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前松  冯泳  蒲翔  孟庆华 《陕西中医》2009,30(9):1254-1256
目的:比较中药复方止呕颗粒与西药昂丹司琼防治化疗呕吐的药效。方法:用顺铂造家鸽急性化疗呕吐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昂丹司琼组、复方止呕颗粒小、中、大剂量组;以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和呕吐频率为指标观察各组家鸽的呕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昂丹司琼组、复方止呕颗粒小、中剂量组家鸽发生呕吐次数明显减少(P<0.01),但复方止呕颗粒大剂量组家鸽发生呕吐次数较多。结论:复方止呕颗粒与昂丹司琼均具有防治化疗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呕吐反应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配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防治肿瘤化疗引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健脾理气中药配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临床止呕效果及临床症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57.14%,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配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可有效防治肿瘤化疗引起的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3.
郭达  杨令昕 《新中医》2011,(10):84-86
目的:观察腹针对恶性骨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等胃肠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将26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A组和B组进行治疗。A组接受第1疗程化疗时采用腹针组治疗方案,第2疗程化疗时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B组第1疗程化疗时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第2疗程化疗时采用腹针组治疗方案。腹针组采用腹针加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采用昂丹司琼治疗。结果:结果以接受腹针组及对照组方案的数据进行统计。第2夭(化疗当天)、第3天(化疗后1天)、第4天(化疗后2天)恶心程度评分2组分别比较,对照组得分明显高于腹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3、4天呕吐控制评分2组分别比较,对照组得分明显高于腹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化疗当天恶心症状的完全控制率,化疗后1、2天恶心症状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化疗当天,化疗后1、2天呕吐症状的完全控制率,化疗后1天呕吐症状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昂丹司琼治疗可有效改善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胃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防治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进行GP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托烷司琼止呕,治疗组采用化疗同时盐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托烷司琼止呕,比较两组患者呕吐症状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的程度积分。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托烷司琼静脉滴注对防治GP方案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正止呕方配合穴位敷贴减轻化疗急性毒性反应的疗效.方法: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行化疗治疗,自化疗前2天始,观察21天.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扶正止呕方-穴位敷贴-扶正止呕方”模式治疗,即于化疗前2天开始,口服汤药2天,自化疗第1天开始,穴位(内关、足三里、膈俞)敷贴9天,再口服汤药10天,共21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止呕方配合穴位敷贴对化疗的毒性反应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旋覆代赭汤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盐酸昂丹司琼止呕,治疗1组予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甲氧氯普胺止呕,治疗2组予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止呕,观察3组呕吐有效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急性期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2.2%、61.1%、83.3%,治疗2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3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33.3%、66.7%、77.8%,治疗1、2组有效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组KPS评分好转率分别为22.2%、61.1%和72.2%,治疗1、2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7%和11.1%,治疗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甲氧氯普胺、加味旋覆代赭汤联合盐酸昂丹司琼对治疗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防治乳腺癌化疗期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癌化疗期恶心呕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化疗当天起分别应用耳穴贴压和盐酸昂丹司琼进行治疗。结果在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的疗效,但使用盐酸昂丹司琼,临床多出现便秘和疲倦等症状(P0.01)。结论耳穴贴压防治乳腺癌化疗期恶心呕吐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引起顽固性呕吐的疗效。方法将80例顽固性呕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以自拟和胃止呕汤配合格拉司琼治疗;对照组24例单以格拉司琼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止呕汤配合格拉司琼治疗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呕吐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平胃散联合"胃三针"对肿瘤化疗后呕吐患者的止呕疗效及可能相关机制的探讨。方法将80例第三周期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止呕,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静滴止呕,每日2次,各服用1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L及P物质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第1、3、7天的呕吐症状分级及止呕疗效,及伴随症状的评估等。结果治疗后第1、3、7天对照组各级恶心呕吐减少例数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呕吐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物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MTL及降低P物质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可有效抑制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化疗后的血清MTL及降低了P物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夏青  陈军 《吉林中医药》2014,(2):164-165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2组均给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静脉注射(在顺铂给药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1剂/d),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连服6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59.4%(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能升脾气、降胃气、化痰浊,配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肺培元微丸对艾滋病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1例艾滋病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培元微丸,疗程28天。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检测体温、胸部X线及白细胞。结果在治疗第7、21、28天时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21、28天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治疗组体温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时两组白细胞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4、21、28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第7、28天时治疗组胸部X线正常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21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培元微丸对艾滋病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例)和康复组(对照组,73例),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45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统计治疗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第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2个时间点试验组NDS均低于对照组NDS(P0.05)。