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犇  李玉娟  杨鼎君  皮英 《华西医学》2010,(9):1721-1723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和现场急救经验教训,为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的现场救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18日收治的817例颅脑损伤伤员资料,对伤情、致伤原因、伤情特点、救治方法、地震后医疗救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 817例伤员中多数为头皮裂伤、挫伤,均予以清创缝合处理,预后良好。其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医院治疗。结论正确判断处理伤员颅脑损伤并使其得到积极救治是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正确分类转运和协调现场指挥是重型颅脑损伤得到二次救治的重要前提。建立灾害救治功能完善的野战医院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0”芦山地震震后2周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为应急医学救援中颅脑损伤伤员的早期康复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5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92例芦山地震伤员进行筛查,由脑外伤康复治疗前移组对其中的颅脑损伤伤员进行床旁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RanchoLos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情况。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颅脑损伤伤员,年龄范围3~84岁。颅脑损伤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1.2%)、颅内血肿(33.3%)和混合型(33.3%),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脑震荡GCS评分较高(13.25±0.62),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较低(4.50±0.71)。100%伤员出现日常生活能力受限,74.51%伤员出现认知知觉功能障碍,9.80%伤员出现言语障碍,还有7.84%伤员出现吞咽障碍。经早期康复治疗后,伤员的ADL评分(治疗前34.82±20.58分,治疗后69.63±22.29分)和RLA认知知觉功能分级(治疗前4.16±1.24,治疗后7.20±1.6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脑损伤类型多样,且常合并存在,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所有伤员常伴多种临床问题和功能受限。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伤员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1874例伤员伤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早期的院内应急方案和措施。方法对我院早期收入住院的1874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伤情构成、危重症伤员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1周内(69.3%),入院诊断的前3位损伤是浅表组织伤、骨折、脑外伤,其中,挤压综合征死亡率最高。重症伤员以颅脑外伤为主。地震伤伴发基础疾病中以合并肺部疾病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震后前三周的医疗救援力度,加强伤员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可有效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救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汶川大地震中什邡市二医院收治的222例颅脑损伤伤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批地震伤员中,颅脑损伤主要以轻、中型颅脑损伤为主,其中以头皮裂伤最多见,其次为脑挫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开放性脑损伤。大部分颅脑损伤伤员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以合并四肢骨折最多见。开展手术28例,死亡7例。结论:地震后伤员在短期内集中大量达到,颅脑损伤以头皮裂伤多见,医院有效的组织,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注意合并伤的处理,强化院前急救以及三线医院转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1引言目前地震伤员多发伤的急救主要以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骨盆、四肢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创伤救治的发展现状,对骨科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作一介绍,为临床救治骨科严重多发伤伤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4名后送伤员的具体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护理对策.结果 34名伤员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伤情平稳,心理状况良好.结论 突发大地震伤员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及内科并发症.早期、全面、系统评估伤员的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适宜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理残疾的发生,在经过紧急救治以后.应尽量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宣教和康复护理,因此,华西医院依照卫生部和中残联的指导精神,启动并完善了灾后应急体系.成立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新开设床位100张,利于地震伤员的集中统一,使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汶川地震死亡病例特征及死亡原因,为今后减少类似地震伤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门诊部系统收集震后(5月12日)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我院收治的575例地震伤员中共有9例死亡(病死率1.57%),其中男3例,女6例,门诊死亡5例,均为颅脑损伤;住院死亡4例,死亡原因与合并基础疾病、并发感染等相关。结论震后早期应加强对颅脑损伤的筛查,处理前移;后期应有针对性地治疗伤员的基础疾病,预防并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目前地震伤员多发伤的急救主要以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骨盆、四肢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创伤救治的发展现状,对骨科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作一介绍,为临床救治骨科严重多发伤伤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12月,我们通过调查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急救护理中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同期急诊中复杂的护理事件,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询问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项目.