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云雪  王艳  王毓杰  李兴华 《中草药》2018,49(4):835-839
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铁屑中Fe~(2+)及辅料诃子中有机酸量的变化,对诃子制铁屑的炮制原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诃子汤煮法与诃子浸泡法制备2种不同的铁屑炮制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HPLC法测定炮制前后铁屑中Fe~(2+)及诃子中5种有机酸量的变化。结果铁屑生品含Fe~(2+)0.000 3%,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Fe~(2+)分别升高到3.07%和1.02%;诃子生品含没食子酸1.67%、柯里拉京2.23%、诃黎勒酸9.33%、鞣花酸1.18%、诃子酸24.70%,炮制后有机酸量明显降低,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没食子酸量分别为1.24%、1.51%,其余4种有机酸量均降为0%。结论采用诃子炮制铁屑,能够使铁屑生品中的Fe~(3+)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Fe~(2+),铁屑炮制品中剩余的有机酸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延长铁屑炮制品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2.
白明纲 《中药材》1991,14(2):26-28
本文采用L_(27)(3~(13))正交表设计试验,对诃子汤煮制铁屑的炮制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当取铁屑细粉100g,用诃子50g煎取汤液300ml,煮制120分钟(即A_3B_1C_3D_3)为最佳条件。其影响炮制品Fe~(2 )煎出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煮制时间、诃子用量、铁屑粒度及诃子汤的煎取量。  相似文献   

3.
蒙药铁屑炮制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纲 《中成药》1992,14(4):22-23
通过对不同诃子用量、不同诃子汤煎煮量,不同煮制时间及不同粒度铁屑的诃子汤煮制样品进行Fe~(2+)含量测定,探索性研究了其炮制工艺,为进一步选择诃子汤煮制铁屑的最佳工艺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瑞香狼毒含量和小鼠LD_(50)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95m波长处测定瑞香狠毒不同炮制品中二氢黄酮的含量。以Bliss法,计算瑞香狠毒不同炮制品的LD_(50);结果:瑞香狼毒炮制后二氢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为诃子汤炮制品生品奶炮制品醋炙品白酒炮制品。瑞香狼毒经过炮制后LD_(50)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瑞香狼毒醋制品瑞香狼毒奶制品瑞香狼毒酒制品瑞香狠毒诃子制品瑞香狼毒生品。  相似文献   

5.
韦敏 《中药材》2008,31(8):1129-1130
目的:考察浙贝母不同炮制品的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进行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C18色谱柱,乙腈∶水∶二乙胺(70∶30∶0.3)为流动相.结果:浙贝母各炮制品在绝对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水煎液含量明显可见姜炙品>蜜麸品>清炒品>生品.结论:本研究可为今后制订浙贝母的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生品与炮制品为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主含铁的两个常用蒙药复方煮散特本仁—5汤、特本仁—3汤水煎液中Fe~(2+)含量,结果其煎出率均为含制铁落样品>含生铁落样品>制铁落单煎液,差异极显著(P<0.01)。并提示,煎液的pH值(3.5~4.5)对Fe~(2+)的煎出也起了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蒙药金色诃子的炮制方法,为蒙药的生产、临床应用、蒙药复方的合理配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烘制、去核制、狼毒汤煮制等方法对蒙药金色诃子进行炮制,按照2010年版药典方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鞣质含量测定结果,生品、烘制、煮制、去核制金色诃子鞣质含量分别为141.74、255.2、151.97、205.14 mg/g。结论:烘制方法能够明显增加鞣质含量,操作简便,可作为蒙药金色诃子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491nm).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结果半夏生品及其六种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顺序为:法半夏(石灰甘草制)>姜半夏(姜矾煮制)>清半夏(矾煮)>清半夏(矾泡)>生半夏>贵州法半夏>姜半夏(姜炒).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多糖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0.01或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乌头各部位生品和炮制品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研究炮制对乌头各部位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双酯型生物碱和2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母根制川乌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降低,为母根生品水煎液的68.24%。母根制川乌水煎液中两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约为母根生品水煎液的46.63%。白附片、黑顺片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都降低,分别为生品的12.20%、8.71%,白附片、黑顺片炮制后水煎液两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分别为生品的4.40%、2.93%。结论: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影响较大,其中对川乌水煎液中生物碱的影响要小于附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蒙药塔日奴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蒙药塔日奴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分析塔日奴及炮制品中两种指标成分,从中探讨不同炮制法对塔日奴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LC-MSn技术分析考察塔日奴炮制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用水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塔日奴及其炮制品,得到系列提取物,分别测试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亚硝酸根作用能力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能力。