2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FMA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疗效相当。而"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扶正健脾汤结合化疗对实体瘤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实体瘤患儿1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治疗组于化疗同时加用扶正健脾汤,每次50~100 mL,每天2次。化疗后治疗组加用扶正健脾汤化裁。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后WBC、Hb、PLT。观察治疗1、2、3年患儿生活质量、3年存活率及死亡患儿的生存期。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1年后WBC、Hb均升高,治疗 1年后PL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与本组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组治疗2、3年后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P<0.05, 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1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治疗2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降低,治疗3年后心理功能、全身症状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死亡例数降低,存活率升高,死亡患儿生存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健脾汤结合化疗能有效提高实体瘤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实体瘤患儿的存活率,延长实体瘤患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肘关节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断为脑瘫患儿肘关节屈曲畸形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熏蒸和穴位注射.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MAS评分、PROM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每周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老年Ⅲa~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多西他赛35mg/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h,分别于第1、8天给药.对照组在给予多西他赛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片4mg,每天2次,共3天;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10ml,每天1次,连用14天,休息7天,21天为1个周期.两组疗程均以3周为1个周期,重复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疗效、Karnofsky评分、体重及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肾功能损害、便秘).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24.24%,对照组2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治疗组69.70%,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降低和体重下降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和肝肾功能损害、便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每周方案化疗治疗老年NSCLC患者安全有效,复方苦参注射液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虚生肌法对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程度、抗炎作用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新液纱条外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补黄芪汤优化方颗粒剂.比较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程度、炎症因子及疼痛介质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和益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体位性低血压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体位性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衰症状,并且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利用SAS统计软件将604例病例分成治疗组402例和对照组202例,2组均采用化学疗法,治疗组加服养正消积胶囊,1次4粒,3次/d,饭后30min温开水送服,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观察比较两组实体肿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生存质量、体重、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疗程为4周。结果:实体肿瘤的疗效,治疗组缓解率22.4%,对照组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和体征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总有效率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质量疗效,治疗组升高稳定率为85.0%,对照组升高稳定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疗效,治疗组升高稳定率为78.3%,对照组升高稳定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学指标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NK细胞均数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对介入化疗术后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芪升合剂对大肠癌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20例2007年9月—2011年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及门诊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芪升合剂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以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治疗组每次化疗结束后口服芪升合剂150 mL,早晚各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使用总量及平均用量,观察两组6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白细胞(WBC)计数,观察治疗前、第4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于治疗前、第4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常见症状(乏力、易感冒、口糜、咽痛、面色少华、纳差、呕吐、腹泻等)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尿常规)。比较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分级及KPS评分、体重、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使用G-CSF平均用量及总量大于治疗组(P<0.01)。两组治疗后WBC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2~6次化疗前及治疗后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第4次化疗前RBC、PLT均减少,治疗后RBC、Hb、PLT均减少(P<0.05, P<0.01)。治疗组患者体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乏力、易感冒、咽痛、面色少华、呕吐、腹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4次化疗前毒副反应降低(P<0.01)。结论 芪升合剂能有效干预大肠癌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是安全低毒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thrombosis,DVT)的疗效优劣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汤,2次/d;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IU,1次/d.术后第1、7、14天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及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变化及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测定.结果 ①DVT发生率比较:用药后第7天治疗组DVT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1周后两组发生率基本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DVT发生率为6.66%(2/30),对照组为10.0%(3/30),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D-dimer变化比较:两组用药后第1天和第14天D-dimer[治疗组分别为(0.782±0.472) mg/1、(0.320±0.102) mg/1;对照组分别为(0.720±0.421) mg/1、(0.417±0.217) mg/1]与同组治疗前[治疗组为(0.548±0.245) mg/L;对照组为(0.560±0.195) mg/1]比较,用药后第1天D-dimer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第14天D-dimer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在骨科大手术后初期疗效稍差于低分子肝素钠,但整体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