所有485例伤员均为急诊收治,年龄6~65岁;按照伤员类型分为群体伤员、严重多发伤员和无主伤员,群体伤员以骨折最多见,占57.1%;严重多发伤员以多发内脏损伤为主,占59.1%;无主伤员以骨折为主,占66.5%.群体伤员:骨折32例,颅脑损伤19例,多发内脏损伤5例;严重多发伤员:骨折54例,颅脑损伤58例,多发内脏损伤162例;无主伤员:骨折103例,颅脑损伤39例,多发内脏损伤13例.急救护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严重多发伤员急救护理、无主伤员急救护理和群体伤员急救护理三个方面,构成比分别占56.5%、32.0%和11.5%.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5.12"汶川地震中地震伤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急诊科对突发灾难作出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685例地震伤员病历.将685例地震伤员中分为四组.(1)挤压综合症n=21;(2)骨折伤员n=503;(3)主要生命器官损伤伤员(包括脑、主要内脏器官)n=134;(4)非地震伤员但与地震有关的疾病发作的患者n=27.根据年龄、性别、诊断、预后、是否有复合伤等危险因素数据用spss13.0软件处理,找出伤员发病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救治特点及决策.结果:在685例地震伤员中,其中挤压综合症的死亡率为0%;骨折伤员,内脏损伤员及非地震伤员但与地震有关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0%;0.145%;0.58%.急诊科总死亡率0.72%,有490例患者与强震后72小时入院.结论:在强震后24~72 h内大量的地震伤员拥入医院急诊科,恰当分诊和迅速抢救受伤严重的伤员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这次汶川地震的回顾性分析能够对急诊科医生及医院急诊科管理者对应将来突发性自然灾害给予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交通的迅速发展,车辆的迅速增加,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工伤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多,由于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内颅脑损伤总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在25%以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达50%以上[1] 。但是如果早期急救得当,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5月成功地抢救了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1]。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5.
对1994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486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急救护理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伤后得到早期急救护理者仅占1/5,呼吸道梗阻伤员盲目使用兴奋剂者占1/2,在死亡、致残病例中除原发损伤严重外,急救护理不当导致继发性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重要的原因。强调无论在急救现场、后送途中和院内急救室均应采取简便、有效的各种护理措施,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和维持循环稳定,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对降低死亡率和残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中单纯颅脑损伤致死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死亡原因,为今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的急救处置和培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交通事故中299例单纯颅脑损伤现场死亡或经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无效死亡,并且经法医尸检的交通事故死亡伤员的尸检报告,分析死亡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致死原因。结果299例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中男性237例(占79.26%),女性62例(占20.74%);受伤类型为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无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201例(占67.22%)特重型颅脑损伤中72.64%现场死亡,98例(占32.78%)重型颅脑损伤无现场死亡伤员;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结论①尸检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为特重型或重型颅脑损伤,以特重型为主,72%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现场死亡;闭合性损伤是两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最终致死原因为三种或三种以上颅脑损伤同时存在的复合性颅脑损伤;男性占76%以上。②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救治的重点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致使上万群众受伤.在前期生命救援过程中,受人员及条件限制,护理及早期康复介入不足,出现各类并发症.在我院收治的一百余名脊柱伤员中,其中1例颈2椎体滑脱伴不完全瘫痪病人因救援条件有限出现头部压疮,经20 d积极护理,压疮愈合,现伤员能缓慢行走,生活基本自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带上约1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大量人员伤亡.伤者以肢体损伤为主,多数还合并有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和感染.为缓解四川省医疗救治压力,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降低伤员致残和致死率,按照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指定四川省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机构大规模转运地震伤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芦山地震骨折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3日-5月6日收治的69例芦山地震骨折伤员进行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评估、早期一体化心理干预、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结果经评估、干预、训练,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干预后减少率分别为91.9%、82.6%、92.8%、94.2%、87.0%。结论指导地震骨折伤员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生的发生及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自2013年4月20日-2013年5月20日,本院共收治芦山地震伤员92例.现将收治的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康复需求报告如下,旨在为指导今后救灾中人力、物力及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降低灾害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