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大鼠脊髓(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各时间组n=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72h达高峰.损伤后P53及Bax大量表达,而Bcl-2仅少量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时相和空间特点。方法 大鼠脊髓(T8,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n=4)。应用HE、Nissl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急性损务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大鼠脊髓(T8、T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各间组n=4)。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未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菌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72h达高峰。损伤后P53及Bax大量表达,而Bcl-2仅少量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TY720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16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6只,A组(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切除T9椎板,不打击脊髓,缝合后立即以0.3ml生理盐水灌胃。B、C组采用Allen′s法制作T9脊髓损伤模型,B组(对照组)以0.3ml生理盐水灌胃,C组(治疗组)以FTY720按3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3ml灌胃。每组取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d、3d、7d、14d、21d行斜板试验及BBB评分。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72h、7d、21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每组8只,取损伤段(A组取相应部位)脊髓行超薄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脊髓坏死情况、炎细胞浸润情况、胶质瘢痕形成情况及脊髓空洞大小,并计数各组术后12h淋巴细胞数、术后12h与72h炎性细胞、术后7d胶质瘢痕区细胞,计算伤后21d脊髓空洞面积与脊髓面积比值;取术后6h、12h、24h、72h的切片行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spase-3表达及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相应时间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比值和凋亡指数。所有数据以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两组各时间点斜板实验及BBB评分均较A组同时间点差(P<0.05),在术后1d时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7d、14d、21d时C组优于B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脊髓形态正常;B、C组脊髓术后6h可见脊髓内出血、血肿形成,术后12h~48h脊髓进行性水肿、损伤中心区出现液化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至术后72h,损伤中心区形成无组织结构空洞,空洞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以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术后12h及72h,B组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重于C组(P<0.05),术后12h C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相对B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7d,脊髓水肿减轻,空洞周围形成胶质瘢痕,胶质瘢痕细胞计数B组明显大于C组(P<0.05),术后21d脊髓空洞形成,脊髓空洞比值B组明显大于C组(P<0.05)。SP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几乎见不到caspase-3和细胞凋亡表达阳性细胞,B、C组脊髓损术后6h即可见凋亡细胞,到术后24h达高峰,而后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但是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同步,各时间点C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比值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FTY720可以显著改善大鼠ASCI后神经功能,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减少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布特别及其意义。方法:Wistar雌性大白鼠54只,使用改良Ali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l、4、8、24、72h、7、14及2ld处死取材(每时间点n=6)。应用HE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损伤后4h,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24h达高峰,72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灰质中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以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复方丹参对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后应用复方丹参组(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组),损伤后不同AB时间点(8h、1d、3d、7d、14d、28d)处死大鼠,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  相似文献   

8.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减压环扎法所致损伤脊髓中神经细胞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椎板减压及硬脊膜囊周长测量;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组于环扎术后8h行脊髓减压;C组于环扎术后72h行脊髓减压;D组环扎术后不行脊髓减压。各组分别于术后1d、7d、14d、21d取材,所得脊髓标本行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阳性细胞数等情况,并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神经功能变化。结果:Bax染色:B组和C组术后1d开始阳性细胞数增加,7d时达高峰,14d时仍较明显,21d降低;D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Bcl-2染色:B组和C组术后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D组术后1d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持续降低。Tunel染色:B、C及D组术后1d开始出现凋亡细胞,7d时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21d时仍可见。Bcl-2/Bax值与Tunel阳性细胞数关系:B组和C组二者存在负相关;D组二者呈正相关。BBB评分:A组术后1周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B组和C组术后逐渐升高(P<0.05);D组术后1天开始逐渐降低,7天时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结论:环扎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减压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凋亡细胞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9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6)、Allen's撞击组(B组,n=42)和爆震损伤组(C组,n=42).用改良Allen's法造成B组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而用0.7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在垂直距离动物T9~T10节段4cm处引爆造成C组脊髓爆震伤模型,5h后B、C组动物均用诱发电位仪刺激下肢的MEP以筛选造模成功的动物.B、C两组分别于损伤后8h、1d、3d、7d、14d和30d取材(损伤段脊髓2cm).每组每个时间点取材7只,而A组动物不作任何处理,统一于30d取材.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DNA电泳分析和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各组脊髓中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凋亡细胞的时空分布.结果:HE染色显示,A组为正常组织学表现;B组损伤后8h即出现大片的出血坏死灶,白质呈严重的脱髓鞘样改变,1、3d时前角运动神经元大量减少,7d时白质中空洞形成,而且空洞逐渐融合.到14、30d时,可见部分巨大空洞:而C组爆震后8h仅出现散在的小型出血点,但病变进展迅速,1d时前角运动神经元即明显减少并伴有大量微型空洞形成,3、7d时整个白质结构松散,可见液化坏死灶及广泛的脱髓鞘样改变,而且透射电镜证实这种髓鞘损伤还具有方向性特征,到14、30d时,脊髓可见巨大空洞及散在的小空洞,但面积明显小于B组.B组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在8h时的降低幅度比C组要大(P<0.05),而到损伤7d后.两组却无明显差异.DNA电泳显示B、C两组损伤后3d均出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和Smearing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逐渐向邻近节段扩散.TUNEL检测显示,B、C两组于损伤后的灰质和白质中均能检测到阳性细胞,而且分布于灰质内的阳性细胞数均于1d时达到高峰(P<0.001),但是在白质内的阳性细胞数量,B组于3d时达到高峰(P<0.001),C组却于7d时才达到高峰(P<0.001).结论:与脊髓Allen's撞击模型相比,脊髓爆震伤后同样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现象,而且有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脑红蛋白(Ngb)体内基因转染兔损伤的脊髓组织后对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球囊压迫法制成兔脊髓损伤(SCI)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空载体组(C组)和Ngb慢病毒组(D组),每组动物24只,A组SCI后无治疗;B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生理盐水;C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空病毒;D组SCI后向脊髓内注射Ngb重组慢病毒。