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曲线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检查正常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比较研究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力发育的曲线表现,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可行的视力检查方法。方法对幼儿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眼部器质性病变、屈光度在正常生理值范围的3~6岁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条栅视力、E字视力、图形视力。结果(1)对不同的视力检查方法,幼儿的视力发育趋势表现有所不同,视力发育成熟的年龄亦有差异。其中,条栅视力发育较快,在3岁左右达到5.0;图形视力和E字视力发育接近,6岁以后达到5.0。(2)就3~6岁之间幼儿的视力发育呈阶段性,大致可分为2岁10个月~3岁3个月、3岁4个月~4岁3个月、4岁4个月~4岁9个月和5岁4个月~6岁3个月四个阶段,P<0.01,差异有显著性;其中,2岁10个月~3岁3个月和4岁4个月~4岁9个月两阶段视力发育更敏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为半年;继这两个阶段之后分别是两个视力发育相对缓慢期,为3岁4个月~4岁3个月和5岁4个月~6岁3个月两个年龄段,持续时间较长,约为一年。结论视力发育过程不仅与视神经传导功能的发育有关,还与幼儿的心理发育及认知能力有关;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视力检查以E字视力最敏感;其视力发育曲线可为视力普查时判断幼儿视力是否正常提供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2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年,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开始感觉右眼视力有轻度下降,4个月前曾在外院检查,当时右眼视力0.8,按"结膜炎"进行治疗,2个月前开始右眼视力明显下降,就诊时检查发现右眼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初步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收治入院。该患者有肺结核病史。曾行乳房小叶增生手术。已婚,育1子。父亲有青光眼病史,母亲有肺癌病史。一般检查:神志清,心律齐,呼吸  相似文献   

3.
张译心  范珂  邱怀雨  黄厚斌  魏世辉 《眼科》2012,21(2):114-115
患者女性,2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就诊。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5年,平时口服泼尼松片,病情得以控制,但未规律复查及治疗。右眼最初发病时伴眼球转动痛,表现为晨起时上方视物模糊,4天内视力降至光感,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1周后视力恢复至0.12,左眼视力1.0。3个月后右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25。半年后,患者出现双手及面部红斑,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发热乏力3 d"于2007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4,角膜透明,前房Tyn( ),晶状体前表面少量色素,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后极部多个乳白色圆形病灶,直径1~4 PD,有融合,部分病灶叠加突入玻璃体腔(图1).  相似文献   

5.
王丽丽  卢炜  傅涛  苏庆 《眼科》2013,22(4):266-268
目的  了解弱视儿童近视力和远视力是否存在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弱视儿童81例(139眼)。方法 对81例初次就诊的弱视患者进行屈光矫正,分别运用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进行矫正后远、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对所有接受检查的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屈光度和病因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近视力,远视力。结果 不同病因弱视患者的远近视力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患者的平均近视力分别为0.48±0.27、0.47±0.28、0.45±0.30,平均远视力分别为0.46±0.22、0.40±0.20、0.43±0.30,各组的远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弱视患者的远近视力比较:3岁~≤5岁组、>5岁~≤7岁组、>7岁~12岁组的平均近视力分别为0.41±0.23、0.56±0.29、0.46±0.31,平均远视力分别为0.39±0.18、0.52±0.22、0.42±0.23,各年龄组患者的远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屈光度弱视患者的远近视力比较:≤+4.00 D组和>+4.00 D组平均近视力分别为0.45±0.26、0.48±0.28,平均远视力为0.40±0.30、0.46±0.21,两组屈光度患者的近视力与远视力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因、不同年龄段、不同屈光度的弱视患者其远、近视力无明显差异。 (眼科,2013,22: 266-268)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于20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病史:患者自幼视力差,当时未检查视力。在12岁时视力下降加重,曾来院就诊为双眼晶体混浊。10年后该患者22岁,视力完全丧失,5年后来院要求治疗。家族史:家族中有6人患此病(其外祖父、舅父、母亲、兄等)。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因右眼视力无痛性下降3个月、左眼视力骤降20余天于2009年6月13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贫血貌,余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4,-3.50 DS矫正至0.6,左眼手动/30cm,矫正无提高。双眼眼前节检查无异常发现,双侧瞳孔圆,直径约4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较迟钝,双RAPD(+)。  相似文献   

8.
韩××男24岁因"右眼拳击伤后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半年"于2004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右眼被拳击伤后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伤后1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脉络膜裂伤、玻璃体出血,给予激素治疗后,视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弱视患病率。方法:受检儿童3211例使用目前我国通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3岁及以上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通知到医院门诊复诊。结果:受检儿童3211例视力异常检出率为7.51%。视力异常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轻度弱视占比例最大,中度弱视次之,弱视患病率为6岁组3.68%,5岁组3.76%,4岁组7.93%,3岁组16.48%。各年龄组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3岁(0.5518±0.1910)、4岁(0.6444±0.1584)、5岁(0.6662±0.1544)、6岁(0.7601±0.1119)。视力异常率在3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异常率在4~6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视力呈动态发育过程,对弱视的诊断应考虑年龄因素。应加大弱视常识及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家长、社会对弱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年,右眼自幼视力差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指数/30cm,左:指数/50cm,  相似文献   