结果:用不同炮制法炮制塔日奴之后,塔日奴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用LC-MSn技术对炮制前后指标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塔日奴炮制方法不会导致指标成分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塔日奴及其炮制品提取物羟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塔日奴>酸奶炮制品>白酒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牛奶炮制品>米醋炮制品;亚硝酸根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牛奶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米醋炮制 品>塔日奴>白酒炮制品>酸奶炮制品;超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强弱顺序:酸奶炮制品>诃子汤炮制品>牛奶炮制品>塔日奴>米醋炮制品>白酒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法对蒙药塔日奴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炮制过程中指标成分分子结构未发生改变;不同炮制法对塔日奴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对阐明蒙药塔日奴的炮制原理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诃子汤浸泡铁屑最佳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诃子汤浸泡铁屑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以硫酸铁胺为标准品,在紫外-分光光度计508 nm处检测制铁屑中Fe^2+含量.结果:铁屑粒度对Fe^2+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素对Fe^2+含量无差异.诃子汤浸泡铁屑的最佳炮制工艺:A3B3C3D2,即铁屑过40目筛子,诃子汤用量为药材的15倍,浸泡时间为7d,烘干温度为50℃.结论:炮制工艺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可行.为蒙医中铁屑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木香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国兴  金传山 《中成药》1992,14(6):21-22
通过对木香生品、炮制品(纸煨、清炒、麸煨)中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比重、折光率)的测定,以及薄层层析比较其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变化,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不同品种水煎液对小白鼠小肠蠕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比较:挥发油的含量、比重、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组分无明显改变,对小鼠肠蠕动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生草乌、诃子制草乌水煎液及草乌诃子共煎液中生物碱含量进行比较验证蒙医理论"诃子可解乌头毒"。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草乌水煎液、诃子制草乌水煎液及诃子草乌共煎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为流动相B。结果: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诃子草乌共煎液>诃子汤制草乌煎液>生草乌煎液;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生草乌煎液>诃子草乌共煎液>诃子汤制草乌煎液。结论:诃子可以使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缓慢水解,诃子制草乌的毒性低于诃子草乌配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批次蔓荆子进行加工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品蔓荆子、清炒蔓荆子、酒浸炒制蔓荆子、酒制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品蔓荆子及其他三种不同炮制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分别为生品蔓荆子(0.050%)<清炒蔓荆子(0.051%)<酒浸炒制蔓荆子(0.054%)<酒浸烘制蔓荆子(0.056%)。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酒浸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地对僵蚕的炮制方法各异,作者分析了生制、清炒和麸炒的三种不同的炮制方法,结果表明:清炒法和公炒法其成品收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炮制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有显芬差异(P<0.01),以清炒品含量最高,麸炒品次之,生品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炮制-配伍前后理中丸方水煎液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用生制饮片和炮制品饮片分别制备各10批理中丸,以水煎煮法制备其水煎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炮制-配伍前后理中丸方水煎液指纹图谱差异进行研究。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BEH C18(10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 2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7 nm。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分别对10批生品和10批炮制品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又利用SIMCA 13. 0. 3软件对生品、炮制品各10批理中丸方水煎液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了10批生品和10批炮制品理中丸方水煎液指纹图谱,并计算其相似度,10批生品的相似度大于0. 98,10批炮制品的相似度大于0. 99。