各组分别在1、3、7、14、21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系统检测兔后肢运动功能情况;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内标记荧光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gb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生化方法检测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损伤后14d和21d,D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但A、B及C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C组和D组兔损伤部位脊髓组织均有GFP表达的绿色荧光信号;损伤后7d、14d和21d,D组的Ngb表达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损伤后7d、14d和21d,D组损伤脊髓组织中MDA、NO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脑红蛋白(Ngb)体内基因转染可使Ngb高表达,可能是通过减轻继发性SCI,从而促进SCI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髓爆震伤后早期采用不同药物干预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影响。[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地塞米松实验纽(B组,n=12)、甲强龙实验组(C组,n=12),每组家兔均采用0.9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进行爆震,伤后各组分别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甲强龙,于伤后6h、24h2个时间点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结果]发现爆震伤后6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显著增加,伤后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治疗后,死亡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B、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甲强龙在早期脊髓爆震伤中的疗效与地塞米松相比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MP)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4h、8h、1d、3d、7d、14d、21d)按Tarlov标准评价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和梯度气压助动等),训练组比对照组仅增加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1个项目。治疗时间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I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IA感觉评分、FIM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假手术组(A组)8只,只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重物坠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4只,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B组)、5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和10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n=8)。术后1d开始灌胃给予辛伐他汀每天一次,连续治疗5周。术后1d、3d以及1~8周,进行BBB评分、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在第8周时电生理检测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随后处死取材,病理学检查(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残余髓鞘情况。结果:术后2周时,BBB评分D组高于B组(P<0.05);建模3周~8周,BBB评分D组及C组均高于B组(P<0.05),且D组最高(P<0.05)。建模3周时,斜板试验D组及C组均大于B组(P<0.05),且4周~8周,D组角度均大于C组(P<0.05)。感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D组,C组的潜伏期小于B组(P<0.05),且D组波幅高于B组(P<0.05)。病理学检查,D组,C组比B组有更多的髓鞘残余(P<0.05)。结论:辛伐他汀急性期治疗脊髓损伤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eurogenesin-1(Ng1)基因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后,通过Alzet微泵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转染入Ng1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系统监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取材,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组织学观察Ng1基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自损伤后1周起实验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逐渐趋于正常.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新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同时新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 Ng1基因能够诱导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运动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罗西格列酮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成年SD大鼠,应用Allen改良法制作大鼠T10SCI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只,B、C组于损伤后5min、6h、24h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C组在腹腔注射罗西格列酮前1h给予G3335,A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组取6只大鼠于伤后1d、7d、2w、4w、6w时对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伤后3d每组取4只动物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的表达;伤后1、3、5、7d和2w每组取3只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伤后1d、7d时3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伤后2w开始B组BBB评分高于A组和C组,4w和6w时与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d时三组NF-κB表达均为阳性,但B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A、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各时间点B组caspase-3表达量均低于A组和C组(P0.05),而Bcl-2表达均高于A组和C组(P0.05),其差异均在伤后5d达到高峰,A组与C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西格列酮可促进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疗法在脊髓爆震伤后早期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6h生理盐水组(A组)、24h生理盐水组(B组)、48h生理盐水组(C组)、6h MP组(D组)、24h MP组(E组)及48h MP组(F组),每组8只,采用0.9g黑索金(RDX)对每只家兔进行爆震,伤后1h内A、B、C组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5ml/kg/h,D、E、F组根据NASCISⅡ方案给予MP,A、D组于伤后6h取材,B、E组于伤后24h取材,C、F于伤后48h取材,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爆震伤后6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达到最多,并且持续到伤后48h,伤后1h内给予MP冲击治疗后,24h、48h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正常与坏死神经元的数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给予MP冲击治疗,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微环境调控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80只,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脊髓损伤组(SCI组,n=20);使用乌司他丁组(U组,n=20);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组(M组,n=20);乌司他丁+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组(U+M组,n=20),所有给药组在脊髓损伤后0.5h、4h、8h、24h、36h、48h、60h、72h给药。在脊髓损伤后24h、72h、1周、2周、3周5个时间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使用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使用乌司他丁能有效的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细胞进一步衰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李醚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3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n=40),从造模后1 h开始,经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每天3 mg/kg,卣至取材;B组:单纯损伤组(n=40),单纯损伤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正常对照组(n=10),不作任何处理.A组、B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在T10段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取材前24 h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溶液,对距离损伤中心5 mm处的脊髓进行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检测.结果 C组脊髓中央管周围及外膜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几乎看不到nestin阳性细胞.B组造模后24 h即可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1周达到高峰,2周后开始明显减少,4周时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与B组比较,24 h时A组BrdU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时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至2周时仍处于较高水平,4周时仍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表达.B组造模后7 d nestin阳性细胞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时可见极少量nestin瞄H性细胞.与B组比较,7 d时A组nestin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28 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区BrdU及nestin的表达,提示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脊髓损伤后自体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