灾后伤员救治中的有效利用.方法 用便携式超声仪对665例地震导致的各种损伤进行急诊超声检测和分类指导,结合临床及手术结果分析评价超声检查技术在震灾医疗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地震后利用急诊超声检查腹部352例,胸腔162例,泌尿系及阴囊55例,妇科及胎儿41例,心包腔21例,肌肉骨骼12例,外周四肢血管5例,超声阳性发现164例(阳性率24.7%);超声引导穿刺15例,介入治疗2例.结论 在重大地震灾害伤员救治中,应用急诊超声检查伤情对创伤进行分类,有利于急诊医师合理选择救治方法和时机.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四川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收治的129例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转运人次,伤员的主诉,诊断,损伤部位及类型,是否伴有感染以及接诊后的处理,治疗效果等。结果129例伤员中,骨折伤员9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5例51处,闭合性骨折60例139处;26例(20.2%)39条神经损伤;54例(31.8%)并发感染;110例伤员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1例院外截肢伤员因残端感染严重多次行残端清创、修整;其余伤员伤口均愈合;无术后切口感染。结论四川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明显,必须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同时要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针对灾害的应对措施、组织管理、救护能力、救护设备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改善和提高。但灾害事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除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向灾区后方转运伤员外,后方医院做好伤员的收治工作也是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的重要环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全力做好地震中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缓解灾区的救治压力,提高救治效果,根据卫生部、贵州省卫生厅总体安排,我院于2008年5月22日成功接收了100例灾区伤员,并顺利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现将灾害事故后方医院收治成批伤员治疗期间的护理及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理残疾的发生,在经过紧急救治以后.应尽量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宣教和康复护理,因此,华西医院依照卫生部和中残联的指导精神,启动并完善了灾后应急体系.成立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新开设床位100张,利于地震伤员的集中统一,使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化学物质爆炸致化学和冲击复合伤的的损伤特点及紧急救治。方法 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5次参加抢救101例爆炸伤及137例化学物质爆炸中毒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结果 101例爆炸伤伤员共死亡8例,其中7例严重的爆炸伤伤员死于致伤现场,1例伤员死于后期的严重并发症NOF。病死率为6.9%。12例冲烧毒复合伤伤员,死亡8例,总病死率高达66.66%。137例化学物质爆炸中毒伤员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2.19%。结论 化学物质爆炸致冲烧毒复合伤的损伤特点是致伤因素多,伤情伤类复杂,外伤掩盖内脏损伤,易漏诊误诊,复合效应伤情互相加重,伤情发展迅速,治疗矛盾突出等。因此正确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后,找院快速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于14日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后,迅速搭建帐篷,开展救治工作。地震损害中以四肢损伤最多见,但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中病死率最高的。颅脑损伤患者应以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向欣  黄其林  刘海鹏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8-1049
2008-05-12 14:00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我院为地震灾害后救治定点医院,共收治因地震灾害引发的各种伤员147例,其中由我科诊治的地震灾害性颅脑损伤21例,全部救治成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应急期伤员手术类型分析及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发生后前3周内手术特点,为大地震后手术室采取急救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地震应急期(2008年5月12日-6月1日)大型医院手术室内完成的各类手术,并详细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资料: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手术科室、手术名称等。结果汶川地震应急期手术室内完成手术2753台次,其中地震伤员手术819台,占所有手术台数的29.7%。632名手术地震伤员中,成年男性266名(占42.1%),妇女儿童366名(占57.9%)。地震伤员手术分布以四肢伤为主(占76.0%),其次是脊柱脊髓伤(占5.4%)和颅脑损伤(占4.8%)。结论地震应急期启用双轨制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手术,根据每周手术特点准备手术器械与用物,使地震伤员和非地震病员都可以得到满意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