指纹图谱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差异较小,但炮制前后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聚类和主成分可以清楚地将生品与炮制品聚为两大类。结论:实验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准确,可用于比较生品与炮制品理中丸方的质量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减毒药性理论的科学性,了解其炮制前后药效变化,并建立各样品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比较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前后的成分差异;通过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及泻下作用比较炮制对该药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利用RP-HPLC测定蒙古族药狼毒及其炮制品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冰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40%A;5~10 min,40%~50%A;10~30 min,50%~55%A;30~40 min,55%~60%A;40~45 min,60%~70%A),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与生品相比,蒙古族药狼毒在炮制后奶制品、诃子汤制品、酒制品中分别有30,20,21个峰的含量降低。狼毒生品及奶、酒、诃子汤制品粉末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94,3.642,3.461,4.309 g·kg~(-1)。药效试验表明药物粉末给药剂量为0.53,0.133 g·kg~(-1)时,狼毒生品及其各炮制品均能明显提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狼毒中狼毒乙素和岩大戟内酯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 12~1.202 4,0.060 72~1.214 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5%(RSD 4.7%)和103.03%(RSD 3.6%)。结论:蒙古族药狼毒不同方法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含量会不同程度降低,进而可能会降低部分刺激性成分含量或使其转化为毒性较小成分,从而降低了其毒性。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后的粉末较未经炮制的粉末毒性降低,炮制后对该药材的泻下作用无影响,即炮制可减毒保效。狼毒炮制机制可能与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有关。建立的HPLC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蒙古族药狼毒及其炮制品中岩大戟内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菟丝子脂肪油含量测定及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称取一定量菟丝子中药材,按量粉碎成粗粉,分别采用清炒、酒制、盐制、水煮、生品不同方法对粗粉进行炮制,以乙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炮制后药材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影响。结果:测量结果显示菟丝子药材生品的平均脂肪油含量为5.46%,药材经过炮制后其平均脂肪油含量为4.83%~6.37%;脂肪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盐制品脂肪油含量6.37%最高,水煮品脂肪油含量4.83%最低,所有炮制品脂肪油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制品(6.37%)酒制品(6.17%)清炒品(5.63%)生品(5.46%)水煮品(4.83%)。结论:菟丝子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脂肪油含量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酒制品、盐制品中脂肪油含量较高,临床中可选择最佳炮制加工方法以控制脂肪油含量进而有效掌握菟丝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铁屑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蕾  王兴达  王颖  韩泳平 《中草药》2018,49(5):1061-1067
目的建立铁屑生品的X射线衍射(XRD)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铁屑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粉末XRD技术对矿物药铁屑生品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并对6种炮制品的XRD Fourier图谱叠加进行比较,运用K值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中Fe_3O_4质量分数。结果初步建立了11批铁屑生品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立了10个共有峰,其中3号峰和6号峰分别为Fe_3O_4和FeO的特征峰;生品和6种炮制品在共有峰的数目和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与Fe_3O_4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用于铁屑药材的鉴定与分析,为铁屑生品的质量评价及炮制方法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水煎液中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生品及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将炮制前后苍耳子制成水煎液,采用液相色谱法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水煎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等酚酸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生品苍耳子34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9种化合物,炮制后苍耳子33种质谱图经对比分析共得到26种化合物,生品苍耳子的挥发性成分占比为66.6%,炮制后苍耳子挥发性成分占比为76.82%,共有21种挥发性成分;炮制后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明显高于炮制前(P<0.05);炮制后洋蓟素、异绿原酸A明显低于炮制前(P<0.05)。结论:苍耳子炮制后能改变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减毒存效,并促进煎煮过程中有效酚酸性成分的煎出,增强苍耳子的药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