11.
患者1男性,36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7年11月14日就诊。患者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双眼视力0.4,不能矫正,红绿色弱,眼前节无异常,相对性传入性瞳孔缺陷阳性,双眼底视乳头色苍白,边界清,视网膜和黄斑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4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损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北京市特定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中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损害情况。方法 :2 0 0 1年我们对北京市内干休所所在的社区 4 0岁以上人群共 2 4 71人和北京北部榆垡镇三个生产大队 4 0岁以上人群共 1980人进行了盲和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视力损害分别按照WHO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标准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与可矫正的视力损害有关的人群特征及矫正前后视力损害的病因。结果 :按WHO标准划分 ,城市中有 10 .2 0 % (2 5 2 / 2 4 71)受检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有 0 .32 % (8/ 2 4 71)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农村中有 3.89% (77/ 1980 )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0 .76 %(15 / 1980 )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按USA标准划分 ,城市中有 14 .4 1% (35 6 / 2 4 71)受检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有 0 .5 7% (14 / 2 4 71)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农村中有 7.73%(15 3/ 1980 )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1.6 7% (33/ 1980 )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年龄是影响可矫正视力损害的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屈光不正是老年人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 ,通过矫正可使相当一部分人脱离视力损害的范围 ,说明了屈光不正的矫正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 患者男,23岁.因"左眼被手推车把撞伤致流血、眼球脱出、失明4 d"于2007年8月6日人院.入院查体:意识清醒,查体合作.右眼视力为1.0,左眼视力光感(一).  相似文献   

14.
资料? 患者男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余天"来诊.患者于2019年4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4月7日出现走路不稳,伴有头痛,遂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4月23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眼视盘水肿查因"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近2年来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2019年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情况。方法 将2019年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所有的52所幼儿园和托儿所2~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索维SW-800进行视力筛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共12586名(25172只眼)学龄前儿童完成视力筛查,把结果统计为视力异常(2619只眼,10.4%)、视力可疑(13478只眼,53.5%)、视力正常(9075只眼,36.1%)。视力异常与视力可疑右左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2岁、3岁、4岁、5岁、6岁)的视力异常率接近(分别为11.1%、10.7%、11.3%、9.3%、10.3%),但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发现,3岁与5岁组(P=0.012)、4岁与5岁组(P<0.001)视力异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年龄组视力异常没有差异(P>0.05)。各年龄组视力异常中散光占比最高(72.5%);球镜0、-0.25D占比较高(31.5%)。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视力可疑、远视储备耗尽的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散光异常较为常见,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5m于2005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5m前于外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下降,术前右眼视力0.3,眼底正常,眼压正常,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第1d,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至无光感,不伴眼痛头痛,前房轻度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正。双眼眼匝均为12mmHg。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9岁。因右眼视力逐渐减退16年,失明6年,眼剧疼近1年,于2000年4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诉53岁时,偶然发现右眼前浅黑影,于外院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给予口服“肌苷”,肌注“胎盘组织液”等治疗。初始视力下降不明显,后视力逐渐下降,至6年前丧失光感。1999年5月患者右眼眉弓疼痛加重伴同侧头痛,被外院诊  相似文献   

18.
假性近视71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一系列临床指标的观察,探讨假性近视发病特征。方法收集假性近视71例123眼,观察假性近视患者视力、临床近视度数、实际屈光度数、调节痉挛度数、眼轴长度、病程、年龄分布范围及视力下降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之间关系等。结果假性近视患者年龄5~16岁,平均8.78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4个月;视力0.4~1.0,其中0.5 ~0.8有112眼(90.2%);临床近视度数-0.25D ~-2.00D,平均-0.88D;实际屈光度数0D ~ 2.00D,平均 0.93D,临床近视度数与实际屈光度数差异显著;调节痉挛度数0.50D ~4.00D,在1.00D ~3.00D之间有93眼(75.6%)。远视力下降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呈正相关r =0.5,P <0.05。眼轴长度22.0mm ~23.1mm,平均22.5mm。结论假性近视患者远视力降低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呈正相关。对可疑假性近视人群必须在睫状肌充分麻痹状态下检查及诊断。如病程不超过4年、临床近视度数<2D、视力≥0.4、眼轴长度小于24mm的病例要考虑到假性近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周,右眼胀痛伴右侧头痛,并发现眼内肿物,于2005年11月27日入院。右眼视力光感,左眼视力1.2。右眼压80.1mmHg,左眼压16.4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虹膜根部可见棕黑色乳头状肿物,与角膜内皮接触,瞳孔上移,光反射消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健康幼儿173例图形视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 2~ 4岁健康幼儿的视力发育状况和LEA SCREENER图形视力表对检查中国幼儿视力的适用情况。方法 用LEA SCREENER图形视力表测定 1 73例保育院幼儿视力 ,并对有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双眼平均近视力为 0 58,远视力 0 4 8;右眼近视力 0 53,远视力 0 4 5;左眼近视力 0 52 ,远视力 0 4 4。男女幼儿的双眼远、近视力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月龄幼儿的平均视力均随月龄增加而增长。对其中 4 9名幼儿在 6个月后行第 2次检查 ,平均视力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LEA SCREENER图形视力表是一种方便、快捷和准确的幼儿视力检查方法。幼儿视力随月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